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各大媒体和朋友圈都在转发2021年巴菲特致股东信。
我作为伯克希尔公司十几年的股东,自然也第一时间看了2.27日发布的《巴菲特致股东信》。
很多朋友说看完了股东信,好像知道了点什么,转念一想,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
于是都想听听我的解读。
我说不着急,好文章值得慢慢的去品味,如果我马上写一篇有关巴菲特股东信的文章,会获得平台的推荐,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因为有价值的不是看到巴菲特的持股名单、巴菲特的收益率。
巴菲特的投资思维,才是最有价值的。
就算你知道2008年巴菲特在8元附近买了比亚迪的股票,但是有多少人能历经13年,拿到现在的278元呢?
这么一份35%的年复利收益率,不是你看到就能学到。
因为只有你知道、悟到,才有可能自己做到。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成年人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上周文章之后,很多朋友、网友给我留言,或者是直接找到我。
大家看完我的文章既兴奋又焦虑。
为啥兴奋?知道有方法可以实现投资目标,知道要学习。
那为啥又焦虑呢?
焦虑的是不知道如何高效的去学习。
实际上,学一年顶别人学习三年是完全可以的。
在春节前,我写了一篇文章《2021年的第一场“学”》,告诉大家如何利用春节假期学习。
最近十几年春节假期,都是我成长最快的时间,2021年也不例外。
在2月份股票指数下跌,一大堆这个茅、那个茅,跌了20%,甚至30%。
我的基金收益率“逆势上涨”超过两位数,也是因为我们团队在假期中不停的学习和思考。
那如何去高效学习?
上周文章我分享了“三个20%原则”,就是在“28定律”的基础上升级。
我们都知道“28定律”就是做20%事情,产生80%价值。
我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两次20:80。
20%×20%×20%=0.8%
对应产生的价值就是:
80%×80%×80%=51.2%
也就是说,0.8%投入就能产生51.2%的价值,这个效率价值比是多少?
51.2%÷0.8%=125倍。
对,没错,就是125倍,
你只需要将你的时间、精力、资金、资源投入到最有价值的那个0.8%上面去,就会产生51.2%的效果,就会比别人高出125倍的效率,也就是20%³。
这样的高效学习有三个关键:
选对学习资源
选对学习对象
选对学习方法
学习资源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选错了,一切努力白费,死磕就死的更快。
那如何选对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分为一手、二手、三手、四手信息资源。
什么是一手的信息资源?
像巴菲特股东信就是第一手信息、资源。
这是最原汁原味的,而且是经过巴菲特长时间深度思考、推敲的。
为什么第一手信息、资源这么重要?
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学习过程的例子。
最近一年多,我在陪孩子学国际象棋,因此研究了很多国际象棋的资料,我这个人要么不学,要么学就要学到优秀。
我看到1973年诺奖得主西蒙、蔡斯合作发表了一篇分析国际象棋大师vs新手的分析论文。
文章说掌握专业能力里有“十年定律”。
类似中国的“十年磨一剑”。
他们发现,国际象棋大师需要记忆5万~10万个棋局模块,并推测这需要10年才能完成。
1976年,埃里克森在这篇研究成果基础上,和西蒙合作发表论文。
1993年,埃里克森与另外两位同事又基于大量的研究,发表了一篇论文叫做《刻意练习在专业中获得的作用》。
这个就是一手信息。
那什么是二手信息?
2016年,埃里克森发现自己的理念被误读,于是他写了一本书《刻意练习》。
书中强调,并无一个确定的时间门槛,让普通人成为国际象棋大师。
更侧重是要刻意训练才能掌握这些专业技能,而不是侧重在时间长度。
因为低水平的长时间练习,多少个小时都没戏。
这些书算是二手信息,这还没有包含我们中国读者由于翻译错误产生的误读。
类似1997年,我看到第一版华尔街最著名的书籍《股票做手回忆录》,让我那几年时间走火入魔。
那第三手信息是什么呢?
