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峰顶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弹力。
作者:安芯(爸妈精读主笔)
01
近日,人民日报官微报道了南京医科大学医学生邱怀德的事迹,震撼了无数网友。
2007年,14岁的邱怀德出现了走路不对称的症状,2010年,他的双手也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医院查不出病因,更无法给出解决方案。为了查清自己的病,邱怀德决心报考医学院校。
高考时,他的成绩足以上厦大,他却坚持复读一年,终于在第二年考入南京医科大学。
大学期间,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最严重的时候,他连步子都迈不开,只能靠同学搀扶。
虽然困难重重,邱怀德的成绩却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列,连年获得各种奖学金。
毕业时,他又从300多人中脱颖而出,成功保研南医大康复医学专业。
研一时,通过基因检测,邱怀德确诊患的是青少年型帕金森病。
目前无法治愈,只能靠药物和康复训练维持身体机能。
也是从研一起,邱怀德开始进健身房进行康复训练。
今年夏天,邱怀德研究生毕业,即将攻读博士学位,他也从拄拐的病弱少年蜕变成了健壮的肌肉小哥。
贝多芬说:“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
每个孩子都会在生活中遭遇无数挫折,抗挫力弱的孩子,把挫折视作失败,因此失去自信,甚至放弃努力。
而笑到最后的孩子,都是能够遇挫不馁,百折不挠,并积极从每次挫折中发现机遇。
孩子们的人生差距,就从抗挫力的差别中悄悄拉开。
拥有百折不挠的抗挫力,孩子才能在逆境中化险为夷、转败为胜,成为最后的赢家。
02
我侄女的成绩一向在班里名列前茅,但她这次期末考试没考好。
表哥和表嫂要求她写检查总结原因,侄女为此赌气一天没吃饭。
上周末,她竟又闹离家出走。
表嫂哄了半天,才把她劝住。
表嫂烦恼地跟我吐槽:“她成绩向来很好,偶尔下滑我们并不担心,可她已经念初中了,
成绩下滑写个检查都受不了,今后进了社会,她要怎么适应各种变故啊!”
确实,人生总是变故不断,抗挫力强的孩子,才能从变故中迅速振作,保持自信,走得更远。
在今年众多高考状元中,湖北理科状元常书杰的经历堪称传奇。
早在2015年高考中,常书杰就以湖北理科第八的成绩,考取北大。
但是,进入北大后,他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渐渐沉迷于游戏中不可自拔。
因为游戏成瘾,他在大三时被学校劝退。
复读一年后,今年常书杰以湖北理科第一的成绩重新考入北大。
有网友感慨:“不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挣扎、迷惘,才又看到曙光。”
临近毕业被北大退学,不可避免会遭遇质疑,甚至嘲讽。
但常书杰迅速调整心态,以更优异的成绩重新考入北大,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常书杰令人佩服的,不仅是他的学习能力,更是他愈挫愈勇的抗挫力。
每个孩子的青春都会遭遇迷茫,容易走弯路,但抗挫力强的孩子,永远会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
抗挫力强的孩子,即使跌至人生谷底,依然能重头再来,续写新的辉煌。
抗挫力,如同一项超能力,帮助孩子在逆境中涅槃重生,不断进步。
03
美国儿科协会肯尼斯·金斯伯格博士说“世界不完美,孩子需要一颗更有弹力的心。”
心理有弹力、有韧性的孩子,有更强的抗挫力,能更好地应对生命里的不完美,更快地走出人生的泥淖。
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呢?
1、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前段时间,英国一名5岁无四肢女孩,令很多人感动泪奔。
女孩很小就因疾病失去了四肢,今年,父母鼓励她参加半程马拉松赛。
起初,父母轮流推着她跑,临近终点时,女孩主动要求,希望可以靠自己的“双腿”跑过终点。
女孩穿过终点线时,脸上流露出难以自抑的骄傲和快乐,一直陪在她左右的父母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女孩小小年纪,却不惧异样眼光,敢于迎难而上。这将是她今后从容做自己的最大底气。
她的这些优秀品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来自父母的陪伴和支持。
父母通过耐心的陪伴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这才是孩子对抗挫折的最大动力。
儿童心理学博士陈忻说:“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长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不足,无法正确评估困难,也无法疏解负面情绪 。
父母的陪伴和引导,能给予孩子温暖的安全感,激励孩子不断进取。
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不是狠心让孩子独自面对挫折。
而是让孩子知道,父母一直会是他的坚强后盾,无论成败,始终爱他如一。
2、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看过一个泰国公益视频,视频中,母女俩相依为命,妈妈靠卖水果养家。
炎热夏季,孩子们都吃冰棍降暑,妈妈手头拮据,只能给女儿切支“菠萝冰条”。
女儿吃得津津有味,建议妈妈卖菠萝冰条。
妈妈切了菠萝,让女儿自己去市场叫卖。
女儿辛苦喊半天,却一支也卖不出去。
她问妈妈,为什么没人买她的菠萝条。
妈妈鼓励她看看其他人怎么卖东西。
女儿回市场仔细观察后,激动地跑回家写了一张广告牌。
再次去市场,他自信地吆喝:“快来买像雪一样的菠萝冰条!”
女儿吸引了大量人围观,生意也越来越好。
妈妈欣慰地说:“我很开心,她能从实践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挫折,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父母不刻意帮孩子挡开挫折,孩子才有机会从日常挫折中获得教益。
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不代劳,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从挫折中汲取智慧,才是最有效的挫折教育。
武志红老师说:“孩子的成长中自然会遇到很多挫折,只要大人给孩子自主解决的机会,他们会自动培养出高挫折商。”
自主解决问题的孩子,会油然生出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抗挫力自然随之增强。
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不需要额外补充“挫折教育”,只需要父母放手让孩子自主解决问题。
3、允许孩子失败
《妈妈是超人》中,5岁的大麟子面临拳击赛时,妈妈邓莎虽然明知道他的实力不如对手强,却仍积极指导儿子训练,鼓励他上拳击台。
大麟子被对手打到在地时,邓莎领着啦啦队给他加油鼓劲。
在妈妈的鼓舞下,大麟子虽然惨败,却仍奶声奶气地告诉妈妈,“我会努力的”。
父母对待孩子失败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失败后的心态以及能否到达诗和远方。
父母在孩子失败时依然情绪高昂、信心满满,孩子才会把失败视作暂时落后,并坚信努力就能改变现状。
而心态积极、持续努力的孩子,终会收获反败为胜的惊喜。
父母允许孩子失败,是相信孩子会在失败中进步。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才能坦然面对失败,并且斗志不减。
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峰顶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弹力。”
自然界不会一年四季都春光明媚,孩子的一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但是,抗挫力强的孩子,总能化险为夷,绝路逢生,不断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父母无法保护孩子一生,抗挫力,才是护佑孩子一生的铠甲。
愿每位父母,都尽早为宝贝套上这身铠甲。
作者简介:安芯,富书专栏作者,自由撰稿人,重度文字爱好者,一边读书不倦,一边笔耕不辍,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