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阿佳(爸妈进化论主笔)
前些天网上有一位外卖小哥受到了广大网友关注。
他中午送外卖到顾客家门口,打个47个电话都没人接听,因为点单的中年男子在订单中做了备注,外卖小哥一直没有敲门,直到男子想起自己点了外卖,开门发现小哥已经苦等了一个小时。
而中年男子在订单中做备注的原因是,自己的儿子在复习考研,因为有点失眠,他想让儿子多睡一会儿,所以不想让电话和门铃打扰孩子休息。
不少网友赞赏小哥有职业操守的同时,一边谴责家长这种做法未免太过自私。
天下父母爱子女本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爱无微不至影响了他人的工作,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想必这位考生从小到大受到的呵护远不止如此。
父母悉心照顾,过多的关注并没有因为孩子成年而减少,反而这种过度保护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历练和成长的机会。
父母本该是“扶上马,送一程”的角色,不愿放手却成了成长前行的阻碍。
“直升机父母”是儿童发展研究者福斯特·克莱恩和吉姆·费提出的,用于形容父母在子女头上盘旋着不肯离开,哪怕是子女已经成年。
这个比喻特别贴合那些过度保护,对孩子不肯放手的父母。
成长是一场和父母渐行渐远的修行。
当考上了研究生,还有更紧张的学业,毕业后仍面临工作,这些都意味着新的阶段总会有新挑战。
孩子在成长,而父母却没有跟着成长,总是不放心、不舍得、不甘心,反而使孩子以此为借口长不大,从此“赖”上父母。
今年秋季某个中学新生入学时,军训现场举办了一个比赛系鞋带的活动,原本简单的个人事务,却考住了近半数学生。
很多人不会给鞋带穿孔,找不到办法的学生只得提着鞋子找老师求救,可以想象他们在家是享受了怎样的优待,以致于解决不了系鞋带的问题。
这样的例子还不占少数。学生离开了父母的保护,就好像失去了护身符。早餐不吃鸡蛋,因为不会剥鸡蛋;不吃虾,因为不会剥虾......舍不得放手的父母最后竟让孩子吃了这样的苦头。
曾被誉为天才神童的魏永康,幼小就有傲人的经历,2岁时习得上千汉字,8岁就考上了县重点高中,12岁时获得了省奥林匹克化学三等奖,同年获得全国赛区一等奖,13岁考上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
进入中科院,离开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后,魏康永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不了学习环境,被劝退回家。
过度紧张又过分关爱,把焦点全放在孩子身上,怎么帮孩子在社会立足,适应激烈而残酷的竞争呢?
父母总是为孩子早早设计了完美人生,只要按图索骥,孩子便可一键订制。
但是,孩子未来的道路总是比父母的长,教会孩子走路比一直牵着他走更重要,不是吗?
《银河补习班》里马飞原本是个极其普通的学生,母亲对他寄予期望,非常在意和紧张他的学习,他的父亲也很爱他,但与母亲不同的是,马飞的父亲爱孩子是放开牵着的手,陪着他一起成长。
马飞和父亲在暴雨夜走散,遇到洪灾后身陷困境。
父亲没能冲进封锁线救他,只得站在岸上哭喊马飞的名字,鼓励马飞建立求生的信心,迅速找到逃生的办法。
这像极了很多孩子成长的时刻,父母能给的是建议和引导,刺激孩子思考后采取行动。共患难,却始终代替不了孩子去经历,承受人生中无法预测的大风大浪。
经历痛苦和磨难,并且战胜了困难,使得马飞一夜长大。脱离保护,自我独立是他从“坏孩子”变成好学生所经历至关重要的阶段,也是实现梦想成就自己的重要基础。
都说有远见的父母,在孩子独立的路上多少都有点“狠心”。
因为他们深知这比照顾孩子一辈子更加重要。
教育博士陈美玲的三个儿子先后考上了斯坦福,她成了众人羡慕的人生赢家,在她的育儿经中有一点是教孩子一些工具去寻找梦想。
她教育孩子,要是失败了也不要气馁,继续找别的梦想,要是成功了,也要谦虚和别人分享。
就是这样的理念,让孩子们从小懂得梦想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无论成功失败都应该追寻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中,过着一键订制的“完美人生”。
父母懂得放手,无论孩子走得多远,都会体会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
多年前的电影《卧虎藏龙》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放开你就得到了一切。
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就像手中的沙,有个性、好自由,可塑性极强。
握得太紧,容易适得其反,过多关注、过度保护会阻碍成长的脚步。可是,把握紧的手轻轻放开,给他们成长的空间,他们更容易做自己。
塞林格在《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表示,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而是守望。
放手让孩子尝试去做,无论成败,这是生活给予的体验。
而面对那些不敢尝试和不顾后果的孩子,允许犯错,但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是对孩子真正的保护。既要学会做,也要鼓起勇气面对失败,改正错误,珍惜拥有的机会。
纪伯伦的诗里写着,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当孩子长大后的背影会告诉你,真的别追了,因为终于不必再牵着走,他独自远去,走着走着就是你期待的模样。
无私付出,却懂得适当放手,这种智慧既成全了自己,也成就了孩子。
作者简介:羽阿佳,富书专栏作者,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从事过妇女儿童工作,在养育儿女的道路上用点滴思考记录点滴生活;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