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意识,回到未来

2022-06-14     《艺术与设计》杂志

原标题:穿越意识,回到未来

《洞》,仇晓飞,亚麻布油画,2021

2022年2月,“ON | OFF 2021:回到未来”在顺德和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缘起于2013年在尤伦斯当代 艺术中心展出的“ON | 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呈现了2008年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 中国当代艺术界崛起的年轻一代艺术家群像。本次展览题目“回到未来”出自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科幻 的同名电影,影片主人公驾驶时空穿梭机重返过去,重新排演决定家庭命运事件的发展走向。策展人在 这次展览中,以2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43件/组作品,重新审视“ON | OFF”这一主题近年来的延续与发 展,试图完成及延续那个展览未竟的叙事。

> 《砾石谅解了大海第14号》,蒋鹏奕,摄影,2020

展览分为“时间姿容”“回忆空间”与“多重回响” 三个单元。“时间姿容”单元作为展事的开端,展 示了不同的艺术家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描述抽象的 “时 间”,以 及 如 何处 理 生命 的 经 验与记忆。艺 术家陈 维 是 参加了两届“ON|OFF”展 览的12 位艺术家之一,参展作品《在浪里#4》和《在浪里 #5》是“俱乐部”系列里的一组摄影组品,恰巧也 创作于2013年。《在浪里》如同一出色彩斑斓的 默 剧,与另一 件作品《故障(今晚你去哪儿)》被 共同展示在用廉价PVC材料所构建的临时性空 间里,在流行文化 和消费主 义狂 欢 过 后,人们在 这个烟雾弥漫的夜间俱乐部中表现出来的巨大失 落感,呈现了人类内心与所处世界的关系本质。于 吉的作品《流 动的盛宴》主体由庞大而扭曲的螺 纹钢构成,这些材料是艺术家从工地现场搜集而 来,经过相互的穿插、扭曲、搅拌,形成了一个巨 大的球体,剧场和表演 是于吉所关注的领域,这件雕塑作品带着即兴表演的内涵,以一种时间性 的累积,展示了它们如何共同存在,指向人类自身 的处境。艺术家苗颖的作品《样板3号》是一个似 乎随处可见的普通木质屏风,这种被后现代物质主义塑造出来的样式,在美术馆空间内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生活感,幽默地讨论了人类日常生活 是如何被主流技术和当代意识所影响的。王郁洋 则以大型新媒体装置作品《人造月2》来展示自己对世界的思考,只见一个悬浮在半空中、由多个屏幕组成的直径高达4米的巨大月球,极具统治性地 占领了观者的视线,每一块亮起白光的屏幕都发 着肉眼看不见的频闪,旋转中的偏光片有选择性地让某个方向振动的光线通过,从而将频闪中不 同波长的光“显影”出来,形成一个色彩斑斓的球体,重新制造着时间秩序。

> 展览现场

在孙冬冬看来,回忆是一种从当下出发的重构行为,在第二单元“回忆空间”的入口,李然的剧场装置作品《无题:未来戏—— 你说什么是什么》 由留言条、灯饰、堆砌的树叶、纸团、百叶窗帘、 床垫 等 等现成物组成,艺术家如导演一 般,在暗处影响观众的走向和观感,引导观者自然地代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进行回忆与思考。刘雨佳展出了其近几年在边疆地区游牧式拍摄的作品《寻宝》,在她看来,创作就像一个寻宝的过程,艺术家如同考古学家一般展开远征、往返 旅行与发掘,搜索的历史和记忆线索越多,制造的寓言也越丰满。脚手架所搭建的空间为张如怡的作品 《浸泡景观》构架了抽象的结构轮廓,作品以鱼缸作为视觉载体,由仙人掌和工业钢筋缠绕在一起的混凝土雕塑则沉于水底,像废弃的现代化石一 般,体现了个体与周遭的相互作用关 系。王 拓 的影像声音 装 置《痴迷录》,以 建筑 的空间结 构 指代人类难以被认清的潜意识结构,作品源于艺 术家对一宗真实存在、尚未破解的迷离失踪案的 关注,在 这个 经 过 排演的现 场中,观 众将被引领 至一个混合着可见的现实和不可见的意识的中 间地带。陶辉的《南方戏剧史A幕》是艺术家在台北参与驻 地 的成 果,他虚 构了一 位写作者“冷水花”和她的著作《南方戏剧史》,展厅空间里虚虚 实实地演绎着这个杜撰的剧本,而书桌上的装置 《写字机械臂》模仿着手写字体,却如同鬼 魂般继续着写作。

> 展览现场

“多重回响”单元在 对过去和当下的回顾与反思中,寻找着应对的方法。梁硕的作品《辋川复》是 一幅长达12米的纸上水墨设色手卷,这件作品结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合了身体经验、山居常识、诗歌、历史、民间传 说 等 等综合 认 知,是艺术家在 两年内往 返考察、驻地、研究辋川的阶段性工作成果,在这个再认识的过程中,艺术家提出了对“现代 性”的具体反 思和探讨。作为整个展览最年轻的艺术家,高露 迪在画面结 构和色彩关系中,以轻松、戏谑 的方 式微 妙拿捏着现代人最显现的社会征候,《我的五官》是艺术家在审视着一个敷着面膜的自己, 而《Good》则是一个举着点赞手势,看不出真实 情绪的Emoji。马秋莎在《沃德兰》系列中,将水 泥板材摔碎,再用不同色调的丝袜把碎片包裹起 来,再 拼合成一 幅 作品,艺 术家身 体 的私密 性、 贴身物品所 包含历史记忆与温度、丝袜所象征的 不同代际对女性身体的认知,都交织在这个作品 中。李燎的作品《软弱性》与艺术家自身的家庭生 活密切相关,他在美术馆内将妻子生气时用肥 皂 掷墙发泄的方式转化为一件具有互动性意义的作品,展览在落地窗旁设置了一面铝板的墙,地上有 不同颜色的老牌肥皂,路过观众可以走进指定区域,把那些肥皂丢向墙上的铝板,随意发泄。行为 艺术家童文敏在本次展览中的《重庆杂草》并不 关乎身体与行为,而是以类似博物学的方式考察 了重庆随处可见的杂生野植,艺术家经过仔细的 鉴定、辨认后,将其绘制在陶泥上,经过1300度 的烧制后变成易碎且不可降解的陶板,艺术家以不可逆转的方式,为每一棵杂草树立了持久却也 脆弱的纪念碑。 在 展览的尾声处,蒋鹏奕的作品《砾石谅解了大 海第14号》带来了浩渺的时间感和宇宙感,这 正 是展览有意思的地方:走进日常,从中升华至宇宙 意识,又回到日常。(编辑:弥生)

文 Article > 陈颖 Chen Ying

图 Pictures > 和美术馆 He Art Musuem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16efb54ca27e34651fb73625e84ab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