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秘诀就是热爱学生——四川省第二届“最美乡村教师”泽朗四甲

2020-01-17     绸都教育资讯



教育,是人类不断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过程。

“人民教育家” 于漪说:“教师即是为孩子点亮心中明灯、传播人生思想的‘燃灯者’!”

乡村教师正是在不断提升自己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存在和意义,成为生命的“摆渡人”,时代的“燃灯者”。

他们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他们几十年的坚守、全身心的师爱、一辈子的期盼,都是在播种希望,都是在孕育未来!

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坚守,不仅有清苦贫病的默默奉献,更有对知识力量的理性相知,对学生生命的诗意相伴,对亲人伴侣的幸福相守。

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师爱,不仅有帮扶病弱的脉脉温情,更有对后进学生的智慧转化,对班级治理的生动实践,对农村孩子的生命托举。

新时代乡村教师的期盼,不仅有补墙修窗的苦苦操持,更有对立德树人的深入思考,对课堂创新的上下求索,对一流村小的不懈追求。

四川省第二届“最美乡村教师”的评选展评活动已经缓缓落下了帷幕。在与这些乡村教师的交流中,我们感受着他们坚守的力量、奉献的精神、奋进的情怀和探索的勇气。

乡村教师究竟美在何处,透过泽朗四甲的故事,也许我们能够找到乡村悄然发生变化的原因,能够理解他们执着坚守的意义,能够展望未来乡村孩子的美好明天。

阿坝县贾洛镇中心学校是一所牧区寄宿制完全小学,学生全部来自周边农牧民群众子女。这里是传统的安多牧区,人们基本都只会讲安多藏语,使用汉语的人少之又少。

孩子们非常不习惯全汉语教学的课堂,除了读课文之外,不愿意多说一句话。偶尔说几句,也显得特别生硬。

一天清晨,教师泽朗四甲突然听到有学生用普通话对他说了声“老师好”。泽朗四甲非常激动。他说:“当老师这么多年,我第一次感觉到教书育人的巨大快乐!”

在那些难忘的岁月里,泽朗四甲带着孩子们听少先队队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得多了,就领着他们唱。然后,又慢慢地教孩子们正确佩戴红领巾,规范地行队礼。

如今,走进贾洛镇中心小学的校园,你会发现这里的孩子都可以用“你好”打招呼,也能用简单的汉语跟来客聊上几句。

他爱学生,也爱自己;他爱教育,也爱家人;他感恩过往,也拥抱未来;他甘愿吃苦耐劳,也向往美好生活!

他是新时代的乡村教师,是生命的“摆渡人”,是时代的“燃灯者”,他手擎火种,点亮自己,

温暖孩子,照亮乡村,把一行行扎实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中国乡村教育的沃土里!

阿坝县贾洛镇中心学校的学生厕所是旱厕。每到冬季,天寒地冻,学生的粪便就越堆越高,最后导致没法使用厕所。

这时,教师泽朗四甲就会拿着一根长长的钢管,独自一人去处理。遇到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组织几位男老师一起帮忙,分别拿着钢管去撬。

有的确实撬不动,老师们就拿斧头去砍。这时,拿锄头的老师就站在蹲位的另一边用力地推。

几个小时后,厕所的全部蹲位都处理完了,老师们一身臭汗,孩子们欢呼雀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ETNwW8BjYh_GJGVrb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