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针, 作为表达与颠覆的载体

2023-07-11     《艺术与设计》杂志

原标题:胸针, 作为表达与颠覆的载体

文 Article / 贺贝 He Bei

图 Pictures / 英国当代珠宝协会 Association for Contemporary Jewellery

如今,通过胸针来传达重要信息不再是外交官员或公众人物的特权,许多人都意识到潜在的微妙情绪(甚至偶尔的公开抗议)可以通过胸针去表达。这一风向在当代珠宝设计中尤其明显,因此英国当代珠宝协会(Association for ContemporaryJewellery,简称ACJ)在庆祝成立25周年之际推出了一个全部展品由胸针构成的“意义和信息”巡回展览,展出的作品是由协会中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波黑、希腊、匈牙利、中国台湾、美国和美属维尔京群岛的60位成员在近一年内创作的60枚独特的胸针。

艾玛·麦吉尔克利斯特(Emma McGilchrist)“有零无一”(Z(eros)No Ones)

展览中的作品既可以使用宝石和贵金属,也可以采用其他不贵重的材料,因此涉及的材质涵盖各个门类,从人造丝、纸、金、银、铜、铝、珐琅、木材、纺织品、陶瓷,到极富当代特征的“现成物”:留声机针、皮手套、废弹壳、军用绸带和橙皮。在内容上,作品的题材覆盖了气候变化、社会正义、资源和污染治理、新冠大流行以及大型冲突等全球都在面临的挑战和议题,不乏对亲人和英雄的致意、对自然界的美好和生命奇迹的礼赞,不同之处在于有的作品聚焦于某些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而另一些则关注应对这些挑战的个体表达。

社会正义和变革

当代珠宝,或者说艺术珠宝,通常都是被陈列在玻璃之后。在画廊或展览馆观赏这些作品的时候,通常会被告知不要触摸。而实际上,近距离接触制作者所使用的材料,并亲身感受,对当代艺术品来说十分重要。更何况,胸针在被佩戴的时候才最具有力量:当代艺术的解读取决于背景,而这些胸针的背景是由佩戴者的身体塑造而成。

凯特·巴吉克(Kate Bajic)永恒的脆弱性(Fragility inPerpetuity)

与妇女参政运动时期一样,胸针释放出一 种挑战社会上潜在的父权结构的信号。弗洛伊德对女性的解释,即“女人是零,一个缺口,由于没有男性特质而注定 低人一等”。然而创作“有 零无一”胸针作品的艾玛·麦吉尔克利斯特(EmmaMcGilchrist)认为,零这一数字其实是一 个增强器,增加它旁边任何其他数字的价值。零也是我们这个“二进制”社会运作的基础。因此这枚胸针在设计上具有多重含义,每一个代表“零”的圆环都可以上下移动,象征一个个的个体。

超自然

几千年来,各种文明都在利用自然界的元素 来 装饰自己。尽管科学技术和人力一直在进步,我们与自然的深刻联系仍然不可分割……没有什么内容能像大自然一样,成为艺术家心目中永不枯竭的灵感来源。然而,将这样复杂的礼赞捕捉并提炼为一件作品,极其考验艺术家的能力。

苏菲·马丁-格里内尔(Sophie Martin-Glinel),城市花园胸针(City Garden)

苏菲·马丁-格里内尔(Sophie Martin-Glinel)发现,即便是在高度工业化的城市里,大自然也从未缺席。她居住在伦敦东南部的一个非常发达的地区,工业区及其大型仓库,塑造了城市景观。在那片单色的人造建筑海洋中,仿佛自然已经被人类的永不满足的需求牺牲掉了。然而一些桀骜不驯的绿芽顽强地找到了它的方式,穿过裂缝,开花结果,让最单调的墙壁也变得富有诗意。苏菲创作的“城市花园”胸针象征着城市景观的钢筋铁骨中不息的自然之美。在这里,艺术家将回收的工业材料与俏皮的现代轮廓和精致的图案结合在一起。

爱、想念与信仰

展览的这一部分尤其感人,对失去亲人的追忆总是能让观者心有戚戚。

简·塞奇威克(Jane Sedgwick)的 作品“勿忘 我结”使用了已故母亲缝纫盒中的线来制作这件作品,在工艺上运用了传统手工艺中刷子制作的技术。这是向母亲传授给女儿的技艺致敬的一件作品。这件作品是一种当代形式的追思珠宝,与那些流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的前辈们不同之处在于,萦绕在追思珠宝上的肃穆和压抑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颜色和毛绒的触感。材料和触感是我们如何生活、看待和解释世界的重要因素,充满回忆的材料和触感唤起幼年对母爱的感受,起到安抚心灵的作用。

金`诺盖拉(Kimberly Nogueira),阿瓦隆(Avalon)

除了对至亲的怀念,亨德利克 · 巴兹 - 梅尔策(Hendrike Barz-Meltzer)的作品“希望”灵感来自在艺术家参观大英博物馆的感受。那些被泥土层层掩埋下的陶瓶曾经代表着古希腊最辉煌的岁月,如今却只剩下断片;然而碎片之间隐含的奇妙关联会让观者不由自主地将其与可能的希腊神话和英雄故事相链接。偶然的、损坏的、半丢失的图案,邀请着观者想象力的参与。这一灵感产生了一系列作品,展出的这一件与希望之神厄尔庇斯(Elpis)有关。

还有维多利亚·明兹克(Viktoria Münzker)的作品“载色体”,用色彩来仰望未来。“载色体”是分子中与颜色有关的部分,它使我们有机会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这件作品属于维多利亚的作品“隐居之 地”(Terra Incognita)系列。艺术家感到,对更光明的未来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而用颜色来包围自己就是一种积极思考的方法,她利用金属、木材和石材营造出绚烂丰盈的色彩,钛金属和红树木材相搭配,形成光滑和粗粝的对比,吸引着更多感官的加入。

我们美丽的星球

由莎拉·简·威尔莫特(Sarah Jane Wilmott)创作,由烧焦的木炭和银构成的这枚名为“为时未晚”的作品不啻于一声沉默的呼号。它警醒着人们思考如何去保护这个美丽的星球,在不可逆的“后天”到来之前还能做些什么。

亨德利克·巴兹-梅尔策(Hendrike Barz-Meltzer)希望(Elpis)

受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启发,黛博拉·贝克(DeboraBeck)创作了具有环保意识的当代珠宝系列“传承”。通过采用自己每天和两条西班牙救援犬沿河散步时发现的回收金属和废弃材料,在自家工作室里手工回收,并将其加工和镶嵌在同样回收再利用的银质架构中。黛博拉制做出造型优雅而有雕塑感的可穿戴艺术品。将不再被需要的东西提升为现代珠宝,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地球减负做出了美好的示范。

与手镯或戒指不同,胸针不被局限于佩戴在身体何处。胸针就像一幅微型的画布,营造了一个微观的世界,因此具备了传达意义和信息的理想方式。艺术家们用胸针作为载体来探寻和回答关于身 份、关系的问题,勾勒出新的可能性,将未来的愿景具体化;而佩戴者对胸针所携带的信息产生共鸣,置于其身与之融为一体。艺术家的愿景与佩戴者的价值观相叠加,产生出对话和新的见解,激发出看待世界的新方式。于是,胸针阐述了立场,创造者和佩戴者的价值观也通过胸针与周围的世界分享。(编辑:九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5b236fcba6423fd73386c9302783d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