为传播轰动效应而极端化观点的信息。
有个叫马尔科姆的人,在读了埃里克森1993年发表的论文和《刻意练习》后,只是抓取其中一个“1万小时定律”,写成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异类》。
顿时洛阳纸贵,让大家记住一个概念“一万小时定律”。
书中是这样写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因为天资超人,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这些就是三手信息,大家看到没有,已经跟一手和二手信息产生了巨大的偏差,而且还带上了极端化的观点。
而四手信息就是带有过度情绪化和断章取义的信息。
像各种营销号,基于媒体宣传需要,断章取义的强调:任何人只要努力1万个小时都能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师,然后推销自己的课程、产品。
这就是第四手信息。
所以,你明白,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勤奋”,为什么有人能比你快125倍成长了。
因为他抓住了第一手的信息。
前面提到的第一手信息就是论文《刻意练习在专业获得中的作用》。
我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原文,对于高效学习有了深刻的认识。
我平时判断一个人信息的质量、价值,效率,就看他的信息源。
如果是来自某学术专著、专业研究报告,就说明信息质量高。
如果绝大部分是来自营销号的文章,那信息质量就会很低。
就像上次和大家分享过的“推荐死循环”,你关注的信息质量越差,这类的信息就越多的被推荐到你眼前。
学习的对象就要选择好,就像我前几天和单仁老师吃饭就很有收获。
单仁老师有多家百强企业的工作和高管的管理经验,有第一手的营销资讯,又有5年大学老师经验,同时为了深入研究互联网行业,还买入多家互联网公司股票,就算不是一手信息,也算是1.5手信息,价值就非常大。
所以,我总结:学法不对,学了白费,吃法不对,减肥也白费。
就像鸡蛋是减肥最好的食物之一,因为它能增加蛋白质,但是你吃的是煎鸡蛋,就会越吃越胖,因为里面含有很多的油。
懂得了学习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巴菲特的股东信。
《巴菲特致股东信》是第一手信息,但是学习起来难度不小。
因为语言的差异,投资经历的差异,就很难理解。
而且这种致股东的信,而非系统化的投资教材,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学习难度就更大了,需要有个“系统翻译者”,不只是一个“文字翻译者”,来帮大家解读和梳理。
我今天和后续的文章,会结合巴菲特投资案例,分类、系统化的梳理,这样才能更高效的学以致投!
我们先来看业绩,都有哪些收入构成。
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伯克希尔公司2020年的盈利为425亿美元,较2020年的814.17亿美元下降接近50%。
公司收入构成里,主要是分为四部分:
一部分是经营利润,一部分是持股里的资本收益,还有持股浮盈未实现的收益,还有一部分就是子公司关联里的拖累,亏损的有110亿美元。
56年来,伯克希尔公司有14次收益低于美国标普500指数,但是累计收益率达到28105倍。
同期,标普500指数累计收益率是235倍,相差总共有120倍,
就好像56年前,你用一样的价格买了深圳和5线老家的房子,56年后,老家房价是2000/米²,深圳房价到了24万/米²。
如此长时间持续稳定收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这也说明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不只是靠运气、而是靠能力,最重要的是靠对美国国运的信仰。
当然,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巴菲特的持股变化。
大家都希望从巴菲特2020年持股变化的名单里,找到抄作业的机会。
这里面有两大看点:
1、苹果公司仍然是巴菲特持股里第一大市值公司。
由于2020年疫情,宅家经济和美国对华为手机制裁的影响,苹果公司股价上涨了83%。
苹果市值从2019年736.7亿,上升到2020年的1204.2亿,增加了63.4%,
2、巴菲特十大持股中,首次出现了中国公司的身影。
这个就是比亚迪公司。
2019年比亚迪公司还没有进入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组合的前十名。
比亚迪这次进入投资组合前十名,并非来自巴菲特的投资加码,而是2020年比亚迪公司股价大涨424%。
有朋友说,早知道从2008年就跟着巴菲特买比亚迪的股票就好了。
如果真这么简单就好了,巴菲特公开的十大持股名单已经几十年了,每年公布4次,那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就没有做好?
我认为第一个因素是角度不同。
巴菲特是从“长期主义”角度看新能源行业,没有从短期波动的角度来看。
比亚迪公司的股价在12年时间里经历了三起三落,2009年最高达到了87元,2011年又跌回9.7元,利润几乎没有了。
就是这样,2021年比亚迪又上涨到278元。
如果你是投机,没有足够的战略定力,是很难收获这35倍的投资收益。
第二个因素,就是很多投资者并不真正了解比亚迪。
这也是前面文章,我多次分析巴菲特投资决策五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
选公司就是要选诚实、能干的团队。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被巴菲特誉为:发明家爱迪生+通用电器韦尔奇技术研发+管理合体的CEO。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我跟踪了很长时间研究巴菲特看好的4位CEO,才理解为什么会给王传福这么高的评价,这部分内容,我们后面的文章再和大家分享。
总结
最后和大家总结下今天的内容。
高速、高效学习的三个方法:
1、选对学习资源。
2、选对学习对象
3、选对学习方法
重点是要掌握第一手的学习资源、信息,这样才能做到比别人高125倍的效率和效果,也就是20%³!
第二部分和大家分享了部分2021年巴菲特股东信的内容,投资业绩和首次进入十大持股名单的比亚迪公司。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成长的速度在于学习,学习的效率在于信息的“新鲜度”!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丨罗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