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照亮我的人生”陆琴华——我为什么坚持业余写作

2019-07-26     作家世界


我为什么坚持业余写作

文/陆琴华

记得以前有一天,领导来到我办公桌前,对我说:“陆老师,写作先放一放吧,集中精力搞教学。”那时我正在备课,设计下一节语文课怎么上的教案。领导这突如其来的建议搞的我莫名其妙。不过,我很快就明白了,我一直以来都有文章见诸报端,领导不是亲自上网看到了,就是听一些老师说了,因为有个别老师无意之中在网上看到我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了,难免不向领导谈起。

我常年任教高三语文,而类似于这样的建议领导已经跟我说四五次了。记得以前领导跟我说起这事时,我都点头称是,这一回呢?我还是这样。可是待领导离开了,我十二分不高兴。我阅读,我写作亏待教学了吗?我所在的学校办学历史有不少年了,各科教师能够在教学上有独到之处的寥寥无几。就拿语文老师来说吧,语文教学得不到学生认可大有人在。我常年任教高三年语文,却犹如泰山顶上一青松,纹丝不动,不能不是个例外。为啥呢?原因之一我的语文课还没有遭到学生和家长的投诉,没有学生反映我语文教学有问题。

很多情况下,高考语文教学无非是学生做题,老师上课对答案。一周周,一月月,甚至一年下来都是这样,学生不厌烦才怪呢。这种教法谁不会,甚至只认几个苍蝇爪子的人也能来教高三学生。问题是这些学生以前的高一高二老师这样做了,到了高三再这样做就没意思了。我任教高三语文自有一套套教学方法,这一套套教学方法就是我平时阅读的感悟,研究教材的结晶。我整理成一个个专题了,对于指导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很有帮助。我这一个个教学专题,很多学生的前任老师都没有使用过。如今这些学生听我的语文课了,自然耳目一新,浑身舒坦。我能把平时阅读的感悟整理下来,研究教材的所得整理下来,不都要得益于我平时的写作吗?每个月里我坚持读几本书,坚持写几篇文章,这几本书,这几篇文章看似与语文高考没多大联系,可是从另一个方面锤炼了我的教学基本功,促进了我的语文教学。那些真正赢得学生热爱和崇敬的大学教授有几个不是博览群书,著作等身?平时,我一发现我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了,我立马设法改进或者规避。比如作文,一开始没几个写的,即使写了,也不成样子。我呢?就在每一次作文之前讲个作文专题,而这一个个作文专题都是围绕高考作文而设计的,对学生提高高考作文分数很有帮助,学生乐意听,自然也乐意去写。当然,要是有学生不按照我这个专题要求去作文的,就要退回去重写。每一次作文没有学生不写不交的。上面要求两周一篇大作文,我一周一篇大作文学生没有一个不愿意的。我的高考语文教学别出心裁,招招叠出,学生热烈响应。

古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说官话”的说法,说官话就是吃滚蛋包子。今天呢?包子不吃了,可是领导找你谈话的事还会发生。所以这个说法今天还有很大的市场,那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找谈话”。如今的领导比过去的掌柜厉害多了,让你下课,连一顿招待伙计的包子都不给吃。领导找我谈完话以后,我也下决心改一改,至少要收敛一下阅读和写作的兴趣。除了怕今天的领导让我从高三下课外,还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阅读和写作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谁要是以阅读和写作为生,正常人不把他当成神经病才怪呢。把阅读和写作扔进垃圾桶算了。可是我一旦不阅读了,不写作了,学生,尤其对教师有着很高希望的高三学生还会喜欢我的语文课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在一些学生的眼里,还算行,高考语文成绩自然不会差。遗憾的是领导只看到我阅读和写作会分散我教学的精力,却看不到我的语文教学唤醒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看不到我一个又一个高考语文专题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的学习效果。我还是怕领导,不敢面对领导。有一年高考临近了,我受报社编辑约请,撰写谈高考的文章《高考前夕,要从题海里上岸》发表在报纸上,这好比我为学校做了一次不花钱的广告,因为每年学校招生广告费用数以万计。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可是我一直把这分荣誉深深埋藏在心底,到今天老师不知道,领导不知道,甚至学生也不知道。阅读和写作让我的语文教学犹如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滋润学生苛求高考高分的心田。如果没有我平时的坚持阅读和写作,说不定我会跟其他老师一样也成为被学生,还有被家长投诉的对象,我也就跟其他老师一样时时面临从高三下课的厄运。

可是写出来的那些东东能当钱用吗?

