评·《无径之径》|文化的双人舞与精神的独舞

2023-11-01     有染

原标题:评·《无径之径》|文化的双人舞与精神的独舞

编舞与舞者阿卡什·奥德拉(Aakash Odedra)与胡沈员带着他们的双人现代舞作品《无径之径》Samsara 于10月21日、22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呈现了两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世界顶级舞者的强强联手”,“八家全球顶级艺术机构联合委约”,“顶级幕后团队共同设计打造”,“走遍了各大极富盛名的国际艺术节”,这部舞蹈作品带着诸多闪亮的赞誉,在全球首演的三年半后,终于来到了它创作灵感的诞生地,带领上海的观众们踏上了一次精神自我与文化探索的朝圣之旅。

《无径之径》创作来源于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名著经典《西游记》,但它并没有着眼于具象的唐僧师徒四人和一路沿途的妖怪神佛等角色或是九九八十一难其中某个具体的历劫故事。

作为一个现代舞作品,它把玄奘西行取经的历程高度抽象化演绎,让观众能在一个更广阔的意义上去理解和解读。

二位舞者从编舞和表演上都没有拘泥于刻画某一个形象角色,作品过程中舞者通过服装的变幻和不同的肢体互动,展现了人不同的外在经历和内在状态。

作品开篇是胡沈员一段安静的独舞,好像混沌中纯粹的精神出生,缓而稳的身体张弛中蕴含了无限力量,也为整个作品奠定了一个坚毅的内核。

披上黑衣戴上帽子后,他隐去了人物画像,进入尘世变为一个在路途上的无名行者。从独自在黑暗中摸索行路到遇到了另一位行者,从好奇、冲撞到相知、相认、相互学习、至最后的相融,这大概不仅表现了个体的际遇,也体现了不同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阶段。

表演的风格在不同段落中变换,给人一种视角焦距的转变之感。有近距离的两位舞者俏皮的互动,彼此教授学习,好像古时不同文化交流中的奇人轶事之景;也有宏观的快节奏的两相竞争展示,好像一串历史蒙太奇,让人看到民族的争执与文化的融合。

非常震撼人心的一段舞蹈,从胡沈员为阿卡什倒撒黄沙开始。

一串细沙从天而降直抵阿卡什头心,他开始不停旋转,手和裙角画出圆形。他接过一掌细沙,传递给到另一双跪地迎接的手中,然后二人用类似朝拜圣山的五体投地的磕头朝拜的方式,抛洒着黄沙,从舞台的一侧连续拜到了另一侧。

另一个片段中,胡沈员迈着缓慢步伐前行,阿卡什跪坐在他面前后退,每走一步他都俯身用手抹开地上的沙,划出一条曲折婉转的弧线,也许是寻路,抑或是精神的臣服。

演出的结尾,编舞回应开场而更进一层,在无数垂落的沙束中,胡沈员褪去黑袍,用近乎赤子的样貌又一次展现了那重新发现的纯粹而自由的自我。历史转身,精神神圣。

整个表演除了震撼别无其他形容之词。

作品从《西游记》出发,融合了两位舞者自身文化背景与当下状态,着眼于表达人向外坚定迈步前行,和向内持续探索自我的过程。生命在这样一种向外和向内的过程中轮回而循环上升,个体的生命力与群体的文化活力因此而生生不息。

整个舞蹈极具神性,这种气质基于编舞,又被舞台设计、灯光设计与现场音乐演奏加持呈现出来。

蒂娜·佐卡(Tina Tzoka)的舞美设计极简,黄沙与塑像。也许它们是同为途中朝拜之人,在荒漠与时间中凝固而透露出神秘与神性。一簇簇细沙从天而落,贯通塑像与舞者的头顶,似沙似水似气似意。与其说是时间的沙漏,不如说是更高的精神世界与不断在路上追寻人生真谛的行者的意识连接通道。

亚隆·阿布拉菲亚(Yaron Abulafia)的灯光打造也相当巧妙,开篇一束顶光氤氲在飘浮的烟雾之后,引人好奇而缓缓探究。期间一排排的垂直光束渐次推进,用灯光演绎出时间的慢镜头感,捕捉了史诗的重要片段。逐渐炙热的灯光颜色打在塑像上,配上越来越多下落的沙束,舞台视觉慢慢把精神和情绪的释放推向高潮。

