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现在大家最期待的事就是能摘掉口罩,能疯玩狂吃肆意浪,过上以前过的正常的日子。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口罩生涯后,我发现我可能摘不掉口罩了。
昨天晚上着急去取外卖,拉开门坐电梯就出门,电梯里总感觉缺点啥,直到一拉开单元门,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拍在脸上,我才恍然大悟——没戴口罩!
赶紧又跑回去拿了口罩,出门的时候心里才彻底踏实起来。
有个坊间流传但未经证实的说法是,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目测从疫情到现在,我的稳定习惯马上就要形成了。
因为,我已经彻底爱上戴口罩这件事了,冷天保暖,热天防晒,关键是还解决了不少生活难题。
以前出门是什么流程?
见人没有个把小时的准备时间,根本不敢出门,最起码你得得洗脸化妆涂口红吧,有太阳了还得涂防晒,精致点的还得弄弄睫毛眼影,回家后卸妆的时长参考化妆。
现在,一个口罩全部搞定,里外里节省下来的时间,足够你多看两本书来充实人生(虽然并不会看),多睡半个小时(这个才是真实目的),连生命都觉得被延长了。
唯一心疼的是我那些口红没有了用武之地,一些两个月没怎么用的化妆设备也都快放干了。
经济学家熬秃头研究出来的“口红经济”定律意外失效,不是姑娘们不够精致,而是口红和口罩没法兼容。
作为一个资深社恐,平日里最怕的就是出门和别人打招呼,恨不得穿一件隐身衣来躲避打招呼的尴尬。
不主动吧显得自己不礼貌,别人打招呼不回应又显得没教养。
像我们这种脸盲症加上目光散视患者的结合体,没注意到别人友好的招呼真的是家常便饭。熟的人不会计较,不熟的人难免会在人家那里落一个不近人情高冷装的称号。
据说有个西班牙女郎比这更夸张,为了不跟周围人打招呼,直接装盲人。
不过自从有了口罩护体后,我已经渐渐对出门这件事没那么恐惧了。
因为真的分不清谁是谁啊,口罩帽子捂得严严实实,再配个墨镜就完美了。走在大街上就是个行走的面具人,戳在眼皮底下都不见得认识。
别人也看不到我是在假笑还是在敷衍,愤怒还是生气,“表情自由”来的就是这么突然。
当然,除非是遇到特别熟的、凭借身形发型就能精准辨别出姓谁名谁、捕捉到表情微妙变化的死党,不过和他们打不打招呼也无所谓了。
没想到困扰我多年的社交难题,竟然被一只口罩给完美解决了。
口罩的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能够培养强大而盲目的自信。
昨天等我出门的时候,老笨戴着口罩在门口的镜子面前端详了半天,语重心长的问我:你有没有发现我变帅了?
我犹豫了一下,答道,好像确实有点,一方面是因为看不到你的脸了,另一方面是脸皮因为戴口罩而变厚了。
以前去日本的时候,很诧异为什么大街上有那么多人喜欢戴口罩,他们那又没有雾霾。
后来听说是因为很多日本人有花粉过敏症,这是一个国民病,尤其是春夏季。
当然,这是一个正经的借口,不正经的借口是,口罩的作用相当于滤镜,能有美颜效果。
这还真不是胡说八道。
日本一个交友软件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表明, 45%的男性受访者认同“口罩能提高异性的魅力”,原因是“看不到全脸,让人有无尽的想象空间”。25%的女性受访者同样认同“戴口罩的异性更具魅力”,理由跟男性受访者相似。
原因是人类大脑具备一种脑补能力,心理学上把这个叫“空想性错视”。
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吧,下面这个图案,你能联想起啥。
喜欢猫的能看到猫,喜欢狗的能看到狗,都是你下意识的假想。
同样,当一个人只能看到一双眼睛时,会自动联想起理想化的相貌,当然是朝着好看的方向联想了。
所以有很多日本的年轻人患上了口罩依存症。估计疫情过后,很多中国年轻人也会得上这个病。
毕竟这是变美成本最低的一种方法了,不用整容不用动刀,就能收获盛世“美颜”。
当戴口罩已经成为一种默认的社交礼仪,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
不管是多恐惧的日子,也要学着苦中作乐来收获几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