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照亮我的人生”刘广英——我的文学之路

2019-07-25     作家世界


我的文学之路

文/刘广英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各科成绩均优的好学生,全年级甚至全学区考试都是数一数二的,人送外号“刘双百”“刘满分”,总是频繁的上台领奖和发言,一直是老师的骄傲和学生的榜样,也一直是被家长们称为“别人家的孩子”的那个人。

但是,自从上了高中后,班主任语文老师一而再的对我作文水平的表扬与肯定,使我疯狂地爱上了写作,导致我除去语文之外的其它科目几乎放弃一样。期间,老师多次找我谈话,批评我不能偏科,可我那时就像一头倔驴一样,任谁怎么拽也不回头,上什么课,我的大脑里几乎都在我构思的小说里徜徉。最后的高考就可想而知了。但当时的我,对自己高考的失利丝毫也不在意,因为我觉得有我的文学大梦伴随着我的日日夜夜,失去什么我都无所谓的。当时年少轻狂的我,只觉得相比于当作家而言,上大学又算得了什么呢?就这样,我欣喜的带着我的“作家梦”离开校园真正坐回到了家里。不久,原高中学校老师给我写来一封信,劝我回校复读,我毫不犹豫的回信拒绝了老师的盛意,信中还踌躇满志的跟老师保证“当作家才是我的理想,我要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永不上岸!您就等着我胜利的好消息吧!”现在想来真是大言不惭啊!之后,又有原初中学校的校长得知我高中毕业回家后,就派人来家里邀请我去学校任代课老师,我也不假思索地谢绝了。当时,家里家外的任谁劝我,我都听不进去,就认准了一条路,就想在这条路上走到黑。

想想,那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那正是中国在拨乱反正后文学创作复苏到热火朝天的时期,这股热火每天都在燃烧着我,让我激动.让我兴奋.让我血脉喷张!我当时就想,十八岁的我虽然不能在家吃闲饭,但除去帮家里做些农活外,我要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我热爱的文学“事业”上。

熟料,理想很美感,现实很骨感。田间那繁重的体力劳动很让我有点吃不消,但即使这样我仍然是信心满满地安慰自己“搞写作的都是要有生活的,劳累,就当是体验生活吧!”就这样,我开始了白天田间劳动夜里熬夜写作的生活。繁重的体力劳动再加上熬夜使我的体重从之前的103斤降到75斤,体质也大不如从前,更大的烦恼是这一年当中的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般的毫无音信,这让我的精神一度很消沉,开始怀疑自己执拗的选择是否正确。再有,因为写作是需要一些书籍资料的,而我自己也没有钱买这些。后来,有了一个出去上班的机会,我就开始了一边工作挣钱一边写作的生活方式。

记得工作后第一个月发的工资是45元,我当时除去给父母买了些爱吃的东西外,其余的全部用来买书了。那全册上中下的《红楼梦》就是用我第一个月的工资买的,而且从那个月开始,我就坚持订阅《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当代》《十月》《收获》等文学刊物,而且一订就是三十多年。当年拿到这些刊物后,我如饥似渴的沉浸其中,读着这些作家们的作品,我清醒的意识到自己过去写的东西真是阅历太肤浅,语言太苍白,差距太大了。从此我不再急于动笔,而是沉下心来阅读这些刊物及一些中外名著。又过了两年,我试着写了几篇,后来,终于有两篇小小说发表了!面对作品的发表,按说几年的奋斗苦熬终于见到成果本该激动不已,但当时的我,由于见多了当年在学校上学时比我差的同学却在社会上混的如鱼得水般的体面,再想想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对自己作品的发表似乎很淡然。也许是觉得早就应该发表?亦或是年龄渐长不再容易激情澎湃才变得波澜不惊?更有可能是对自己当年的偏执虽然嘴上不承认但内心早有了悔意?可能兼而有之吧。

