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尾忠则的设计档案

2023-07-07     《艺术与设计》杂志

原标题:横尾忠则的设计档案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现代艺术家横尾忠则(Tadanori Yokoo)被称为日本的安迪·沃霍尔,开创了日本的波普艺术风格,其平面设计和绘画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又与时下的流行文化相契合,至今依然对亚洲的艺术与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近日,日本银座画廊(Ginza Graphic Gallery)举办了一场名为“横尾忠则:我的黑洞”(Tadanori Yokoo My Black Holes)的展览,选取了来自横尾忠则现代美术馆的250件作品,其中包含了设计创作过程中的作品构思草图、创意笔记、素描、原图、拼贴画和版画等,展示了横尾忠则的艺术影响力。此次展览亦是一个巨大的“设计表达过程”,为观众展示了关于“横尾档案”的混沌状态,像黑洞一样对广泛艺术与现象的敏锐地捕捉和再创造,超越了一般平面设计与绘画的表现形式。

横尾忠则1936年出生于兵库县,1960年代开始活跃于日本文艺界,有着多重身份。他加入了日本设计中心,与设计大师田中一光共同工作,出演了大岛渚的电影《新宿小偷日记》,是三岛由纪夫的挚友,加入了寺山修司的实验戏剧团体,和筱山纪信一起游历印度,还同细野晴臣一起录制实验专辑《Cochin Moon》,这些先锋艺术给予了他很多创作的灵感。而他的创作生涯经历了从平面设计师到画家的转变:20世纪60至80年代是横尾忠则的平面设计师时代,80年代后,他逐渐转向了绘画等艺术创作。横尾忠则的平面设计作品善于将日本传统元素与波普艺术融合,混杂着浮世绘、拼贴艺术、迷幻主义,以及对消费主义的谴责,呈现出一种于混沌中重生的生机。

TADANORI YOKOO海报,1965

要理解横尾忠则的平面设计离不开其创作背景,正如横尾忠则在《海海人生》中所言:“1965年对我来说是变化很大的一年,同时也正好遇到时代的转折。越战增温,美国自2月开始轰炸北越……然而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像是竞赛一般在宇宙空间成功进行太空漫步。越战和宇宙开发 — 在科学同时导致破坏与进步这一自相矛盾的状况下,摇滚乐反映出时代的意识。这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发勋章给披头士,滚石乐团的《(I Can’t Get No)Satisfaction》风靡全球,鲍勃·迪伦从民谣转向摇滚……就我个人而言,我只关心披头士。我是1962年待在日本设计中心时才第一次知道他们……对我来说我是先认识披头士的形象,音乐是后来才补的。不过这也是因为我认为形象本身就是思想的关系。三岛由纪夫、安迪·沃霍尔、让-吕克·戈达尔皆是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横尾忠则用设计准确捕捉到了时代脉搏,创作出了一系列贴近大众的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出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电影《家族之苦2》海报,2017

横尾忠则与细野晴臣合作的《CochinMoon》,1978

在创作中,横尾忠则认为“我的风格从1960年代后半激进的反现代主义,迈进千禧年的乌托邦空间,引用艺术史的遗产、拼贴各式各样的图像打造异次元世界。我非常自豪这种方法论成为后来1980年代流行的后现代先驱。”这些特点均贯穿于他的创作之中。

在主题创作上,日本意象、死亡以及梦境和宇宙等主题是他常常表现的。横尾的日本意象受到了作家三岛由纪夫和浮世绘艺术的影响,并大量采用了朝阳、樱花、海浪等具有日本意象的符号。诸如他在1968年设计的招贴画《腰卷之仙》,这张海报的设计融合了横尾最经典的元素对比,包含了强烈的粉色与蓝色,旭日和人物的碰撞,源于浮世绘的海浪,拼贴质感的人物,以及游泳的粉色女孩等经典符号,这些符号在他的作品中是反复出现的,也让横尾的设计作品呈现出极强的个人特色。

