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奥赛健美冠军,肱二头肌越短越好?天赋确实重要

2019-07-29     中国健体那些事儿

二头弯举是新手普遍爱好的动作,这一动作中肱二头肌很容易找到发力感。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这块肌肉的构成,更想不到二头肌的长短之分。

今天就为大家盘点奥赛史上的“二头”之争,看看分别拥有长短二头的选手于奥赛的宿命对决之中,谁的胜率更大?

肱二头肌顾名思义有两个头,长头和短头。两者于肱骨中部汇合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肌腱。长的二头肌指的是长肌腹短肌腱,而短二头肌恰恰相反。

通常而言,短二头肌更让人印象深刻,因为肌峰的位置相对高耸,肌肉形态在充血状态下,非常像一颗“心”。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阿诺德施瓦辛格州长的二头肌就属于短二头肌。

不论州长什么时候正展肱二头肌,你都能感觉到这块肌肉中似乎蕴藏着饱满的力量。

短二头肌的优势十分明显,健美史上拥有短二头肌的选手似乎更容易成功。除了阿诺以外,被尊称为“祖师爷”的罗尼库尔曼的二头形态同样属于短二头肌,视觉冲击力很强,让人光是看着就觉得泵感十足。

更有意思的是,当我们站在2019年的时间点去复盘奥赛历史的时候,阿诺和罗尼的对手都是拥有典型长二头的选手。

阿诺同期的塞吉尔奥利瓦,罗尼同期的二头厚度非常饱满,但肌腱长度相比较阿诺来说较短,肌峰不够高,即便如此,他也曾击败过阿诺获得过奥赛先生的称号。

虽然二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正展二头的美感,但是短二头肌并非不可战胜。最近几年称霸奥赛健美圈的天赋代表菲尔西斯可以说给长二头肌正了名,在和“短二头肌”凯格林的对决中,他一点机会都没有留给凯。

提及此,想必有些人会好奇:我们是否改变自己的二头肌形态,比如通过训练把长二头肌变成短二头肌?

目前的科学理论尚无支持依据。因为二头肌腹和肌腱的长度由每个人的基因决定,肌肉形态无法通过力量训练改变。

很多健美选手拥有和他们的父辈相同的肱二头肌,这和我们的生物科学当中的遗传理论非常吻合。

想必很多有心人看到上边的内容又想鼓吹天赋和基因的不可逆性,其实大可不必。

二头的围度的确非常重要,但健美毕竟更加青睐均衡,干度,比例。我们把西斯和罗尼的巅峰状态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两者拥有迥异的手臂形态,但是除了在股四头肌(大腿)的细节上稍微逊色于罗尼,在其他部位上西斯的状态都是无可挑剔的。同时肱三头肌的厚度弥补了肱二头肌肌峰不够高耸的劣势,故而西斯可以压制同时代的优秀对手。

由此可见,即便肱二头的形态对健美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但并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人也没必要对自己的短板念念不忘,健体健美也好,日常生活也是,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自己的优劣,不卑不亢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用最大程度的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你是长二头肌还是短二头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RU9Y2wBUcHTFCnffy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