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过剩带来的一些决策
一,带来全面的农业补助与出口扶持和强硬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
美国虽然具有世界第三的人口数量,但是美国具有世界第一的耕地面积,两者依然不匹配,耕地资源显得明显过剩。更重要的是美国农业科技高度发达,促使美国农产品的单产(单位面积产量)保持较高水平,或单产水平跟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而同步前进,但是美国人口增长幅度却相对较慢,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农业生产过剩问题。促使美国产生了一系列的对应政策,进而对美国或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决美国农产品过剩的重要办法是大规模出口农产品,这促使美国产生了强硬的国际农产品贸易战略,这成为美国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主要障碍。一般来说,只要农产品问题谈妥了,其他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双边或多边贸易谈判就可以圆满解决了。农产品贸易成为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冲突的多发点。美国希望其他国家放开农产品市场,其他国家与美国一样,也想保护自己的农业生产。深层原因来源于食物供应的安全问题,这虽然是各国子虚乌有的担忧,但是这是各国很强悍的农业生产保护理由。在美苏冷战时期,前苏联一直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在近现代世界贸易时期,还确实未曾出现过单独的国际粮食贸易制裁等问题,虽然其他内容的制裁层出不穷,但是国际粮食贸易始终是最安全的,最稳妥的国际贸易,自然也没有发生因粮食贸易制裁而带来的饥荒现象。
解决国内的农产品过剩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大萧条带来的消费能力下降,促使美国农业生产显得严重过剩,生产过剩带来了严重的农业生产危机。从罗斯福新政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农业生产保护政策,此农业生产保护战略思维持续到现在。农业税自然是不可能有的,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会对农业生产提供各种政策帮助。主要包括各种免费的农业生产技术支持,以及低息的农业生产贷款,这明显降低了美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促使美国国内农产品价格相对其他国家保持着较低水平。仅仅如此还是不行的,美国小麦运输到东亚地区,每千克成本需要两毛钱,这对于每千克两元钱价格的小麦是很有影响的。国际贸易要比国内贸易的过程多一两个中间商,也会带来贸易成本的增加。更主要的是,各国设立的贸易门槛,进一步降低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为了鼓励农产品出口,美国对于出口农产品采取进一步的帮助,比如给予一定的出口补贴,这促使各国都能进口到美国相对廉价的农产品,最终带来了规模庞大的农产品出口局面。美国的这种对农业或农产品出口的各种补贴或帮助,引起了其他农产品出口国的不满,是美国与这些国家的主要贸易纠纷内容,美国依靠自己的超级大国地位,在农产品贸易谈判中,保持着强硬姿态,这也是无奈的,不然美国农民不愿意,谁让美国有这么多耕地呢!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综合衡量,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量的一半,对世界农产品贸易或世界粮食供应举足轻重。这客观上是一种巨大影响力,笔者与许多人这样认为,但是美国是不好意思这样说的,也从无通过农产品贸易政策的突然变化而影响世界。就是对于敌对国家,美国也不会用农产品出口领域来制裁对方,这显示了美国的高度成熟,以及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身份,美国也确实不需要用农产品制裁敌对国。一旦如此,会给人留下口实,各国都会得到一个粮食安全的决策理由了。美国不仅不用粮食贸易制造饥荒,而且还会通过粮食贸易机制缓解饥荒。一旦粮食价格下降到某个水平时,为了稳定粮食市场,避免粮食生产的大波动,就不再进行粮食贸易了。过剩的部分粮食会被捐赠给饥饿的国家,这主要是通过慈善基金会以及各种组织来运行的,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价格过低是很有危害的,这不仅是暂时危害了粮农的利益,更大的影响在于,这会导致粮农大幅度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导致来年粮食大幅度减产,严重的话,会带来饥荒。因此,粮食贸易必须要避免粮食价格过低的情况,避免的办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政府机构趁机储备粮食,进而遏制粮食价格下跌,各基金会或国际援助组织可以趁粮食低价时,购买粮食。
