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二届"最美乡村教师"的评选展评活动已经缓缓落下了帷幕。在与这些乡村教师的交流中,我们感受着他们坚守的力量、奉献的精神、奋进的情怀和探索的勇气。
乡村教师究竟美在何处,透过李稚的故事,也许我们能够找到乡村悄然发生变化的原因,能够理解他们执着坚守的意义,能够展望未来乡村孩子的美好明天。
2011年,是巴中市南江县光雾山镇红军小学教师李稚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他告别工作了近30年的乡镇中心校,主动请缨到下辖的一所村小——铁炉坝村小学教书。
李稚的爱人老家就是铁炉坝村三社。每次到镇上办事,铁炉坝村支部黄书记都要找李稚这个"铁炉坝村的女婿"聊天,谈铁炉坝村小的困境,谈孩子们的未来,希望他回去工作。
书记的话击中了李稚的软肋,他想:"在哪里不是教书?又不是上刀山下火海!"咬咬牙,就应允了。
李稚收拾了简单的行李,给校长打了一个电话,坐上黄书记开来的皮卡车,踏上了去铁小工作的征程。
南江县光雾山镇的冬天是严酷的,没膝的积雪几十天都不融化。小朋友很容易摔倒,家长干脆告假不让孩子来上学。
李稚害怕落下了课程,放学后,还冒着风雪"送教上门"……
李稚从小就有偏头疼的毛病,睡眠不好,身体瘦弱。后来又患双肾结石,先后5次激光碎石,严重类风湿,关节变形,手脚疼痛,可谓"百病缠身"。
为了不耽误孩子们成长,他秋天穿着"保守",冬天戴上厚厚的护腿上课。晚上,提前用电热毯把床铺烤热,然后围着被子蜷在床上,准备第二天的上课内容。
有一年,几位同学到光雾山欣赏雪景,顺道看望李稚。闲聊中,他们说:"李稚啊,你咋混得这样惨?哪里给不了你一口饭吃呀?"
李稚的同学,有的是主政一方的官员,有的是享誉全国的专家,有的是满腹经纶的博士。李稚笑了笑,想要回答两句,想想又觉得无须解释什么。
回到家,李稚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们如同处在生活的两极,时代离不开他们,但也同样需要我这样的人啊!就是这种'受虐'的痛感,才更加让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