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里,“哲学”往往深奥而艰涩。哲学系毕业的,即便是高材生,也往往改行,无法从事哲学工作。甚至,一提到“哲学天才”,人们往往联想到“疯子”。
一说到“经营”,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西方文化”,再深些“一大堆数据、图标、计算公式”,“那是一种生硬而高深但很值钱的学问”,但肯定与“哲学”挂不上钩。然而稻盛先生提出“经营也需要哲学,而且要让员工共有正确的哲学”。
在稻盛先生看来,所谓“经营哲学”,首先是经营公司的规范、规则,或者说必须遵守的事项。经营公司无论如何都必须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规则、或事项,这些作为“哲学”,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地确立起来。
在多数企业,没有经营者会向员工们提出“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问题。而稻盛先生所思考的“经营哲学”却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孩童时代父母老师所教导的做人的最朴实的原则,例如“要正直,不要骗人,不能撒谎,要善良,要公正,要有勇气,要乐于助人,要公平”等等。当然经常会有人质疑,这么起码的东西是否还需要在企业里讲。但是正因为不遵守上述理所当然的做人的原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丑闻。
为了获利,将公司内的规范规则稍稍扭曲,结果行通了。于是“稍进一步的违规也没问题吧”,规范规则更抛在一边。这样企业或者产品就会发生问题,如果将问题公开,企业可能蒙受巨大损失。于是采取“不如实公布,沉默以对”的态度。而由于内部告发、问题暴露时,企业又出面掩饰,做假报告等。
结果舆论谴责企业说谎骗人、掩盖真相,事态越加复杂,最终导致企业崩溃。“这就是出身于一流大学、挤身于一流企业领导人岗位的经营干部做出的事情。与这些企业精英们讲什么‘要正直,不要骗人,不能撒谎’,似乎太幼稚太愚蠢了,他们会一笑了之。然而,这么简单幼稚的道理他们却不能实行,这就是导致企业崩溃的根本原因”。
稻盛先生说:
我认为,正因为缺乏这种朴实哲学的人成了大企业的领导者,才招致今天世界上许多大企业丑闻频发。而其结果是造成了整个社会陷入极度的混乱。所幸的是,因为我缺乏经营的经验和知识,有关企业经营的规范、规则和必须遵守的事项,仅仅从‘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句话中引申出来,并用它来说服员工。
“作为人,何为正确?”的讨论在中国企业界从未发生过,那些古老的“美德”早已不挂在嘴边,我们也不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背了某条准则,久而久之,整天想的都是一己私利,想着怎么从别人那获取,而非帮助别人。
当然,稻盛哲学绝不仅仅是理念,而是一整套调节激励员工精神气的经营管理体系和会计体系,其所独创的阿米巴经将公司组织分为一个个“阿米巴”小集体,而各个小集体,就像是一个一个的中小企业,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同时,以“单位时间核算”这种独特的经营指标为基础,彻底追求时间附加价值的最大化。“自利利他”,配上这套体系,稻盛和夫真正做到了“精神领袖虽走,灵魂还留在企业里。”
“六项精进”是稻盛先生灌输给员工的哲学,想让整个企业员工共同拥有时。有人说,拥有什么思维方式,哲学,难道不是个人的自由吗?然而,在稻盛先生看来,“企业这样的集团,为了其中的员工们的幸福,需要揭示高目标,需要不断发展成长,这就要求有正确的哲学,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共同的基准,在此基础上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稻盛和夫先生说:
尽管人有只说不做的习性,但是,为什么我还要跟大家反复强调‘必须在企业里提倡这种哲学,必须与员工们共同拥有这种哲学呢?因为,将哲学融入自己的血肉,付诸实践,虽然极为困难,但理解“作为人,就应该这样去生活”,力求接近这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并为此而拼命努力的人,与不作这样的思考、漫不经心地生活的人之间,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可以迥然不同。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哲学,不是能够领会或不能领会的问题,而是随时反思反省,不断努力去领悟,去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稻盛先生指出,在企业里实践哲学、希望与员工共有这种哲学很重要。通过学习哲学,年轻人能成长,能拥有更出色的思维方式,来带领公司向前进,最终不仅能使公司发展壮大,而且能使大家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