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慕夏(爸妈进化论主笔)
最近古装大戏《庆余年》正在热播中,口碑相当不俗,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范思辙被父亲罚跪的小片段。
第六集中,范建怀疑范思辙勾结太子设下圈套陷害范闲,一句问话都没有便立刻罚跪惩处他。
范思辙早被父亲罚习惯了,大气都不敢出,也不敢问问是为什么罚跪。
直到范闲回来向范父解释原委,范思辙并非是心机深沉之人,他听到别人对父亲出言不逊,毫不犹豫冲上前去据理力争甚至大打出手。
范建知晓真相后心中颇为触动,对范思辙也有所改观。
在范父心里,范思辙文不成,武不就,简直就是一无是处的草包,所以一遇事情不用多言,就想当然地认为是范思辙的问题,罚跪处罚自然是家常便饭。
而在范思辙心里,尝试与父亲沟通显然不是个正确的选择。常年缺少与父亲的交流,也许他憨厚的脑袋里一直都未曾未想象过和父亲温言交谈的场面。
正是他们双方下意识里都选择拒绝交谈,才导致了一次次的误会和失望。范思辙之所以成为范父心里不成器不争气的儿子,某一层面上也是他错误沟通方式下的产物。
《妈妈会沟通,孩子更优秀》一文中写道,错误的沟通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痛苦、不悦,让孩子想尽快逃离,不管有没有道理他们都会选择拒绝沟通。
儿子痴迷敛财,希望通过积累财富的方式追随父亲的脚步,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可是在父亲眼里,他所擅长的商贾之术、敛财之法却是非正道。父子情分淡薄,缺乏沟通,彼此错位。
倘若双方坦诚布公,好好聊天,沟通到位,父亲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的期望,做他人生路上的指引者,孩子也不必用如此蠢笨的方式向父亲一点点靠近。
沟通的大门一旦关上,父母的言传身教便成为空谈,长此以往,孩子如何能优秀得起来呢?
老公的侄女今年四岁,从小她的表达能力就很强,用词准确。
我在坐月子的时候,宝宝因为肠胀气所以总是不时哭闹。
我婆婆跟她视频的时候,听到我儿子哭个不停,她会说,小弟弟怎么总是哭呀,就不能放松一下吗?
还有一次,她来我家玩,那天做的清蒸鲈鱼特别鲜,她尝了一块,故作惊讶地说,今天这个鱼不是一般的鱼哦。
我们听到捧腹大笑,夸她说得好。
她总是在日常生活里给我们惊喜,时常会蹦出金句,朗诵唐诗三百首、唱童谣,说绕口令全都不在话下,去年还被幼儿园的老师评为智慧宝贝。
她优秀的表达能力得益于父母每天坚持角色扮演式的亲子互动。从格林童话到伊索寓言,从一千零一夜到成语故事,每一个夜晚小姑娘都在不同的角色里与父母对话,然后做一个香甜的梦。
著名科学杂志《Psychological Science》发表的重磅科研论文,证实了父母会聊天对孩子的影响。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不是阅读或全脑课程,而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互动方式。
概括来说,孩子与父母每天聊天的频率越高,大脑皮层就越发活跃,他们在语言、语法、理解力等测试中的得分也越高。
有位妈妈分享与孩子聊天的经验,她说每天睡前,他们一家三口各自讲一件“我今天最快乐的事”。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最快乐的事”一直是她们俩聊天的主题。直到现在,上小学了,女儿还经常会主动要求:“妈妈,咱们俩来说说‘最快乐的事’吧。”
妈妈明显感觉到通过每天的闲聊,女儿的表达水平在不断提高,语文成绩也在稳步提升。
聊天”的本质其实也是“亲子游戏”,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语言越多,孩子的语言能力会越好。
契科夫说:“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
就算是没有任何有趣的话题的闲聊,也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认知发展,相较阅读方式带给孩子更多的好处。
前两天,多妈更新的一则微博里,多多短发齐肩,弹琴动作娴熟,技术精湛,琴音流畅,优美动听。
黄多多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她能独立烘焙、T台走秀、参演话剧、写英文剧本,并多次在钢琴比赛中获奖。
除了多才多艺,她优秀的光环里还闪耀着高情商的亮光。在综艺节目中,黄多多会主动照顾弟弟妹妹,会给剧组人员送上爸爸做的烙饼,会拒绝回答爱爸爸还是爱妈妈的问题,不想让他们任何一个人伤心。
她如此优秀的背后,站着一对会聊天的父母。
在爸爸去哪儿中,多多不知道房子里面很简陋,选了差房子又不想住,委屈得直哭。
黄磊并没有直接批评她,也没有说她不对,而是鼓励她和爸爸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
你不想住这个房子,对不对?告诉爸爸真话。
我不知道里面是这个样子的。
知道你就不会选,你现在很后悔是吗?爸爸告诉你我很喜欢这个房子,一是因为我很久没住过这种上下铺的床,二是因为这里的小朋友的歌声很好听。你刚刚也听到了对吗?
“嗯”多多慢慢停止哭泣,开始打量房间。
“而且还有一件事,你摸摸这边小朋友的床,是不是只有一张木板?你再摸摸自己的床,是不是多了一个垫子?现在多多,你告诉我心里是不是好些了?”
正是黄磊这种共情式聊天的方式,逐步化解了多多心里的不快,让她学会以坦然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挫折,适应新环境,并让她亲身体验了解到幸福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现有的一切。
节目倒数第二期,多妈跟多多探讨养小狗的时候,语气温和,像是在讨论晚餐吃什么一样平常。
多妈设身处地的站在多多的角度体会到她想养小狗的心情,感受到小狗对她的重要性,同时温柔而又坚定的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和担心。当多多了解到妈妈的担心,她主动的保证自己能够照顾好狗狗。
这种共情式聊天是相当有效的,面对孩子养小狗的心愿,妈妈没有明令禁止,而是在细语呢喃中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父母懂得好好说话,懂倾听、懂表达、懂沟通,亲子关系才会和谐共生。
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更优秀,他们往往富有共情心,遇事不急躁,对人有礼貌,乐于分享,心态平和,专注做好每一件事情,把自己的人生点缀得光彩夺目。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或许是亲子游戏中的角色扮演,用童言稚语启发生活的真谛。
或许只是餐桌上的几句闲聊,扯扯生活琐事便能有一室欢笑。
或许是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帮助孩子走过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会聊天的父母,擅长于不经意处完成自身影响的正向输出。
每一次聊天,双方的情感在流淌,思维和灵感在碰撞,孩子的世界被理解,父母的想法被接纳。
他们共同拥抱着这份温情,悄然划过的每一天都在憧憬中度过。
作者简介:慕夏,富书专栏作者;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一个可甜可攻的95后职场宝妈,爱以文字记录生活,育儿不易,且行且珍惜;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