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1月份的金融数据公布,社融、信贷、货币数据都超过了预期。
比如1月份信贷数据达到4.9万亿,同比多增9227亿,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社会融资规模创下史上第二高,新增5.98万亿;广义货币量M2余额达到273.81万亿,同比增长12.6%,这是2016年5月以来的新高。
这些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
另外,最近各地房贷利率下降到3%的区间,大量提前还款现象开始出现,这意味着什么?
先来看数据,央行公布的1月份经济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变化。
一月份M2供应充足,人民币贷款创下了一个很高的记录,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投资市场和中间市场活跃性增强,企业的生产活动正在恢复正常。
另一方面说明市场货币供给很宽松,信贷完全不紧张,银行巴不得赶紧把钱借出去。
因为,比贷款更高的是巨大的存款。
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同比多增了3.05万亿,而且,随着全国多个地方下调房贷利率,像郑州已经摸到了3%的底,对比两年前买房动辄6%以上的高利率,这中间差的3%是一个很高的数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前还贷。
其实,对于个人,一般的居民来说,如果有手上有余钱,确实可以提前还贷。
而且对经营者、老板来说,手上有钱,也可以选择把房贷还了,因为他可以去转换成经营贷。
什么意思呢?
我举个例子,对老板来说,我原来买个房子,贷款了30年1000万,利率6%。
假如我经营的好,现在手上有1000万准备加大投入,这个时候,我就可以拿1000万的现金先把房贷还掉,还完之后,我拿到了房本,我就再通过房产抵押的担保方式获得银行贷款,用于企业的经营需要。
这么一转换,1000万又回来了,原来个人6%的房贷,转化成了利率更低的经营贷。
经营贷的利率毫无疑问,比房贷要低30%~40%,对企业来说,这就额外产生了几十万的利润出来。
所以,我们需要懂得把自己的资产盘活起来。
当然,这种方式我建议是正常经营的企业家,为了正常的需要才去做,对个人来说,不合规的经营贷会有很多风险,比如公司资质、过桥费用,特别银行肯定是反对的。
因为对银行来说,曾经房贷利率很高,你们家买一套房,一下子贷款几百万,上千万,连续30年还本付息,银行稳赚不赔,难道不舒服吗?
不仅很舒服,而且这种贷款几乎没有任何风险,银行当然不愿意个人去提前还贷了。
所以,这里面我们要去客观的评价。
如果今天对一般工薪阶层的人来说,我们今天手上有一笔钱,我可能没有特别好的投资去向,不能获得很好的投资回报,甚至于说我理财还可能亏钱,那为什么不把钱还到银行去呢?
当然,还的时候也有两种还的方式,第一种是按照同样年限,降低每一期还款的额度。
第二种是同样的额度,减少年限,对一般还贷者来说,放短年限,我们所获得的回报要更高一些。
还有,我们也得注意,对于一个一般家庭来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也要把一些不确定的情况考虑进来,不是我掏空家底去提前还贷,最好是留住一般家用6个月以上的存款,这样才保证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至于手上很局促。
我们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同比多增3.05万亿,增加的幅度是巨大的,是不是突然我们就变得有钱了?
我举得原因有二:
1、疫情导致消费信心不足,因为很多人没看到比较有预期的收入,自然消费信心下降,大家更愿意先把钱存起来,应对未来生活的必需消费。
2、资本市场盈利效应的缺乏。
经过我对美国和中国过去20年市场统计,每当资本市场下跌持续超过6~12个月之后,就会出现明显的的投资盈利机会。
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来说,这个时候谨慎是正常的,所以大量的资金就回流到银行存款中。
但是,能在投资市场获得超额利润,往往都是非正常思维的逆行投资者。
在去年四季度,我就在文章里多次提出“抄底中国”。
3、提前还贷,房贷转经营贷。
最近接到不少推销贷款的电话,也有不少朋友咨询我,现在个人房贷和经营贷利率相差近3%,如果有300万房贷,转换成经营贷,一年就有9万元的息差,相当于给自己加个工资了,挺美的啊。
这个想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房贷转经营贷还有很多操作手续。
首先是要先还房贷,一般人是没有这么多现金,那怎么办?
只能通过一些中介公司找过桥资金,一般要4、5天时间,但碰到现在的还贷高峰期,时间可能更长。
其次,经营贷的贷款是银行发放给企业的,那你就必须有个企业,而且是有经营和银行流水,以证明你有还款能力,如果你新注册一个公司,怎么会有经营流水?
有人说买个空壳公司,这里涉及不可预测的法律风险。
那为什么个人房贷利率要高于经营贷利率?
从银行管理成本和风险控制角度看,个人贷款的管理成本和风险控制要高于企业经营贷,因此就会造成利率的差距。
最近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大量提前还款的个案,深圳监管部门也约谈了部分银行,要求加强合规审查。
银行已经开始加强合规审批流程,延缓经营贷的通过率和进度,这必然会加剧转贷成本和不确定性。
刚刚过去的几天,我一直在外地出差。
应该讲是亲眼目睹了天南海北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所有人干劲十足,大有把失去的三年找回来的意思。
在跨越式发展,和“起跑就是冲刺”的政府理念引领下,普天下人蠢蠢欲动,当然也是按部就班。
当1月份信贷达到4.9万亿,社会融资规模新增5.98万亿,这无疑见证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
当然,我们还记得当年,为了拯救金融危机,国家出台过4万亿救市,因为4万亿而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之后就要转移杠杆,最后都膨胀了,国家再出面去库存、去产能。
就这么周而复始、一环扣一环转来转去,但认真想一想,又觉得每次、每一个节奏、每一步又很有道理。
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之外,我们动用了计划经济的杠杆手段处理社会的现状。
最后呢?
因果不会骗人:我们一直走最容易的路,哪怕是饮鸩止渴,但最后会造成无路可走的局面。
当然,这背后藏着一个人能看到眼前,而天能够见的久远,我们的模式只是一时的,只有价值永存。
希望这一次,我们能够更科学地走向未来,也希望我们每一位,擦亮眼睛,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跑赢时间,赢得属于自己的美好。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