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管理哲学:人才成长没有天花板,领导者应提供广阔舞台

2019-11-18   昌达财经课堂

论语箴言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皿那样,只能在固定的某一方面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既然人才的才能有方方面面,那合格的管理者应该想方设法为员工提供多个平台,充分发挥其才智。

案例引导

联想公司将人才训练比喻为蓄水池:第一个是从社会和学校招聘,联想把这个作为蓄水池,为将来后备人才做准备。

联想的研发人员都是直接从学校招进来的,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也是技术型公司的特点,因为它需要创造力、全身心的投入和工作的激情。

另外还有两个水池,一个是员工职业训练,另一个就是干部行政训练。联想的人力资源会对每个岗位和人才进行充分评估,即一个岗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要求是什么,这个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

人才与岗位是否完成匹配,是否做在人尽其才。针对技术人员流动比较大,对此,联想进行的是职业训练。

联想的措施是根据企业需求,做了六、七个等级的序列,然后开始评估,技术人员的问题解决了。

这样一来,让员工清楚地明白:如果我不走,不仅会有可观的收入,还有较好的发展平台。因此,有些专家工程师的收入比经理还高。

管理智慧

一般来说,环境造就人才,人才也改造环境。在当今社会,环境对人才成长与发展的作用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与社会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只有合理利用环境,完善环境,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能使天下无弃才。

管理学上有一种“天花板”现象,是说一些人才想顺着职涯发展阶梯慢慢往上攀升,当快要接近顶端时,自然而然就会感觉到一层看不见的障碍阻隔在他们上面,所以他们的职位往往只能爬到某一阶段就不可能再继续上去了。这样的情况就是所谓的玻璃天花板的障碍。

在现代职场中,天花板现象也时有发生。我们经常会听说,某某在外企发展很好,但还是跳槽了,为什么?很可能就是触到了天花板。

多企业角度来说,人才的频繁流动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会造成一个很大压力。要想稳定人心,提高员工的对企业的忠诚度,就要完善内容的管理机制。内部管理机构不善,必然会影响人才的稳定性。联想公司深知,稳定的人才对组织的重要,公司在为员工的发展前景方面,就提供了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行动指导

每一个员工都有独特的优缺点,而管理者成功的秘诀不外乎将员工优点放大化,缺点缩小化。

如果员工因害怕失去而停滞不前,只专注于问题与怀疑困惑,反将无助于企业目标的完成。如果能运用领导技巧,来激励员工,来影响员工,让员工全心投入,才能为达成共同的目标而奋战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