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就要干出个模样——四川省第二届"最美乡村教师"钟坤芬

2020-01-18     绸都教育资讯


"人民教育家" 于漪说:"教师即是为孩子点亮心中明灯、传播人生思想的'燃灯者'!"

乡村教师正是在不断提升自己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存在和意义,成为生命的"摆渡人",时代的"燃灯者"。

他们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他们几十年的坚守、全身心的师爱、一辈子的期盼,都是在播种希望,都是在孕育未来!

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坚守,不仅有清苦贫病的默默奉献,更有对知识力量的理性相知,对学生生命的诗意相伴,对亲人伴侣的幸福相守。

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师爱,不仅有帮扶病弱的脉脉温情,更有对后进学生的智慧转化,对班级治理的生动实践,对农村孩子的生命托举。

新时代乡村教师的期盼,不仅有补墙修窗的苦苦操持,更有对立德树人的深入思考,对课堂创新的上下求索,对一流村小的不懈追求。

四川省第二届"最美乡村教师"的评选展评活动已经缓缓落下了帷幕。在与这些乡村教师的交流中,我们感受着他们坚守的力量、奉献的精神、奋进的情怀和探索的勇气。

乡村教师究竟美在何处,透过钟坤芬的故事,也许我们能够找到乡村悄然发生变化的原因,能够理解他们执着坚守的意义,能够展望未来乡村孩子的美好明天。

绵竹市遵道学校的小丽来自一个特殊的农村家庭,妈妈有智力障碍,父亲又是个特别老实腼腆的人。一天,该校教师钟坤芬发现她脖子上厚厚的污垢。于是,带着她去水管处冲洗。尽管使劲搓了,还是洗不干净。

钟坤芬对小丽说,四年级的孩子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勤洗澡、勤洗头。今晚回家就洗个头、洗个澡,明天钟老师检查。

第二天来到学校,钟坤芬看到小丽的脖子干净多了,于是夸奖她:你真是个乖孩子。

钟坤芬特别关心小丽,利用午休时间给她修改作业、补救缺失。由于小丽胆子小,钟坤芬每次都尽量做到和颜悦色、苦口婆心。

正是由于钟坤芬这样的乡村教师用心做好了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处理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节,才让每一个内心敏感脆弱的农村孩子都公平、健康、幸福地成长!

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绵竹市遵道学校教师钟坤芬经常听到老教师说这么一句话:"变人不要变女人,教书不要教语文,教语文很辛苦,没乐趣。"

那时,钟坤芬感到很诧异:面对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看到他们对知识渴求的眼神,怎么会无趣呢?

走上讲台后,钟坤芬才发现,教育远不是自己最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她使尽浑身解数,却总是费力不讨好,每天感觉很累,学生的成绩却就是上不去。

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呢?多年来,从最初的边听边记到后来的写感悟写反思,从鹦鹉学舌到学会变通,钟坤芬不断请教、摸索、反思,逐渐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

钟坤芬特别重视学生的阅读,坚持让学生每天必读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并亲自为学生挑选课外书籍。

后来,钟坤芬发现了一个不错的阅读类公众号。利用这个平台,把班里所有学生拉进去,每天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书,并做记录,填入阅读起止页码、阅读时长、自评分数、读书心得等。

钟坤芬说:"每天,我们都坚持在班级微信群里公布打卡记录。几年下来,90%以上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大大提升。"

孩子们用优异的考试成绩回报了老师的辛勤付出。2019年上半年,学生语文成绩大幅提升。钟坤芬骄傲地说:"最令我欣喜的是,课外阅读失分相当少。"

他爱学生,也爱自己;他爱教育,也爱家人;他感恩过往,也拥抱未来;他甘愿吃苦耐劳,也向往美好生活!

他是新时代的乡村教师,是生命的"摆渡人",是时代的"燃灯者",他手擎火种,点亮自己,温暖孩子,照亮乡村,把一行行扎实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中国乡村教育的沃土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wJvuW8BUQOea5Owa9w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