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的底气哪里来的?8位名师访谈,揭秘教育人的成长过程
——上海建平实验学校部分语文教师访谈报告
被访谈人单位:建平实验学校初中部和小学部
被访谈人姓名:孙欣,曹冠华,马丽,王叶频,王惕,徐庆红,郑荣,李百艳
早听说过建平实验学校语文组的强大,一来到建平实验学校,我就把建平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如何成长壮大的,作为我们本次培训小组的专题研究报告。在建平实验学校的一个月里,我们有计划地约访了近十位教师,每一位教师都进了长约一个小时的访谈,想通过与他们的交谈,破解他们成功的秘密。\t本次访谈采用提纲式访谈,提纲共有八个题目,一般事先都发给访谈对象,然后,在访谈过程中见机行事,适当更改或者减少有关题目。在多次访谈之后,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印象,这些老师都很有底气。“做一个有底气的语文老师!”这是我们今后努力和追求的目标!他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访谈王惕老师的时候,我得知王老师对口语交际有过研究,并当过记者,访谈结束时,我问王惕老师,您觉得我设计的问题怎么样?王惕老师坦诚地说:“都没有问到根本上。”我反问一句:“你认为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根本呢?”王惕老师说:“你应该问我爱不爱教书?”我一怔,马上懂了王老师的意思。的确,一个有底气的语文老师,首先要爱语文,只要是真爱,总会想方设法把语文老师当好。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热爱之心,是当好语文老师的基础。
孙欣老师的爱是一往情深。没有想到一个老师会这样的爱自己的学生,她把自己的学生称作“孩子们”,她在看着自己的孩子们的时候,脸上挂着的那份疼爱绝对不是用表情可以“装修”出来的,她欣赏每一个孩子,好像每一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她自己信仰着爱的哲学,她也奉行着爱的哲学。她解读课文永远往真善美上解读,她真诚地相信并呼唤着人间的真善美;她教作文时,总希望学生表达人间的真善美。孙欣老师说:“善良、爱和感恩是我追求的永恒主题。”
百艳老师的爱是真心尊重。只听过百艳老师的一堂课,但这一堂课却让我感受到她对学生的爱——尊重。他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让他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他尊重学生的发言,即使自己的教学进程被打乱了,也面带笑容。一堂全区的示范课,来自各地的六七十位老师见证了百艳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因了她的尊重,拘谨的课堂慢慢地松开了,学生敢于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洋溢着和谐的交流。
王惕老师的爱是计其深远。看着王惕老师每天两堆高过人头的日记,我不无同情地说:“这样做太辛苦了!”王惕老师说:“这是我自找苦吃。其实提高成绩的方法很多,我却选了一种最不省力的方法。”是的,不省力,写日记提高写作水平,但写日记也在磨砺学生毅力。磨学生的同时,其实也在磨砺老师自己。指导练字,口语交际……也许不会考,也见不到分数,但是无论哪一样都要付出过人的辛劳,因为爱,王惕老师都接了下来。
的确,每一个有成就的语文老师,他们都深深地爱着语文教学,爱着学生。用谭老师的话来,对待学生和工作,每天都像恋爱一般。因为爱,所以不觉着累;因为爱,就会甘心情愿地付出。
在访谈建平实验学校语文老师时,让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每一个老师都很明白,他们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且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在我的访谈问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你最想培养学生哪几种能力?你用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每一个老师在被问到这道题目时,他们都侃侃而谈,很明显他们有话可说。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方向有一种自觉意识。正因为有了这种明确的认识,他们才不会迷失方向,他们总能走在正确的教学之路上。
曹冠华老师认为:语文应走生活化之路,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他的课堂上随处可见的旁征博引,是用生活事实说话。学生在他拉家常式的言谈中,走近了作者,走进了生活,也走近了文本所创造的世界。他也敢于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听学生谈经论道,引古论经。他所在班集的辩论会已经成了听课老师的保留节目。没有什么花招,没有什么架式,理念对了,他的路就对了。
郑荣老师认为: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因为有了理念,并切实贯彻着自己的理念,最常见的讲授型课在他也上出了浓浓的书卷味。他师从马彪老师学习提问法,在上课之前先弄清学生的疑惑,在课堂上,师生一起讲讲,议议,读读,看不出有什么新颖的招术,但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我知道学生都进行了深度思考。课堂不热闹,但是有深度。当然,这样的课堂也是高效的课堂。
访谈时,我让郑荣老师给我们说几句话帮助我们快点成长。他第一句话就说:观念转变很重要。他说自己2000年转到建平实验学校之前也像大家一样工作着,但到建平实验学校之后,因为接触了大量的专家,并得到了他们的当面指点,获得了一些全新观念,正是这些观念让他自己有了较大的变化。他说,自己现在总算是一个明白的语文老师了。我想,做一个“明白”的老师首先应该从有明白的理念开始。
千人千面千种个性。怎样的语文老师是好的,这并没有一个规定的模式。在建平实验学校,我通过访谈和听课发现,语文老师往往根据自己个性打造课堂模式。王惕老师的灵动,孙欣老师的深情,曹冠华老师的平易,郑荣老师的醇厚,马丽老师的朗读,王叶频老师的情景作文,徐庆红老师的平实,李百艳老师的大气……有时,我也假设,如果王惕老师硬要学孙欣老师的深情,让曹冠华老师学马丽老师的朗教学,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定要这样做,可能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教师课堂模式的选择,其实也是个性的选择。说通俗点:自己会点什么就教点什么,想办法把自己的特长做大做强做到极致。
王叶频老师活泼可爱,她像金龟子一样很有小孩子缘,又有很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于是带着学生玩寻宝游戏,给学生寄一封神秘的信,用一面镜子告诉孩子们——你是我最爱的人。和孩子们一起玩过,疯过之后,然后再来写作文。这样坚持着,她把作文课上出了自己的特色。
