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沁秋(爸妈进化论主笔)
如果,你的孩子大学毕业,你会怎么做?
有网友说:
让孩子出去找工作。
孩子自己抉择。
上学很辛苦,想让孩子适当休息。
确实,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表现关爱的方式也各自不同。
比如,新闻报道里的王先生作为父亲就是这样爱儿子的,他在10多年前花费百万送儿子出国留学儿子毕业后回国,父亲为儿子跑前跑后的买车、买房。
谁想儿子回国在家一直啃老30多岁了,他还是不愿意出去工作,整日游手好闲。
为此,父亲经常与儿子发生争执,直到儿子拿刀要砍父亲。
父亲才不得已报警,并对民警说:“这个儿子,我已经失望了,我想找个有出息的年轻人,认作义子。”
我想说有出息的年轻人,不会轻易给人当义子。
因为他们懂得凡是靠自己,才能更有出息。
比起孩子高学历,更重要的是孩子独立
孩子的出息是和高学历划等号的吗?
曾看到一新闻,48岁的大卫在同济大学毕业后,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这样高学历的他,行为却是大反差。
大卫毕业回国这6年里,大部分都在床上玩手机渡过,并安心理得的让已有82岁的母亲,端茶送水伺候。而母亲本该晚年享清福,却靠自己的退休金养活自己和48岁的儿子。
现家里不仅入不敷出、母亲自身还病重,但是儿子仍然喜欢家里躺,不愿出去工作。
母亲终于后悔莫及地说:“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已有48岁的儿子,他虽拥有高学历却宁可事事无为,甚至对母亲的病痛,未给与任何安慰和帮助。
这不免让人觉得可悲,一个依赖成瘾的孩子,荒废大半人生,对任何事无动于衷。我想这算是一种对孩子和父母的惩罚吧。
还记得神童魏永康吗?那个生活无法自理的男孩,被中科院劝退回家。
虽然他失去了高学历的光环,但是他已然摆脱了过去,现如今婚姻美好,前程似锦。
他的母亲不再伺候他,放手反倒成就了他。生活上魏永康处理的游刃有余。比如,母亲让他去超市买菜,他第一次买藕尖三块4毛5一斤,后来藕尖涨价了,他自己跑了几家超市对比,买到最便宜的藕尖。
更值得一提的是,魏永康懂得照顾他人,无论是父母还是亲朋好友来家里,都会主动端茶送水。
不仅如此,魏永康每天步行2公里上班,在工作中专心致志,所有同事都赞赏他:“他干什么都专心。”
他在2008年时已娶妻生子,儿子都已11岁了。他现在回家就会做饭,帮忙做家务,还带妻子儿子旅行。
为什么魏永康变了,还变得让人羡慕?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最基本的能力是独立。孩子从小开始独立,长大才能独当一面,活出精彩。
作家杨绛的父亲曾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由此可见,孩子仅学习成绩好,并不能代表孩子优秀。
而独立的孩子,犹如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孩子能吃独立的苦
未来才能走的更远
如果孩子不幸脑瘫,做父母的是不是该为孩子照顾到终老?
当然不用,孩子该有自己的路要走。
有一个男孩叫谢炎廷,他在11个月大的时候因感冒入院,不幸被检查出患了“脑瘫”。
而谢炎廷受脑瘫影响,他的手脚畸形,连基本的走路吃饭都无法像正常人。他吃一次饭要花40分钟,走路就算颠一步走一步,也要求自己独立完成。
这份独立不仅体现在生活上,还有在学习上。
他曾在家自学参加高考,后来成为兰州大学的学生。本科有很多知识点他跟不上,全靠死记硬背。
他还为了学术研究,将相关的资料打成电子版,别人在键盘上打字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任务,而他用一根手指“戳”上一天的时间,这样一指弹的他坚持了三年。
你看,当一个人做到自立自强,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呢?
拿破仑曾说:“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无论是生存,还是学习上最终只有靠自己,才能见月明。
谢炎廷用自己行动证明了。他虽然患有脑瘫,手脚不便,但是他却获得了博士学位。
不仅如此,他还解开了科学问题,拿出了原创性的解决方法将其写成学术论文,2017年在澳大利亚一家专业期刊上发表。
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说:“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
诚然,孩子即使有身体缺陷,也不能限制他的独立,相反独立使他,突破自我,登上高峰。
所以,孩子能吃独立的苦,未来才能走的更远。
独立是孩子的生存技能
独立从孩子小开始,从小事培养。
3岁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可能。
美国加州有一个3岁的孩子,他可以一个人去超市买食材做饭。
他把超市买来的食材用微波炉加热,然后把面包丢进烤箱里烘烤。
还颇有仪式感的把鲜花插在花瓶里,吃饭配上果汁。
当然,孩子做这些肯定会遇到问题。但是孩子说:“生活就是如此。”
所以,他做这些摔倒了会再爬起来,忙到天黑对自己说:“完美的一天。”
孩子独立可不仅限于此,还可以是孩子自己卖冰棒赚钱。
泰国有位母亲做了菠萝冰棒,让女儿一个人去推销卖冰棒。
但是女儿的冰棒一根也没有卖出去,母亲说:“你应该去市场看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卖东西的。”
紧接着,女儿一个人到了市场里,她细心观察各个摊位如何推销产品。
之后回到家,并没有找妈妈商量,而是自己用笔,在图纸上画了菠萝冰淇淋的图形,并写出“每一口都很新鲜”的广告,以及在纸上标示出冰棒的价格。
然后小女孩把画好的图纸,贴在了装菠萝冰棒的冷冻箱外。这一次她积极主动大声叫卖自己的菠萝冰棒。
“五泰铢一支,十泰铢三支。有人买菠萝冰棒吗?”
就这样女孩无论走到哪里,都卖的精光。
故事中的母亲说:“我很开心看到她从生活中学习,以及自己解决问题,要是有一天我不在她身边了,我知道她也能过的很好。”
诚然,当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时,又或者不再提供经济来源,那么孩子该如何生存下去呢?
林则徐被当代人评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曾写下“家训联”: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孙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换句话说:给子孙后代留钱是件多余的事,有志气的后辈,钱财多了反而会消磨斗志;愚钝的后辈,钱财多了反而会增加他的过失。
所以有远见的父母,是不会给孩子有啃老的机会。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将自己580亿财产全部捐给基金会;
股神巴菲特在遗嘱中宣布,将自己个人遗产捐出99%给慈善事业;
爱国者总裁冯军公开表示,将个人全部遗产捐献给社会;
江苏101岁退休教师留下遗嘱裸捐30万。
孩子的未来,家长只能适当引导,而不是干预他的未来,为他掌舵人生去向。
父母不要急于孩子,到达你所期望的高度;
也不要不安,孩子在艰难或吃苦时。
别忘了,他们该有自己伸展的方式和姿态。
作者简介:半沁秋,富书专栏作者,人各有千秋,人心各有百态,执笔写尽这世间百态,本文首发爸妈精读头条号,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