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见倾心(爸妈进化论主笔)
一位爸爸带着11岁的儿子环游中国,他将钱包交给孩子保管。
一路上的时间、路途计划、吃、住全部交给儿子决定,爸爸的职责只是负责骑着摩托车带他赶路。
他们经过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山东、河北、抵达北京;然后再从北京经过河北、陕西、山西、重庆、湖北、湖南、广东,再回到福建。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也没有落下功课,每天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做作业。
并且孩子每天晚上都是自己整理行李,规划好第二天的路线及记录视频日记。
当大多数家长天天忙着督促自己的孩子按时起床,抱怨孩子丢三落四,催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
这个孩子计划性强,在各项游玩计划下还不落下学习。小小年纪,这自律的能力实在令人惊叹。
村上春树说:“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到它的快乐。”
广西的杨晨煜以总分730分的好成绩成为今年全国高考状元。英语、数学满分150分,理综290分,语文140分。他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被人称赞。
记者采访其取得好成绩的秘诀之一就是懂得自律。杨晨煜在南宁二中学习,晚上自修到11点20分就要熄灯。
每次他总是在熄灯前的5分钟才离开教室。对于他来说,时间要分秒必争。晚上到宿舍了,还不舍时间的流失,学习到12点。
杨晨煜不仅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还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喜欢练书法,也喜欢打羽毛球,而且他喜欢阅读课外书籍;
杨晨煜对于物理学科颇有兴趣,他曾代表广西参加了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总决赛,并为广西斩获了唯一的一枚银牌。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更广阔的人生。”
杨晨煜的自律将使他实现更广阔的人生,在那些默默扎根的岁月里,你不是一无所获,只要耐心坚持,命运自会在某个节点让你闪闪发光。
杨晨煜的出众无不让人羡慕。很多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主动学习,不玩游戏,成为自己人生的赢家。
但如果父母都不自律,又如何要求孩子自律呢?
《少有人走的路》里说:没有自律原则作为后盾的管教,不会起到任何积极作用。相反,父母若能自律,无需管教,孩子自然言传身教。
近日49岁的朱滕强自学8个月一次性通过“天下第一难考”法考。
他利用零碎时间和下班后时间学习,每天至少学习5小时。周末更是集中精力全天学习,刷网课,做真题,背知识点。
在朱爸爸取得佳绩的同时,女儿保研北大法学专业。记者问其考试原因。朱爸爸说,为了与孩子沟通没有代沟。
问其教育理念,朱爸爸说,从不对孩子有高要求,反而总给孩子减压。但女儿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
托尔斯泰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我相信朱爸爸的这种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女儿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融入灵魂,化为行动。
湖南卫视家风节目《儿行千里》,曾播出过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何江的故事。
何江的父母来自偏远农村,一个高中未毕业,一个小学未毕业,却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才。
据何爸讲,他为了留在孩子身边,宁愿在家喂猪也不出去打工。当别人打牌消磨时间时,他选择陪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讲做人的道理。
何爸说,不去打牌,坐下来读书,不是因为喜欢,而是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说:“自律就是在该做的时候,不管喜不喜欢,都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就像何江爸爸,因为他深知读书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哪怕是不喜欢,他也用强大的自律来陪伴孩子。
只有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一个真正自觉的孩子。
1、帮助孩子培养内心的乐趣
陈道明点评北京卫视的《传承者》时说:“一个人,当他拥有了热爱的事业,他就找到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这话对我特有触动。
无论孩子是学习还是培养特长,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找到其中的乐趣,孩子就能抵制其他的诱惑。
16岁参加《诗词大会》夺冠的才女武亦姝,今年考上了清华大学。从小母亲就善于培养她对诗词的热爱。
武亦姝说,只要一聊诗词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她是一名理科学霸,但在学习之余,6年时间背了2000多首诗。
平时都会随身携带苏轼的诗词集,零碎时间背诵。
这种来自内心的乐趣,会使一个人愿意制定计划,愿意坚定执行。这是一种来自内心的驱动力,无需外力推动。
2、 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并适当奖励
心理学上有个特别有名的棉花糖实验,研究人员告诉孩子:
“盘子里有一颗棉花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15分钟后再吃,就会再奖励一颗,这个由自己决定。”
实验开始,有的孩子立即大口吃掉;而有的孩子不断用唱歌、自言自语的方式转移注意力,坚持到最后,得到更多棉花糖。
实验结束后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发现,能坚持的孩子明显比其他小孩更优秀,更受人欢迎、薪资待遇更高等等。
当给孩子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孩子就能学会聚焦,自律便不再是一种负担。为了达成自己的想要,他们可以约束自己暂时的欲望和行为。
3、 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在自律的反面,有个词叫拖延:“作业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
“爸妈还没催,我再多玩会手机”“没事儿,再睡会,上学应该不会迟到”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要让孩子学会认识和管理时间,合理的做好时间规划。
把时间精确到每天、每小时、划分时间段。做好时间表,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划分时间,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
作家村上春树写长篇小说时,基本都是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从来不用闹钟。因为早上精力充沛集中。
泡咖啡,吃点心,就立即开始工作。重点是,要马上进入工作,不能拖拖拉拉。日暮时分不再工作,用来读书、听音乐、放松精神、早点睡觉。
当孩子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事情,也会获得小小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满足感会让孩子有一个良性循环。
彭于晏说:“优秀的人不一定都是自律的,但自律的人一定很优秀。
自律的人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散发着光芒,令身边人心生敬仰。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您愿孩子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吗?
作者简介:一见倾心,富书专栏作者;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穿梭于职场与家庭的文艺女青年,终身学习和身心灵爱好者,喜欢花花草草.喜欢文字精灵传递正能量温暖自己,照亮他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