对农业或农产品出口的支助也得到了良好效果,美国农业产值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但农业出口值却占出口总值的9%,这显示农业是美国的优势产业。
二,衍生出休耕制度
把一定比例的耕地不种庄稼,荒废一年,这就是休耕地。把一定比例的耕地进行休耕是美国政府或农场组织强制推广的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粮食生产过剩问题。如果大量耕地不休耕,美国粮食产量会更大,而国内需求有限,国际需求也有限,必然会导致粮食供过于求,导致粮食价格大跌,让所有农场主受损,甚至让许多农场主破产,危害美国农业生产。美国搞耕地休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粮食价格不至于过低,最终维护美国粮食的稳定供应形势。
美国耕地休耕也是一个传统,几十年前,耕地休耕现象在温带农耕区具有普遍现象,中国也存在耕地休耕现象。耕地休耕可以使耕地土壤肥力恢复,在缺乏化肥的时代,这个办法很好。现在化肥大量普及,耕地休耕使耕地肥力恢复的价值已经大为下降,耕地休耕现象已经在许多国家消失,而美国依然保存着这个现象,并且已经成为强制行为。因为美国耕地休耕已经有新的目的,限制粮食产量成为美国耕地休耕的主要目的,当然休耕依然具有恢复肥力的意义。
美国的耕地休耕制度与鼓励粮食出口制度都是美国耕地过剩的解决办法,是在耕地过剩的基础上产生的办法,有利于美国农业健康发展。客观上也加大了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提高了美国国内粮食供应的安全系数。
美国休耕耕地面积大约占美国耕地的10%,近3亿亩,这几亿亩休耕耕地一般都是最劣质的耕地,好的耕地是不会被休耕的,部分农场用劣质耕地的荒芜,换取休耕补助,这些耕地会长期的被休耕下去。美国的耕地休耕并不是耕地轮换休耕,而是劣质耕地长期休耕,优质耕地从不休耕,这也符合经济学道理。当然近3亿亩的休耕耕地也是很壮观的,如果全部利用起来,养活一亿人不成问题。
三,鼓励生物能源的战略
生物能源主要包括生物油与乙醇,以及燃烧秸秆发电,沼气也属于生物能源。其中生物油与乙醇开始显露出来,特别是乙醇的大规模利用,已经开始产生明显影响。我国在汽油中添加乙醇已经运行多时,成为那时解决粮食过剩的一个决策,现在每年能消耗几百万吨玉米。这对于中国其实是不合时宜的,现在已经刹车,听说中国又开始准备大规模普及乙醇汽油了,这确实是一个影响不小的事情。对于中国不合时宜的东西,对于美国也许就不一样了。
美国生物技术先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研究出或推广了转基因农产品,这促使美国在转基因领域遥遥领先。但是,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与同样开始于美国的信息技术不一样,信息技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接受,美国受益巨大,也形成了一批强大的信息技术企业。在美国转基因农产品普及以后,成熟以后,已经处于不可逆转状态之时,美国转基因粮食出口却遭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非难,这让美国很为窝火。要不是由于中国几乎不介意的(中国那时开始进口美国转基因大豆时,世界或中国还没有形成较大的反对转基因浪潮)大量进口美国转基因大豆,美国转基因农产品会面临更严重的出口局面。
为了寻找转基因粮食市场,进入21世纪的小布什时期,开始了大张旗鼓的生物能源战略规划。2005年,布什签署的《能源政策法案》,2007年签署《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这促使美国生物能源利用大踏步前进时期。主要决策内容是对使用生物能源给予补贴或税收优惠,比如2011年,美国能源补贴240亿美元,其中的60亿美元流入生物能源领域。其它能源补贴主要是风能的利用等。鼓励使用生物能源,这对于因为相对价格还比较高而不活跃的生物能源,注入了一剂兴奋剂,美国生物能源开始蓬勃发展。
按照计划,到2030年美国乙醇生产量要达到5千万吨,这可以代替同样重量的石油。这意味着需要一亿多吨的玉米消耗,占美国现在玉米产量的一半,需要占用3亿亩的优质耕地,这相当于美国现在的休耕耕地规模,对于缓解美国耕地资源过剩程度大有影响。近期美国已经年生产近2千万吨的乙醇燃料,消耗了5千万吨以上的玉米。
这不足2千万吨的乙醇燃料虽然对美国能源结构影响不大,但是对美国农业生产以及世界粮食贸易却可以产生很大影响。从2006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并在2008年出现暴涨行情,这与美国的生物能源政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这意味着随着美国生物能源的大发展,美国廉价粮食出口时代结束了。这也标志着,美国通过生物能源战略,将解决持续近百年的美国耕地资源相对过剩问题带来的粮食生产过剩问题。农产品价格上涨减少了政府补贴支出,比如2007年,价格依赖型的政府支出预计为24亿美元,较2006年下降了60亿美元,较2005年下降了110亿美元。可见,美国生物能源战略不仅是改变美国能源供应格局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彻底解决美国农业生产过剩现象的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