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每天莫名有钱进账?律师却提醒,小心新型诈骗!

2019-04-24     田大状律师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暖心的小案子,虽然扫码风险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作为接触新型科技比较吃力的老年人来说,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提醒大家一下。

支付宝、微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支付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因为此而丧失钱财,更有甚者钻了空子非法取得钱财!

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这句话居然在谢先生的身上实现了!家住上海宝山的谢先生最近支付宝账户每天莫名签了的多出好多零钱,有时3元,有时五元,总共有400多块钱。天上没有掉馅饼,支付宝居然掉钱了?吓得谢先生赶紧报了警。经过民警初步判断是有人可能错绑了他人的支付码,走访附近的菜场过程中,才搞清楚这一场乌龙事件。原来是才成摊主因不了解流程而把未绑定自己账户的收款二维码张贴出来,而谢先生又正好是第一个扫码的人,阴差阳错自己变成了“收款人”。最终,谢先生把收到的447.4元钱都还给了摊主。对方也表示感谢以后谢先生来买菜可以打折!



这件事就这么圆满的结束了!

但是田律师想借这件事告诉大家的是,扫码支付是有风险的!被骗的消息也是屡见不鲜,目前存在的四大安全隐患有盗刷、掉包、信息泄露以及缴费等。

1.也是在前不久,通过微博曝光,有位姑娘使用之前付过的二维码给商家展示付款成功的截图!

2.有个小伙扫地铁的自动售货机的二维码买饮料却没有吐出饮料,原来二维码早就被人偷梁换柱成自己的了!

3.还有将自己的账号头像换成卖家的来蒙混过关。

4.也有姑娘扫过支付码之后就收到一连串的骚扰信息和骚扰电话!

这样的事件每天都在上演,好的情况会像今天的谢先生一样拾金不昧,坏的情况可能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就被别人轻易的“偷走”,甚至还会威胁到我们的人身安全。



二维码犯罪隐蔽性强、传染性快,但电子证据获存困难,相关规定不健全,维权成本高。制作和发布的实施主体和责任承担主体难以明确锁定,增加了诉讼的不确定因素。关于如何规避扫码支付的风险,田律师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养成良好的扫码习惯,可以选择有支付验证环节的方式,也可使用指纹或者扫脸的支付方式;

2.在使用二维码时要做到,分清是付款码还是收款码,一旦遭遇诈骗要立即报警;

3.商家可开通收款到账语音提示,小心被他们偷梁换柱。每日核对自己的收支情况,确认有人非法扫码,立即报警!



任何事物由繁到简总归是好的,但是也会产生各种漏洞。所以我们在方便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骗术就会对你毫无作用。更不要妄想去钻漏洞谋取不义之财,否则,等待你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可能是牢狱之灾。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有用,可以分享给身边的好友。



更多素材来源:汇融法,专业律师在线解答法律问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fFwGmwBmyVoG_1Zz7o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