再后来,实在是到了婚恋年龄,各方面的压力让自己决定结婚生子过日子吧,而婚后面临的一切琐碎的生计问题,使我又不得不抛开一切幻想面对现实,开始拼命工作挣钱,到此,我的文学梦基本就只是个梦了。不过,虽然不再动笔写了,但拼命工作的这三十多年里,我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是用来读《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当代》《收获》《十月》等刊物上的小说,读的期间还做了大量的笔记。好词好句记录下来,读到激动处写几句评语,读到震撼人心的文章就写个读后感等等。我对写这些文章的作家们和他们笔下的人物,几乎比对我的亲人们还熟悉。比如:冯骥才《神鞭》《雕花烟斗》的情真辞美雅俗共赏,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的悲壮激越,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那独树一帜的灵魂拷问,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改革人物先锋,阿城《棋王》《孩子王》中的底层小人物,莫言《红高粱》《蛙》的酣畅淋漓诙谐幽默,王安忆《小鲍庄》《长恨歌》的优美细腻,谌容《人到中年》《懒得离婚》反映的社会问题,叶兆言《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烟雨秦淮》的前尘旧事,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所表现的城乡变革中的挣扎,陈忠实《白鹿原》的史诗般的厚重,池莉《烦恼人生》《来来往往》现实中的凡夫俗子,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雨》中知青的青春无悔,陆文夫《美食家》《井》中的针砭时弊,方方《风景》《万箭穿心》中的芸芸众生,铁凝《永远有多远》《大浴女》中女性的朴实精细,刘庆邦《神木》中深刻的灵魂揭示,须一瓜《淡绿色的月亮》中的冷静从容,叶广岑《黄连厚朴》《豆汁记》中的家族命运,毕飞宇《玉米》《青衣》中女性的典雅与纯正,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妻妾成群》的直击心灵等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他们的作品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让我在苦闷时不要消沉,开心时不能狂妄。三十多年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少次的喜怒哀乐,都是在读书中化解的。

如今,已年近花甲的我,因为离开工作岗位后空闲出了大块的时间,我年轻时的梦想就又开始向我招手了。原来,梦想一直都在,只是这三十多年它躲起来了,一旦机会来了,它就复出了。闲下来的这半年,我在老年大学报了几个学习班,期间,我写了十几篇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都顺利的相继发表了,我想,也许是我这三十多年生活的积淀吧,写起来也比年轻时顺畅多了。不久我就加入了县作协,之后又被华夏精短文学会吸收为会员并纳为签约作者。我的文学梦如今又续上了,梦想终于照进现实了!在我的老年生活里,我要把我身边的一切美好用笔写出来,让文学照亮我的人生!


作者简介:刘广英,笔名安静,女,1964年出生。年轻时就爱好写作,19岁时曾在《未来》小杂志上发表过小小说,后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理想。现在固安老年大学诗词班.书法班学习。固安县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发表数篇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


《今日作家》关于编辑《文学照亮我的人生》一书征稿启事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的出现,我国文学创作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不仅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同时涌现出了大量极具才华的作家。为了展示这一丰硕的成果,展示作家队伍新的力量和新的形象,《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平台决定编辑出版纸质文本《文学照亮我的人生》一书。

现向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征稿。

具体要求如下:

一、凡是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一定成绩,比如在报刊网络上发表过不少作品,出版过专著,或已成为市级以上作家协会会员的,均可参加此次征稿。

二、所有征稿要求作者以第一人称“我”,讲述自己从事文学创作的经历、体会、感受和经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生活逆境中奋发图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成为作家的励志故事,尤为欢迎。

三、所有征稿一般要求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事迹特别感人的,字数可适当放宽。

四、征稿时间从即日起到2019年7月31日止。

五、来稿一律用电子文本,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稿要求:

第一页请在左上角注明“文学照亮我的人生征文”字样。

空一行,下面写标题。

再空一行,写作者名字(或用笔名)。

再空一行,写约为100-200字的作者简介,并附一张作者电子标准照片。

再空一行,以下为正文。

期待着各地作家、文朋诗友们的来稿。

《文学照亮我的人生》经过专家评审,计划编选100篇文章,约400个页码。成书免费赠送入选作者一册,入选作者须另外订购一册(主要为保证印厂开机的基本印数),定价50元(含邮寄费)左右。如欲多购,另行商议。

欢迎关注今日作家公众号:jinrizuojia001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M2PLWwB8g2yegNDo-2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