《韦驮天:东京奥运的故事》海报,2019

而关于死亡主题的思考,他认为“在畏惧死亡的同时,用死亡意象来装点自己。不知为何,这会让我放松,甚至连带感受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快感。”就像他的代表作之一《Tadanori Tokoo》,中间手持玫瑰上吊的是他本人,左下角是他幼年时期的照片,右下角是骂人的手势,中间的文字则陈述着,“在29岁时达到高潮,我已经死了。”这一作品表达了横尾忠则对过去的埋葬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是他和现代主义设计分道扬镳的告别宣言。

此外,梦境与宇宙也是横尾忠则喜欢表现的主题,由于挚友三岛由纪夫的离世,让横尾忠则对印度文化和神秘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作品中也开始出现UFO、佛像、耶稣、冰山、宇宙、飞行器等元素,色调更为浑浊深沉,带有强烈的神秘主义气息。诸如,他在20世纪70年代为Santana创作的两张专辑封套的设计就体现出了这一主题。在1974年设计的《Lotus》中,这张唱片的封套被完全展开后,呈现出一个H形的立体空间,从左到右将来自印度、中国、西方等不同宗教体系下的佛(神)同时呈现出来。而此后创作于1976年的第二张专辑《Amigos》则在画面中心使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纸本,混杂了东方的动物与欧洲的人体,拼贴出一个瑰丽的森林,呈现出一种神秘主义之风。

《Books》,罗钦科

《意大利广场》,基里科

在创作手法上,对西方艺术史的借鉴与挪用亦是横尾忠则的一大特点。诸如,横尾忠则创作于1966年的《A La Maison De M. Civecawa》就是 对艺术史名作《加布里埃尔·蒂斯 特斯和她的一个姐妹》的挪用;1972年的《Greeting》从构图到基督的图像均来自于拉斐尔的《基督显圣》(1516-1520);1999年的《Brutus》在色彩和形式上对基里科的《一条街上的神秘与忧郁》(1914)和《意大利广场》(1962)均有所借鉴;而他在2001年的作品《0》则是从形式上对罗钦科《Books》的挪用。

《结局的美学》连载插图,1966年

波普艺术中的拼贴与重复亦是横尾忠则常用的创作手法,诸如他在1968年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设计的“语言与图像”(Word and Image)展览的海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在他看来,“我使用经典形象和波普艺术家的想法不太一样,比如我也把《蒙娜丽莎》放在自己的作品中,但是我把‘她’看作是一位合适内容画面的女性形象,不是因为‘她’是蒙娜丽莎。我也曾想在画中画些玫瑰,而当我路过花店时,看到了很适合作为画面的玫瑰花束,于是拍下来,然后拼贴进去。我并不在意它的媒介是怎样的。毕加索的重复是主题的重复,安迪·沃霍尔的重复是形式的重复,我的重复是两者兼备。”

20世纪80年代之后,横尾忠则的平面设计较之前更偏爱简单直爽的构图与大面积撞色,并重复使用简单的条纹和圆形。诸如,他在2016年为山田洋次的电影《家族之苦2》,大面积地使用了红、黄、蓝三原色。人物拼贴也从粗糙的印刷物转为精美的彩色数码。至今的横尾忠则仍然热爱着设计,2017年他为Duran Duran 设计了日本演唱会的海报,2019年又为东京奥运会设计了海报《韦驮天:东京奥运的故事》,从这些作品中依然能看到他的幽默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横尾忠则的天马行空是不可复制的,他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优秀艺术家要永远保持一个开放的学习状态以及对历史、文化和个人经验不断探索。正如三岛由纪夫对横尾艺术的评价,“他的成功在于将日本式的民间悲愁与美国波普艺术的虚无直接连接起来,是通往人类心灵最深处的幽暗通道,是心灵感应式的交流。”

文 Article / 李萌 Molly Li

图 Pictures / 日本银座画廊 Ginza Graphic Gallery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b49e1ff906c2759b297da3f38eb3b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