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伟夫 ‖ 买肉记(散文)

2019-10-21     作家世界


买肉记

文/伟夫

凌晨三点,母亲叫醒我和哥。

虽然在睡梦中,听到母亲的叫声,我和哥一骨碌爬起来,穿上了厚实的棉袄,顶着刺骨的寒风,怀着难以压制的激动,向5里外的公社食品站走去,今天要和哥上街去买一斤猪肉。

60年代,农村一般过年时才会杀头猪,平时很难吃到猪肉,吃饭的碗里常年没肉。那个年代,对肉的渴望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除非谁家办红白喜事,吃流水酒席时,才能看到肉。每当这时,我会踮起脚尖去夹红烧肉,而且净捡肥的夹,瘦肉不好吃,干巴巴的,还塞牙缝。

小时候,我们兄弟俩瘦的像猴子一样。见到饭桌上有肉,眼睛闪闪发光。当一口油滋滋的肥肉咬到嘴里,感觉肠道马上蠕动、润滑,什么菜都不想吃,就靠肥腻的肉,将粗糙的饭粒滑入肚子里,肚子里太缺油了。一顿喜酒要满足好久。

凌晨三点多,天空繁星点点,月光幽幽,哥牵着我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乡间小路上。

当走近一池塘边时,芦苇瑟瑟飘摇,里面传来一声声狼嚎一样的啼哭声,非常瘆人。我紧紧攥着哥的手,不敢向芦苇丛中张望,我哥也加快了脚步,跌跌撞撞向前小跑过去。

当时我也就6、7岁,感觉水塘中有水鬼,半夜三更听到鬼叫,这让我惊魂未定,不是哥搀着我,好像脚也迈不动了。我在埋怨,去食品站买肉,干嘛非要我去嘛,哥去不就行了。

其实前一晚上,母亲在煤油灯下,做了我工作的。

说我长大了,要懂事。在外地工作一年的父亲明天回家,要陪哥哥一起去公社食品站买肉。而且要起的很早,因为路远,去了还要排很长很长的队,时间又长,你俩一起去,可以轮换一会,上厕所也好不落队。

母亲安排的很周到。因为第二天可以看到久别的父亲,我愉快地答应了,带着明天可以吃到肉的快乐,带着香喷喷的味道进入了梦乡。

果不其然,那么早到了食品站,已经有十几个人在排队了,随后又陆续有人加入队伍,我们都在静静地等待食品站上班。

天快亮时,队伍居然有四、五十人之众,因为一个公社毕竟就一个食品站专营,只有这里才能买到猪肉。所以那时候的食品站工作人员很吃香,走在路上打招呼的人络绎不绝。因为他们是吃国家饭的公家人,俨然是公社干部,受到了广泛尊重,也让农民羡慕不已。那时候的食品站站长,走在街上,两只手从来不是两边甩的,总是双手背在后面的,也从不快走,是踱着步子的。感觉整条街上的商铺都在接受他的视察和检阅。

天色吐出了鱼肚白,开始泛亮,这时候就有工作人员在食品站进出了,这一拨人是来杀猪的,随后听到一声声的嚎叫,里面开始了屠宰。刀光剑影,噼里啪啦,感觉里面是一场人畜大战,我十分好奇。

当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时候,经过两三个小时的“露宿街头”,身上冰冷。突然感受到冬日里的阳光,是那么的温暖,瞌睡也不见了。因为食品站卖肉的小窗口,很快就要打开。

终于,窗口的几块木板,在一块一块的卸下来,露出了一男一女“公家人”那严肃的面孔。排队人群里所有人马上来了精神,就像经历了乘坐长途跋涉的火车,要到达目的地一样,朝着一个方向张望,移动。

我手里提着一只小竹篮,我哥手里紧紧攥着7毛3分钱。当轮到我们时,窗口内冷冰冰地问称多少。我哥说“一斤”。也不敢挑精拣肥,割哪块是哪块,把7毛3分钱毕恭毕敬地,递向了那只油乎乎的肥手。

回来路上,我们兄弟俩感觉竹篮里提的不是一斤猪肉,仿佛是一大锅热气腾腾,冒着黄灿灿,金色油脂的红烧肉。所以回家的路感觉没有5里地了,脚步欢畅又轻快。甚至把来时那鬼叫声都忘了。

到家后,村上王叔在为狗洗澡,原来这只狗昨晚吃了不少酒后吐的污秽物,居然醉倒在芦苇丛中,揭开了我心有余悸,那鬼哭狼嚎般声音的来源。


作者简介:

伟夫,安徽当涂人,马鞍山作家协会会员。有通讯、报告文学、散文、小说散见各级报刊及多家微信传媒,部分作品被收录书籍出版。


本文来自“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uzojia001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tZn820BMH2_cNUgB6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