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如果不掌握这个思维模型,你看每个问题都是一颗钉子

2019-12-18   昌达财经课堂

在哈佛大学法学院1948届毕业生五十周年团聚会上,查理.芒格效仿苏格拉底,玩了一次自问自答的游戏。

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广大专业人士是不是都需要更多的跨学科技能?

如果你回答“Yes”,那你和芒格想得一样:跨学科知识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

如果你回答“No”,那你可能患上了“铁锤人综合征”。这个名称来自一句古老的谚语:“在手拿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是一颗钉子。”

芒格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很多年前,哈佛商学院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教授,他的行为在可能有些离经叛道,至少在当时的人看来是那样。

有一天,他给学生们出了一道考试题目:有两位不问世事的老太太刚刚继承了新英格兰地区的一家鞋厂,但她们对如何管理鞋厂一窍不通,因此在生意上遇到一些严重的问题,这时候她们该怎么办呢?

这位教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来答题。

结果只有一个学生的答案得了很高的分数,其他学生的答案都被判定不及格。

这个得高分的答案非常短,大概是这样:“这家鞋厂所在的行业和所处的地方竞争都很激烈,再加上当前遇到的问题非常棘手,两位不问世事的老太太通过聘请外人来解决问题不是明智的做法。考虑到问题的难度和无法避免的代理成本,两位老太太应该尽快卖掉这家鞋厂,最好是卖给那家拥有最大边际效应优势的竞争对手”。

其他学生的答案为什么不及格?因为他们是“铁锤人倾向”,把老师的提问看作是“一颗钉子”,只想着如何帮助老太太解决生意上的问题、管理好鞋厂,而不是跳出鞋厂来看问题。

如果由芒格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肯定会是那个得高分的学生。

如何治疗“铁锤人综合征”呢?

芒格给出了一个良方:多元思维模型。这是一个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思考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思考系统管用。

要想摆脱“每个问题都像是一颗钉子”,你首先要培养多元思维模型,掌握许多跨学科技能,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这样你拥有的就不是“一把铁锤”,而是各种多样的工具,就能够尽可能地少犯“铁锤人倾向”引起的认知错误。

跨学科思考的先驱威廉·奥斯勒爵士曾经说过:“不断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同个学科,不管这个学科是多么有趣,都会把人的思想禁锢在一个狭窄的领域之内。”

德国有句谚语:“一个人若不是铁锤,便是镰刀。” 能够生存下来的往往不是最强的 ,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铁锤人综合征”能够把人变成彻底的白痴,而治疗它的唯一良方是拥有多元思维模型,这样你才不会只拥有一把铁锤,而是拥有全套工具——遇到什么问题,就用什么工具去解决,这样效率是不是就高多了?

你看那些维修工,他们上门服务时可从来不会只带一把铁锤,而是带上一个大大的工具箱,里面是全套的工具。这样他们遇到一个问题,就能快速找出对应的工具来修理。

很多在生活中看来很难的事——换水龙头、安装吊灯、拼装家具等等,一旦我们有了相应的工具——扳手、电钻、钳子等等,往往很快就能完成,不是吗?当你在家里备上一个工具箱,你会发现很多事你自己也能行,不是吗?

同样,如果你能在脑子里备上一个叫做多元思维模型的工具箱,你就会发现很多事都可以轻松解决。对此芒格的建议很简单:“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