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总督漕运部院遗址,总督天下漕运,何等威赫

2019-10-08     懒游的故事

接着分享我的淮安之行。千里迢迢来到了伟人故里淮安,住在了淮安区的河下古镇,从这里到老城区很方便。

​从河下古镇有多条公交线路到镇淮楼下车,这里的景点很集中,包括周总理故居、周总理纪念堂、淮安府署等都在周边,步行可达。镇淮楼雄踞淮安区城中心,是古城淮安的象征,本地人习惯叫它鼓楼,鼓楼前现在是市民休闲公园。

​镇淮楼建于北宋年间,已有800多年历史,镇淮楼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下层为台基,中有城门洞,上层为二层山楼,全楼通高18.5米,东西长36米,南北宽26米,造型优美。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

​镇淮楼的对面就是淮安总督漕运部院遗址。广场前有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的花坛,格外醒目。

​总督漕运部院遗址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的官署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布局严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再来看看明清的总督漕运部院的位置,与南面的镇淮楼、迎熏门(南门),和北面的淮安府署在同一条中轴线上,这里就是淮安府城中心。

​总督漕运部院大门。这里是免费开放的,平时也有市民领着孩子到这里玩。

​在总督漕运部院的大门门廊里,有总督漕运部院遗址简介、官府机构职责和遗址平面图。漕运始于隋唐,明初设漕运总督驻节山阳,总督天下漕运事务。"凡湖广、江西、安徽、浙江、江南之粮船衔尾至山阳,悉经查验,出运河由淮黄北上,虽山东、河南粮艘不经此地,亦皆遥禀戒约。故漕运通乎七省,而山阳实为咽喉之要地也”。

​初以勋爵大臣领其职,自景泰2年始用文臣,由二品大员担任。漕运兼任巡抚,有时还兼管河道与六部长官等,故又称漕运部院。自明初至清末,漕运总督237任。

​该总督漕运部院原为历代官府所在,经多年经营,规模宏大。有房屋213间,官兵22000多人。

​走进大门,就来到了遗址公园内。原总督漕运部院依中轴线设大门、二门、大堂、二堂、大观楼、淮河节楼、后院等;东侧有官厅、书吏办公处、东林书屋、正值堂、水土祠、一览亭等;西侧有官厅、百录堂、师竹斋、来鹤轩等。

​清末,运河失修,漕运停办。漕署裁撤后,为江北陆军学堂,后毁于战火。

​总督漕运衙门大堂遗址,现存有33个柱础。2002年,在城市的建筑施工中,漕运大堂、二堂及其附属建筑遗迹被相继发现,并出土了大批的建筑石刻。现遗址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此兴建了漕运总督署遗址公园。

​漕运总督署遗址公园的尽头就是中国漕运史博物馆。漕运博物馆与漕运总督署遗址相整合,向世人完整地展现漕运古迹和历史,这里是游人必到之处。

​漕运博物馆游客中心工作人员的小举动,让我对淮安倍添好感。工作人员耐心地推荐我网上订票,这样可以优惠一些可即时使用。下文跟我去博物馆看看,据说很精彩。

待续,我在伟人故里淮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F2msm0BMH2_cNUgEW1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