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不会选?用车有疑惑?
那就来“老斯基坐台”周末特别节目,球斯基遴选粉丝问题,开篇看诊,欢迎各位多多提问,我们深入交流。
每期更有壕礼相送,快去文末点个“在看”。
1.
动力电池
球哥,都说电动车电池最重要,能讲讲吗,还有我们国家电池技术现状怎么样?
@呜啦啦啦
当然得好好说这个事儿。
动力电池就是纯电动汽车的心脏,它的容量大小决定了续航里程,技术强弱又反应在轻量化程度、结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上(换一套贼贵,所以越能打越好)。
我们不作太深的家底儿挖掘,只做一次狭义乘用车领域的轻科普。
先讲个故事。
当年王传福(比亚迪汽车董事长)投身汽车行业就着手新能源技术研发,在选择“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上与技术人员意见相左,后者认为三元锂能量密度大更抗低温是未来主流路线。
而王传福一脸“人家就是不要听”傲娇坚持选择磷酸铁锂电池,理由在于彼时三元锂电池技术被日韩垄断中国企业只有后起追赶的份儿(容易遭到技术封锁和不公平竞争),并且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从商业角度思考没有任何毛病。
后来证明他错了(2333...)。
原因有两点,一是2015年前后,我国开始承认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且逐渐减少对磷酸铁锂电池的补贴;二是高层也担心外资列强霸凌市场于是乎设置“白名单”(后文详提)来呵护本土企业快快长大。
截止到目前,三元锂电池是纯电动汽车主流选择(并不意味磷酸铁锂电池销声匿迹,2018年国内装机量占比39%)。
三元锂电池有圆柱形、方形以及软包三种。软包外敷层采用铝塑膜封装,轻量化不错但安全性差(使用过程中有较高几率胀气or漏液)而且贵,所以市场占比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圆柱形特点是极致追求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里程高),技术上就是单体圆柱形电池串联成组,缺点也显而易见,大规模串联情况下电流容易不均衡充放电局部温度过高发生自燃,安全性不可靠。
目前特斯拉就是使用圆柱形三元锂电池。制造商方面,以日本松下(特斯拉合作伙伴)为代表。
方形电池又是三元锂电池中的主流,我国宁德时代(CATL)和比亚迪都是代表性企业,技术特点是电池能量密度也还ok,安全性上更有保障,循环充放电稳定使用寿命长,材质上可采用铝制以达到轻量化目的,不过也有不少主机厂在节俭成本制约下选择钢壳。
所以总结来看,三元锂是爸爸,圆柱形儿子电池能量高跑得久但脾气不好容易自燃,方形儿子五好学生表现均衡,目前市占率也最高。
另外,我们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看动力电池行业现状。
根据恒大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发展报告”数据披露:
2019年1-5月国内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3.4GWh,同比增长83.9%;
2019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前十名均为本土厂商,合计占据87.9%市场份额;
全球市场中,榜单前十本土占有五席,宁德时代以25.4%市占率超过日本松下位列第一;
情况看似不错,但实际上也充满了挑战。
刚刚过去的2019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分水岭,此前我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一文中也详细说到。
原因是去年6月“2019年度补贴方案”正式生效,“国补减半地补取消”直接导致销量断崖式下滑,辣么电池装机量自然也是锐减,这对纯电动汽车行业上游供应商来说一次严峻的挑战。
此外,2019年6月24日,工信部另一纸公告宣布自6月21日起正式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该“规范条件”就是赫赫有名的动力电池“白名单”。
历史故事是,我国可以出售的新能源汽车要想登榜《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直接获得补贴),所搭载的动力电池就必须是来自于“白名单”企业目录。
不说自明,从始至终“白名单”上的企业都是本土,国外大牛譬如日本松下、韩国LG化学统统pass,如今持续四年之久的“白名单”废止,就意味着本土企业真正迎来世界大挑战。
其实早在2018年,我国对外资在锂电池领域的经营许可就已经放开,彼时国外大牛们在华也是动作颇多:
- 2018年7月,韩国LG化学宣布投资20亿美元在南京建设32GWh动力电池项目;
- 2018年8月,韩国SKI宣布在江苏常州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 2018年12月,韩国三星SDI宣布重启暂停两年之久的西安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二期项目;
- 松下宣布投资数亿美元,用于将其大连动力电池工厂产能提升一倍。
对于宁德时代们而言,算得上是“内外忧患”了。
此外,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企业数量只剩下93家,相比2015年240家减少近2/3,这几年补贴缩减、技术门槛拔高等行业“裸泳行动”就摸清了如此多“光屁股”。
撑起家庭的,还得算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它们在世界上也是超能打。
比亚迪耕耘新能源领域多年,在电池技术方面特点是全面且成熟,知名的“全擎全动力智造平台”同款车型支持燃油、混动以及纯电动三种动力总成开发。
作为一家主机厂,比亚迪在动力电池实际应用层面比起电池供应商来说有着先天优势,譬如在与电机电控系统衔接,平台结构优化,电池组轻量化设计等方面。
在被友商赶超过程中,比亚迪也逐渐放弃了“自产自销”的战略,对外和更多知名车企联手,与奔驰合作推出“腾势”合资品牌,打造出“奔驰造型比亚迪技术”的腾势X;与丰田合作共同研发电动轿车以及SUV等车型。
这些传统豪强自然也是看中了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底蕴。
宁德时代的崛起有一个重要节点,2018年6月与拿下华晨宝马大订单,传统豪华汽车品牌的背书让其声名鹊起,随后大众、一汽、东风、广汽、北汽、长城、吉利等订单纷至沓来。
最终来看,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现状就是有挑战,但实力也很强大,不过可以预见的是,“白名单”解除会带来一定时期的阵痛,希望头部企业们可以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