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经营智慧:能够反躬自省的人,一定不是庸俗之辈

2019-11-30   昌达财经课堂

每个人如果都能在做事的时候拥有时时自我反省、而且能够自我修正的态度,并以切身实践不断的追求去追逐自己美好的愿望,那么对于提升心志这件说来容易做来困难的事情,便能产生出实际的效果。

人非圣贤,不管一个人怎样思善行善积善,但难以保证会在不经意间有一些不太好的行为,难于把完美主义贯彻始终,除非他是圣人或超人。稻盛和夫曾说:

一个从不进行自我反省的人,则会重蹈覆辙地反复犯某些错误,以至于使自己的能力被湮灭;相反,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省的人,能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扬长避短,利用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人最不愿意面对的是自己的过错。“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困难。”这是彼得•巴勒说过的话。因此反省对于人来说并非易事。 不过布朗宁也说过“能够自躬反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

9月3日是万通集团成立的纪念日,董事长也是最初的创业者冯仑将这一天定位为万通的“反省日”。他说,一直到今天,每到公司的周年纪念日,万通人都要反省自己、检讨自己。

反省是一种学习能力。创业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创业者难免在摸索的过程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自我反省的能力以及自我反省的精神,决定了创业者能否看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否及时改正错误,能否不断地有新的收获。

反省,是认识自身错误的前提,它使改正错误成为可能。它是一面照妖镜,能照出我们内心的缺陷,也就是那些阻碍我们进步的心魔。

如稻盛先生所言,反省自己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自我学习、解除心魔的过程。稻盛先生每天都进行“自诫仪式”,已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这个习惯从他年轻时起,伴随了他近30个年头,让他的人生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在每完成一部小说之后,会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一段光阴去用心修改、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直到最终定稿才罢休。

与此相似的是另一位英国小说家狄更斯,他对自己有一个严格的硬性规定:凡是没有认真检查过其内容的作品,是绝对不可以读给公众听的,尽管他的作品已经十分出色了。狄更斯每天都会把自己刚刚写好的内容读一遍,在反复推敲中去发现问题,不断改正,基本上直到六个月后才会读给公众听。

正是这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让这两位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稻盛和夫认为,反省可以作为“完美”的结束语。

对于自己当天做过的事,晚上都在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回忆一遍,对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老老实实地反省,然后从第二天起改进。这就在避免工作上失败的同时塑造了自己的人格,真是一举两得。

一个人能够不断前进关键在于他能够把虚心反省作为每天的作业,改正自己的错误,取得一个接一个的成功。

尽心尽力地工作,如果能和每天的自我反省做加法,抑制自我,释放真我,并怀着一颗“利他”的高尚之心,能使我们的灵魂被过滤,使之更美丽更纯净。可以说,虚心反省是我们就一步一步上升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