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2020春节档全民话题程度最高的电影,非《中国女排》莫属。
53岁的巩俐为了演好郎平,提前几个月“驻扎”在女排训练基地和比赛现场,无论是在语气还是动作细节,都像素级地复刻了郎平本平。
预告片里那个有点高低肩的背影步履蹒跚地向银幕的纵深走去,如果不是一回眸,多少人以为那就是郎平。
然而这样一部众望所归的国民影片,如今好像摊上事儿了。
在预告片陆续曝光之后,网上悄然流出了前国家队教练陈忠和发给体育总局的抗议短信,表达了对于片中自己人物形象的不满和抗议。
这段文字在微博上发出后不久即被删除。陈忠和本人的微博一片风平浪静,但是随后赵蕊蕊、杨昊等女排队员的微博又引发了网友的进一轮解读。
两天后,足球评论员董路直接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历时一周,这段未经证实的文字仍然在网络上不断发酵。对如此大的争议,各方当事人都没有出来澄清。
更蹊跷的是,新浪微博直接屏蔽了“陈忠和”的话题,这种“此地无人三百两”的做法反而加深了大家的怀疑。
隐约能感觉到,一片风平浪静的背后,是多方的势力在拉扯。
抢鸡腿,被扣晕,被队员嘲笑……这条疑似流出的短信语气非常强烈,怒斥影片为了商业利益不顾事实,歪曲丑化自己的形象,与中国女排精神不符,要求彻底删除片中关于陈忠和的情节。
说贼头狗脑其实真不至于,这话不像骂电影,更像骂演员。
彻底删除关于陈忠和的情节估计也不太可能,他显然是影片中的一个重要绿叶。
陈忠和作为运动员的生涯并不突出,但教练史却长达三十年。22岁就调到了中国女排做陪打教练,和郎平共同经历了中国女排从辉煌到低谷,再到辉煌。
删了陈忠和,郎平三十多年的战斗生涯谁来见证?
看看演员表中黄渤的排位就知道陈忠和在里面的戏份有多重,甚至排在吴刚扮演的袁伟民前面。
这样的一个重要人物,肯定不可能作为反面形象出现,否则就算陈忠和同意,广电总局也不会过审。
影片想表达的,还是郎平和陈忠和这三十多年一路相互信任、扶持的战友情。
但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衬托郎平的伟光正,陈忠和的形象就不那么完美了,比如预告片里展示的抢鸡腿、因为太矮被男排淘汰,还被女排姑娘一球就拍晕,甚至还有疑似劝郎平让球等行为。
按照戏剧常见套路,剧情大概率是陈忠和在郎平的感化下改掉了自己身上爱贪小便宜、格局太窄的毛病,最终成长为一代功勋教练。
观众很喜欢这样的故事,有冲突才够好看,谁会管陈忠和到底有没有抢过那只鸡腿。
但是对于爱惜羽毛的当事人来说,情感上就很难接受了。
陈忠和一开始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去年四月份的时候,他还以中国女排前主帅的身份跟陈可辛一起去漳州训练基地探班了老战友郎平。
整个拍摄过程中,陈忠和应该没少贡献素材,毕竟郎平忙于备战,没有多少时间参与到创作中。
但突然爆出的预告片把他杀了个措手不及,没想到自己忙前忙后为影片付出了半天,却被刻画成了一个小毛病不断的“丑角”。
这简直就像崔永元和冯小刚《手机》事件的重演。当年冯小刚跟崔永元说要拍一部主持人题材的贺岁片,崔永元一听很高兴,跟冯小刚聊了一大堆。结果没想到电影一出来,自己成了私生活混乱的严守一。
但是《中国女排》跟《手机》还是有根本区别,《手机》还是单纯的影射,严守一毕竟不叫崔永元,冯小刚可以硬着头皮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而《中国女排》却是一部标准的体育传记影片,每个人都是实名的,要对自己的形象负责。
陈忠和已经淡出主流视线很多年,年轻一点的甚至不知道这个人,但是看完电影后,他们也许就会说:
哦,就是黄渤演的那个跟姑娘们抢鸡腿的啊。
这样一切为了剧情服务的“瞎编”,在所谓的“传记电影”里并不鲜见。
去年俄罗斯影片《绝杀慕尼黑》,豆瓣8.2分,讲的也是一段真实故事。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前苏联篮球队在教练加兰率领下,打败了保持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队,拿下了奥运会冠军。
影片很燃,特别是决赛那场戏,险象环生,几乎做了1:1的还原,让人从头到尾都提着一口气。
从电影角度说,这绝对是一部成功的作品。男篮世界杯开幕两个多月前,体育总局还发文号召各备战球队组织观看。
但是很可惜,由于太多情节不符合史实,所以这部影片的主角们并不买单。
教练加林的原型弗拉基米尔生前强调过很多次不要给自己立传和拍电影,更是从来没有想过把儿子送出国治疗(送孩子出国治病是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最终在家属的反对下,影片不得不改了名字。