采访徐庆红老师,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这个人没什么上进心,也不很聪明,找不到什么新颖的切入点,我只会照着自己理解的要点来讲。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徐庆红老师并非像她自己所说的一样,毫无特点。她的讲话抑扬顿挫,很有鼓动性。而且她很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强有力的执行力加上有鼓动性的课堂,学生当然也就收获颇丰,进步很快了。如果能刻意地朝着这方面引导,也能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来做,也会做出不同的模式。就说美文背诵课吧,预备年级都在背,但徐庆红老师要求学生背的是她精选的材料,这样的背诵有深度;而王惕老师要求学生背的博览群书后选定的材料,这样的背诵有广度。这一点点的不同,形成了两位老师不同的风格。
你了解自己的优势吗?你熟悉自己的个性吗?这是你努力的方向,也是你成功的方向!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每天读区区五百字,用不了几年,我们就会成为饱学之士。建平实验学校语文老师的很多做法,其他地方可能也有人做过,但因为他们坚持不懈地在做,于是就成了品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坚持。
坚持不懈才能成为品牌。一年一度的建平实验杯,他们坚持了八年,于是就成了品牌,每年举行时,引来观摩的人无数。美文背诵课坚持下来了,一周两节;古文拓展课坚持下了,一周一节;学生辩论赛坚持下来了,初三了,曹老师班的学生还在辩得不亦乐乎。这一点点的坚持就铸就了建平实验学校语文的特色。他们用汗水和坚持把建平实验学校的招牌擦得闪闪发光。
坚持不懈才能出成绩。很多事情都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事实上,立竿见影的事,在我看来常常是靠不住,经不住时间检验的。就像炖鸡,大火炖,快是快,但味道总是出不来,只有小火慢炖,味道才醇厚丰美。比如练字,要有一段时间才能有一个质变。又像阅读,只有读到一定程度,才会见出功底。建平实验学校的老师,我看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往极致上做,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出最大的成效。谁都知道语文要增加阅读量,要多积累语言材料,但我看到这里在实实在在的做,而且一直在坚持。
坚持不懈铸就完美。很多事情,一开始做得肯定不会太完美,但只有在坚持中,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发现它的不足,才能进一步去改进它,使它变得完美。如果不坚持,不去做,就连发现错误的机会也没有,更不敢奢谈什么完美了。做起来,并坚持下去。
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如果有一个好的点子,想到了,就要做;做了觉得好,就要坚持,有了效果就要推广。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面上把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只有这样,好的东西才会被人家认可,只有这样,好的东西才能变得丰满起来,从而形成自己内在的体系。一句话,好的东西更要坚持,坚持才能做大做强,被普遍接受,认可。
听过很多课,上得或灵动,或大气,或深情……有人归结于上课人的聪明,有人归结于上课人的素养。其实,每堂成功的课背后,每个成功的老师背后都有一段深深的积累过程。
王惕老师,她的积累来自大大小小的课堂比赛。她是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她的一等奖,那可是一次次赛课中赛出来的。想想看吧,从许昌一中这个县级市的课堂走上郑州市的省级课堂,再走上全国级的课堂大赛,这一路走来,如果光凭运气,可能得把三辈子的都拿来才成,可惜人只有一辈子。这一次第八届建平实验杯教学大赛,王惕老师又给我们奉献了一堂精彩的文言文教学课——《答谢中书书》,并获得了一等奖。她的成功好像就来自那一个创意——从现代文语言入手,让学生尝试着写文言文,然后通过语言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原文。其实,这堂课能夺冠,除了这个创意外,还有王惕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解,还有她对学生特点的了解,而这些都源自她的积累。王老师,在刚从教这几年,她把所有的语文教学类杂志都通读过一遍,她上课那些灵动的创意和语言多半就来这些积累。她对学生特点准确的把握也跟他每天批改学生日记,做心灵的沟通不无关系。
郑荣老师的积累就是来自他的备课。他说,他备课时要反反复复读课文,就像牛的反刍一样,把课文熟读精思了,当他觉得自己理解得比较深了,再看材料,比较自己的阅读体验与他人的阅读体验的不同之处。正是这阅读体验的积累让他对课文有了深入的了解,正因为有了这深入的了解,让他在讲读课文时游刃有余。
孙欣老师的情感课堂也是重积累的。你不要以为情感课堂只要说我爱你们,孩子们就可以打动学生。同样一句话,有的人说出来让人觉得别扭,孙欣老师说出来却能打动人,为什么?哪是因为她常从孩子的生活中撷取他们原生态的生活素材,她对孩子们情感触发点了如指掌,所以孙老师的感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孙老师的情感能打动学生的情感。孙欣老师情感的积累来自她的写作,她把自己观察到的一切写成文章,写成书信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的点点滴滴的生活流淌在字里行间,于是情感在师生间流淌,交汇,交融。这些功夫不做好,不积累,你以为课堂中能有情感的共鸣吗?
一路听课,一路访谈,在访谈中明确人家的想法,在课堂中印证他们做法。很多东西感受到了,但要表达出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总而言之,要想做一个有底气的老师,要有一颗真心热爱事业的心,要有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个性去做,在做中不断改进,坚持到底就形成了特色!
附录:访谈问题设计表
1、 请老师给我们谈谈您的从教经历
2、 您认为自己在教学生涯中取得的最大成绩是什么?
3、 您在语文教学中最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您用什么措施培养这些能力?
4、 您如何使用教材?
5、 一篇文章,您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6、 您常用的课型有哪几种?
7、 用什么办法检测教学效果?通常如何操作?
8、 用什么办法提高同学们的应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