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长假没出门,实在是怕了全国各景区景点“前赴后继”的游人,甚至有密集恐惧症的我,连景点游客井喷的照片都不敢看。就在家门口转转,和家人聚会也不错。
话说家人把聚会的地点选在了哈尔滨是道里区建国街上的一家饭店,怕没有停车位,早早到了,顺便去附近的建国公园转一转。建国公园始建于1958年,地处哈尔滨市道里区建国街与通达街交口处,是哈市第一个敞开式公园。
这条弯弯的小街叫做松树街,小街很短很窄,但这里是老哈尔滨人都知道的一个有名的早市。我的岳父搬到江北十几年,仍要每周过来买上一大包东西带回家,对早市的玉米面饼、苞米、板面情有独钟,也许这就是怀旧吧。遍布哈尔滨老城区的早夜市,是老人们的最爱,老人们甚至把逛早夜市当成了最佳娱乐活动。
说起建国公园,可是历史悠久。公园最早是一片烂泥塘,全民义务劳动形成一片小树林,开始设置一处管理点。1970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路网的形成,至1980年后形成了由建国街、通达街、·松树街三街合围的扇形,占地面积近3.6公顷的综合性公园。1986年道里区政府投资改建,初步形成有山有水、道路贯通的公园雏形,并于1990年形成封闭式收费公园。
今天的建国公园,被五星红旗装扮得格外喜庆。2000年后,建国公园拆除了所有建筑围墙,实施敞开式园林,全面对外开放。2007年和2013年公园又进行了两次更新改造,扩大了游人活动空间,新铺装了广场道路,更换时尚美观围栏,增加了植物品种,形成了绿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广场道路面积约11000平方米,修缮人工湖面积增至2800平方米,人工湖贯穿于园中,湖面架设的石桥和木桥造型别致。
园内绿化景观丰富,充分利用色叶植物、草花、景石等营造轻松明快的休闲气氛。假山更增添一种自然之美。
公园的通达街主入口一进门的右侧,有一处小假山,淘气的孩子们在玩耍。公园里90%以上是老年人,鲜见孩子们。
公园里人气最旺的活动当属各式各样的舞蹈和球操,几位老人在玩回力球操,闪展腾挪,姿态舒展优雅。回力球操的后面,还有两拨儿跳交谊舞的,三个小团体连在一起,各自放着各自的音量巨大的伴奏音乐,三种音乐混在一起,感觉把各自都带跑调了,莫名的喜感。
回力球操的伴奏音乐的源头原来在这里,没想到这么小小的装置竟能隐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略显吵闹的声音,充满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老年人的交谊舞跳得如此“妖娆”,难度太大了吧,看得我心惊肉跳。
人工湖畔,还有一群快乐的演奏者,多数是初学者,经常会有破音出现,但又怎么样?喜欢就好了,萨克斯可是我做梦都不敢尝试的。记得在学校大合唱时,无论我在哪个角落,唱出最小的声,甚至不出声,音乐老师总能精准地把我挑出来,并踢出合唱队伍,这一直是我少年时代的“噩梦”。
看着公园里休闲老人的百态,有些感慨。其实,现在每个老人选择的不同休闲方式,完全是一生经历的体现。一动一静的习惯,都是漫长一生的沉淀。
这里围成一堆,从外面都看不出来是干什么的?我一度以为是不是在斗蛐蛐?原来这里在进行“楚汉相争”,当年杨振华、金炳昶的相声《下棋》,将这一活动完美演绎。观棋不语真君子,见死不救是小人。下棋,就是这么其乐无穷。
在秋日暖阳下,坐在树荫下的座椅上侃侃大山也不错,天南海北的“大道和小道”消息就这样传播开来。
园中健身设施齐全,游乐设施多样,年游客流量达600多万人次。公园交通便利、景色迷人、环境清新,是游人晨练和闲暇游玩的好去处。佩服画面中的老人们,能把游乐设施玩出新花样。
小男孩热情地跟保安大爷打着招呼,看来是“老朋友”了。如果去陌生的城市旅行,一定要去逛逛公园和早夜市,你会与这个城市更亲近。
其实,我到这里还有个任务,顺便去房产中介看看我挂的房子有没有消息。我有一处老房子,就在建国公园的对面,几十年的房龄了,六楼使用面积96平方米,挂了100万,已经挂了快一年了,一直没成交,甚至问的人都很少。
小区真的是有点老了,当年这里可是值得炫耀的“豪宅”。在中介里备受打击,中介小哥说,这里的二手房,60米、80米和100米的,售价都差不多。奇怪啊,中介小哥不屑地说,这老房子,没电梯,设施老旧,谁愿意买啊?再说了,真有100万实力的,谁买这老房子,新房有的是!
如今,很多哈尔滨人都会选择哈西、群力和松北新区,老城区意外地没落了。老哈尔滨人,你们现在都住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