尼基·威尔斯(Nicki Wells)迈克尔·奥米斯顿(Michael Ormiston)王贝贝共同呈现的现场音乐同样绝妙。

开场击铜锣,那舞台后侧正中的铜锣在演出中时隐时现,好似全然在场的神之眼在注视一切。尼基如天籁般的声音在空灵中渲染气氛,迈克尔的呼麦与驼铃声描绘出一片广袤的大漠之景,给观众带来无穷的画面与想象空间。期间王贝贝急速击鼓的身影被灯光勾勒出轮廓,投射在背景中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影子,为文化的冲撞场景叠加了视觉与听觉双重冲击。

阿卡什在杨丽萍的舞蹈作品《十面埋伏》中第一次认识了出演虞姬的胡沈员,他形容胡沈员的身体极具能量又像水一样流动。

二人因此开始合作,在整个编创过程中,虽然二人语言不通,但是他们的身体和灵魂都讲着同一种语言。

阿卡什受训于现代舞和古典印度舞蹈形式卡塔克,而胡沈员则有深厚的中国民间舞和现代舞功底,二人既不同又极其相似。在《无径之径》的创作中,两人没有采用传统双人舞的技法,而是从他们各自的舞蹈语言出发去寻找共同的节奏。这个过程默契而自然,有时候靠一个眼神他们彼此就能领会对方的意图

胡沈员形容他与阿卡什在创作和表演中的关系像是一面镜子,“他是我,我也是他,我们在两个不同的地方都能看到彼此。因此这是一个双人舞作品,但也是一个独舞作品。”

这不仅是舞者背后内心的感受,也同时通过编排表现在了舞台上。演出中间的一段,阿卡什站在前面,胡沈员在他身后从两侧伸出双手,二人动作一快一慢一张一弛,互为补充而圆满。而下一段的舞蹈中,胡沈员站立着阿卡什倒挂在他脖子上,二人一上一下,互为镜像对比。好像同一个人的不同面相,又让画面在旋转循环中始终成立。

两位不同背景的舞者产生的文化碰撞激发了这个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无数的思索与拷问。

阿卡什作为一位在英国出生成长的印度裔舞者,《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对他来说稍显陌生,但是主题内核又与他十分贴近。

在与阿卡什的专访中问及他对于《西游记》的印象与感受,他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因为他生活在伦敦,一般意义下欧洲已经代表了“西”,印度与中国对他来说是“东”的概念。

但是,对中国来说,印度又在它的西方,去往印度的朝圣是西行之旅。

这其中“东”与“西”意义的互换让两位舞者思索到底何为“东”,何为“西”,他们各自心中的“西”又代表了什么。

无径之径,没有路的路。这条路到底是什么?它在何方?通向哪里?答案自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剧终-

顾嘉苏扬

有空一起去剧场吧

落笔于2023年10月22日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观看后

配图为剧照

来自主办方

有染·与美好发生关系

舞 台|艺 文|悦 音|映 像

more:

聊·《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生命如朝露,但爱永存不渝

评·《庭前》|花开尘埃间

评·话剧《钟馗嫁妹》|神仙不识人间苦

三年之后“重返”,金士杰再聊《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评·话剧《威廉与我》|这个舞台永远感激他来过

评·《四张机》|在黑暗中寻找光亮

聊·话剧《代价》| 真实的家庭,深刻的普世性

谈话剧《请问最近的无障碍厕所在哪里?》|独角戏还是传记

更多阅读 可点击

张艾嘉 林怀民

佟欣雨 | 丁一滕 | 杨易

史依弘 | 蒋瑞征 | 黄俊达

沈伟 | 杜邦 | 冯英 | 段妮

桑吉加 黎星 张晋浩

大剧场版《枕头人》 | 《倾城之恋》 |《沉默的真相》

《永不消逝的电波》

乌镇戏剧节

亚洲大厦| 进念二十面体

- 灵 魂 编 辑 部 -

执行编辑: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责任编辑:Paula & Cheers

主编:许安琪 &阿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091c7d25c57cafdd7e788d7d0d176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