“一切书籍,岿然俱存,且似未尝略一翻动,此固甚可喜,然亦足见文章之不值钱矣。”这是鲁迅先生在写给同乡好友许寿裳一封信里的话,那时日军的铁蹄已经开始践踏上海,上海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杀人放火,偷盗抢掠无处不在。鲁迅在上海的住处就遭到了小偷的光顾,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取去妇孺及厨下什物二十余件,可值七十元,属于我个人者,则仅取洋伞一柄”。由此可知,书籍文字尽管是作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可是它不能如饭一样能充饥,不能如衣一样能御寒,不能如伞一样能遮阳或避雨。眼下,想有所作为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且这个愿望也一天比一天强烈,比如写作者就属于其中的一种。

据说内地勤于写作的人至少也有上百万,好多文学网站作者过万人,培训写作机构多如牛毛,可是招收的学员每期过百过千的不在少数。再看编辑收到的稿件,每天在五百篇左右的司空见怪,不足为奇,一些著名的报刊杂志每天收到的稿件则达上千篇。而一篇文章见报所得的稿酬远远抵不上写作者的辛苦付出,稿酬高一些的,一篇千字文也不过一百多块钱,低的才几十块钱。我写作有快有二十年了,一气呵成的时候很少。相反,都是如榨油一般硬是榨出来的,每一篇文章的见报,此前都要花费我许多时间和精力,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一两天,或者更长一些时间,有时,为了写好一篇千字文真正到了寝食不安的地步。有人可能会说,等灵感来了再写啊。可是一个人能有多少灵感呢?我相信灵感,可是我不相信一个人,哪怕智商很高的人天天有灵感。当然,我不排除那些天分好的人,可是更多的人都是智商平平,不分彼此,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智商平平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所得的回报往往就成了一种倒挂。

一篇千字文,所得的稿酬不管是一百多块钱,还是几十块钱,对于写作者来说,都是不能成正比,略一想想,写作者确实亏了,有些划不来。问题是身边不少写作者明明知道这一点,还是照写不误,照投不误。更让人嘘嘘不已的是眼下一些报纸副刊发表了写作者的文章根本就不给稿酬。这不是空穴来风,凡是有过投稿经历的,并且有过发表文章经历的人,谁没遇到过这事?到目前为止,我先后有近千篇散文或者文史小品见诸报端,没收到稿费的实在不是一家两家,也不是一回两回。文章发表了,报社不给稿酬,原因可能很多,比如自办发行,经费困难,发行量不大等等。 给人打工不给报酬有几个愿意?不要说不愿意,就连拖欠报酬都不愿意。可是写作者仍然照写不误,照投不误,更有甚者花钱发表文章,或者自费出书。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就是有人日夜归故里,有人日夜赶考场。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已故作家史铁生的一段话,这段话是:“别去想这一回能写得多么好,能够在哪儿发表,甚至得一个什么奖,这一回只当是闲来无事自己跟自己说说话,写一篇废品吧。”我明知领导不高兴我写作,而且投稿跟平时付出不成正比,可是我为什么还要坚持写作呢?卖什么吆喝什么,干什么得像什么。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常想:一个不会写作,不爱写作,甚至不爱看书的语文教师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师。因为一旦不写作,甚至不看书,就远离教学,甚至被教学淘汰。若还在讲台上指手画脚,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切合实际。只能是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甚至是尸位素裹,误人子弟。 生命不息,写作不止,只要我走上讲台的脚步不停,我写作,还有看书的脚步就不停。


作者简介:

陆琴华,男, 高三复读班语文教师。常年辗转于全国各地民办学校,现为无锡某高考复读学校高复班语文教师。近二十年来,有一千余篇散文或者文史小品,合计一百多万字见诸报端,有近三十多篇征文作品分别在浙江省作家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河南省妇联等单位举行的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中获得二三等奖或优秀奖。



《今日作家》关于编辑《文学照亮我的人生》一书征稿启事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的出现,我国文学创作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不仅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同时涌现出了大量极具才华的作家。为了展示这一丰硕的成果,展示作家队伍新的力量和新的形象,《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平台决定编辑出版纸质文本《文学照亮我的人生》一书。

现向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征稿。

具体要求如下:

一、凡是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一定成绩,比如在报刊网络上发表过不少作品,出版过专著,或已成为市级以上作家协会会员的,均可参加此次征稿。

二、所有征稿要求作者以第一人称“我”,讲述自己从事文学创作的经历、体会、感受和经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生活逆境中奋发图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成为作家的励志故事,尤为欢迎。

三、所有征稿一般要求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事迹特别感人的,字数可适当放宽。

四、征稿时间从即日起到2019年7月31日止。

五、来稿一律用电子文本,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稿要求:

第一页请在左上角注明“文学照亮我的人生征文”字样。

空一行,下面写标题。

再空一行,写作者名字(或用笔名)。

再空一行,写约为100-200字的作者简介,并附一张作者电子标准照片。

再空一行,以下为正文。

期待着各地作家、文朋诗友们的来稿。

《文学照亮我的人生》经过专家评审,计划编选100篇文章,约400个页码。成书免费赠送入选作者一册,入选作者须另外订购一册(主要为保证印厂开机的基本印数),定价50元(含邮寄费)左右。如欲多购,另行商议。

欢迎关注今日作家公众号:jinrizuojia001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s9qLmwB8g2yegNDQV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