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状元苏乞儿》中的僧格林沁,在历史上真是铁帽子王吗?

2020-07-07     面对生活要勇敢

原标题:周星驰《状元苏乞儿》中的僧格林沁,在历史上真是铁帽子王吗?

在经典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主人公苏灿对潜伏在怡红院的丐帮帮主之女如霜一见钟情,但"铁帽子王"僧格林沁也瞧上了如霜。

于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苏灿便和僧格林沁起了争执。其父广州将军带兵前来为儿子助阵,但当僧格林沁亮明身份,他直接是惊恐万状,全然不敢摆广东地位最高官员的谱。

这段剧情虽然荒诞不经,但从中也可以看出"铁帽子王"这四个字的地位和威慑力。

在电影中,身为铁帽子王的僧格林沁还主导了武状元的选拔。他设计让自己的侄子当了武状元,而实力明显占优的苏灿则被废为乞丐,且不得从事其它职业。

那么,僧格林沁真的是清朝的铁帽子王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铁帽子王”的含义。

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封赏功臣和宗室子弟的习惯。如汉朝建立后将楚汉争霸中的功臣们封到各地为王,实行“郡国并行制”。不过因为“王”掌握的权力太大,此后汉朝又改为功臣封公、侯等爵,宗室才能封王。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着朝中大权,又统一北方,立下大功而被封为魏王。这之后,少部分的功臣又得以被封为王了。

到了清朝,因为制度与中原王朝不尽相同,王爵的封赏也有所不同。大体来说,清朝的封爵有着功封、恩封、袭封、考封四种方式,且爵位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

和汉初一样,清朝统治者为了所封诸侯的势力不过于强大,规定许多爵位每一代都要降一级。如此一来,被封爵的诸侯便会逐渐被削弱,从而减少对中央的威胁。

然而,有一类获爵者则与众不同,他们就是"铁帽子王"。

因为在清朝建立过程中功勋卓著,清初的八位皇室宗亲被特别许可“世袭罔替”。在清朝中后期,又有四位亲王加入,使得清朝的“铁帽子王”人数达到了十二个之多。

今天人们往往把稳定工作称为“铁饭碗”,古代则是把稳定的爵位称为“铁帽子”。这十二人拥有相对稳定的地位,又因劳苦功高而得到朝廷的优待,于是在民间十分威风。

纵览这份十二人的名单,我们看不到僧格林沁的名字。既然不在其中,他自然也就不算是铁帽子王了。不过,历史上的僧格林沁被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且皇帝专门下诏赏他世袭罔替的特权。如此看来,他的待遇和标准是和铁帽子王相当的,所以后世也有人称他为"第十三位铁帽子王"。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僧格林沁是蒙古亲王。而蒙古因远离清朝控制而享有很高的自治权,那里的亲王常常世袭罔替,所以僧格林沁的世袭罔替之权并没有多特别。

总之,僧格林沁虽不在铁帽子王的名单中,但实际享有与其相似的待遇。

嘉庆十六年(1811),僧格林沁出生于广袤的科尔沁大草原上。他从小家境贫寒,但道光五年(1825)时被选为了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的嗣子。于是一飞冲天,继任为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又被赏赐了象征身份的三眼花翎。

四年后,僧格林沁被赏黄马褂,可见其地位。

僧格林沁辗转各地担任军队长官"都统",并成为了道光皇帝去世时的顾命大臣之一。

咸丰三年(1853),僧格林沁率领清朝精兵前往讨伐太平天国。次年,他便因为显赫的战绩,被咸丰帝赐名号“湍多巴图鲁”,即“勇士”之意。

据《清史稿》记载:“林凤祥、李开芳为粤匪悍党,狡狠善战。两年之中,大小数百战,全数殄灭,无一漏网,僧格林沁威名震于海内。”

因为突出的战功,僧格林沁被封为亲王,且世袭罔替。太平天国运动后,僧格林沁又前往天津主持防务。

咸丰九年(1859),僧格林沁率领清兵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取胜,以伤亡三十二人的代价换取了一场大胜。这是大清帝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在抗击外来侵略中取得胜利。

同治元年(1862),僧格林沁前往山东剿灭起义军"捻军"。次年,僧格林沁死于捻军的包围中,享年五十五岁。据《天咫偶闻》记载,僧格林沁去世后,“万民纾散至七十余柄。兵弁百姓皆迎祭,哭声振地。亦有纸线一陌,奠于道左,竟不知其谁何者,沿途比比皆是。”

《清史稿》评价他为"忠勇朴诚,出于天性,名震寰宇,朝廷倚为长城。治军公廉无私,部曲诚服,劳而不怨。"僧格林沁善待士卒,关心百姓,得到了无数军民的一致拥护,这从他去世后送葬者的庞大规模可见一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u2sJ3MBfGB4SiUwVF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