而其他运动员就没那么走运了,他们都被实名安排了。
球员萨沙悄悄瞒下了自己的心脏病,为了打球连命都不要,置自己和球队的安危于不顾。但事实是,他的确因为心脏问题英年早逝,但这病是奥运会之后才查出来的。
改动最大的是立陶宛籍运动员保罗斯卡斯。
他是以“反面角色”出现在影片中的,从一开始就抱怨重重,嫌弃打球的那点收入还不如去开出租车,还兼职搞代购赚外快,奥运会期间更是秘密和敌对国家接洽,萌生了叛逃之意,最后才在教练的“感化”之下良心发现回归。
但事实是,保罗斯卡斯从来没有想过叛逃,他很爱国,还获得过苏联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在1969年就担任了苏联国家队队长,为苏联和独立后的立陶宛篮球发展奋斗了一生。
即便后来退休后,保罗斯卡斯每周还义务到俄罗斯去教孩子们打篮球。
虽然影片的结尾,保罗斯卡斯幡然悔悟,拼尽自己全力拿下了比赛,甚至还把自己的奖金都捐给了教练。但这样完全脱离实际的改编,对当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甚至人身攻击。
回到这次的陈忠和事件,以圈内人站出来力挺的声音来看,这封信出自本人的可能性很高。
陈忠和是体育圈内出了名的老实人,人称“好好先生”,永远挂着笑,一副和和气气的样子。
脾气好到什么程度呢?他大姐夫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有时候处理家庭矛盾时,我都替他着急呀,他也就是一言不发,坐那儿大喘粗气。”
哪怕是在职业生涯里经历再多的非议,他都不曾抱怨过。但是老实人也有自己坚守的底线,《中国女排》这次的改编,让陈忠和的尊严受到了侵犯。
即便是维权,陈忠和采用的也还是老实人的那套方法。
他没法在微博上挑明这件事。因为《中国女排》不是陈可辛一人的作品,而是由中宣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拍摄的,根正苗红。
如果公开撕电影,就是不给自己的上级领导面子,不顾全大局,所以他只能在影片上映前用写信的方式做最后的博弈。反正这种未经证实的内部信,辟起谣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删掉所有戏份是不可能的,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在调解之下,删去几个有争议的镜头,忍气吞声就算了。
让陈忠和感到委屈和寒心的恐怕不是一个鸡腿这么简单,这类题材就连预告片都一定是经过了层层审核的,能放出来,也就意味着总局默认了这样的改编,这种感觉就像被自己最信任的组织出卖。
试想,如果抢鸡腿的人换成郎平,能过吗?换成陈忠和就没问题,这不是人走茶凉又是什么?
历史不应该忘记陈忠和,他是默默守候在中国女排背后的男人,也是带领中国女排走向殿堂的功勋。
1986年,中国女排结束五连冠之后,成绩开始大滑坡,14年换了4届教练,依然没有看到夺冠的曙光。
2001年,陈忠和在郎平的推荐下,临危受命走到了台前。那时候的女排是烫手山芋,没人愿意冒着职业生涯的风险去接手。
先后辅佐过8任女排主教练的陈忠和比谁都更了解中国女排,但是一上任就开启的大换血模式,还是让他陷入了铺天盖地的压力和质疑之中。
2002年,陈家军首次参加世锦赛,非但没有夺冠,连前三都没进去,更严重的是,“让球风波”搞得满城风雨,甚至被上升到“中国女排精神面临崩塌”的舆论高度,陈忠和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遗憾和失败“。
幸好排管中心继续留任了他,一年后,中国女排以全胜战绩夺得世界杯冠军,04年雅典奥运会,在赵蕊蕊重伤的不利形势下,中国女排0:2逆转夺冠,队员们把陈忠和高高抛起的画面至今都让人泪目。
陈忠和的确没有郎平那么耀目,但他成就了中国女排的黄金一代,带着女排姑娘们一步步走出了低谷,几乎把半辈子都贡献给了中国女排,女排已经不再是他的事业,而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样一个人物,值得被历史铭记,更值得被国人尊重。
电影可以改编,但尊重当事人是大前提。一部真人传记电影无论赢得多少掌声与票房,如果不能被它的当事人接受,都不能算作成功。
郎平的确很伟大,红花需要绿叶衬,没问题,何况陈忠和已经做了三十年中国女排的绿叶。但是捧一踩一,就真的不必了。
毕竟这部电影叫【中国女排】,不叫【郎平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hwAoW8B8wMrh2LiEj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