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这个千年古镇,不拿游客当回事儿,游客感觉居然很棒

2019-05-04     懒游的故事

接着分享我的丙安古镇之行。丙安古镇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丙安古镇可是我们贵州的四大古镇之一,距离赤水市几十公里,历史上的交通不便,让它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原貌,旅游体验极佳。

现在的丙安古镇早已是水陆交通便捷,从赤水去丙安古镇最方便了,在赤水旅游长途客运站坐到丙安古镇的专线公交车,60分钟就到了。

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水。砌石为门,垒石为墙,依山而建木质悬空吊脚楼,经千年风霜,仍稳如磐石。以前越是因落后而保持原貌的地区,恰恰是现如今最具旅游魅力的目的地。

游客走过铁索桥,进入古寨门——太平门后,是一条150米长的老街,叫做葫芦街。我预定的客栈,就在这条老街上。我到的时候正是中午时分,客栈大门敞开着,空无一人,街上也看不到人,有些人家门前还摆着小摊子,简直就是“无人售货一条街”啊!我也就放下背包,出来拍几张照片。

这就是小镇唯一的主街——葫芦街,刚从太平门走入老街,幽幽古色的石板街就似“一线天”,狭窄小巷尽头有处急转弯,但只要你走近再拐个弯,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宽敞石板街出现在你面前。这神奇的三小段街路就构成了一个倒挂的“葫芦”形状,上大下小,因而得名“葫芦街”。

无人一条街,真是奇怪了。家家户户把货品就这么摆着,大门都不关,人影都不见一个,就这么放心吗?

这个小超市里也是空无一人,这是玩无人售货吗?后来客栈老板告诉我,小镇上就是这样,大家彼此都太熟悉不过了,一般也不关门,中午大家吃饭睡个午觉,外面的东西也不会丢。

古镇里颜色最鲜艳的摊子。客栈老板告诉我,这里都是原住民,一般家里都有块田地,家里的年轻人一般在外打工赚钱,所以对小镇上的摊床小店什么的,并不太上心,有得赚最好,赚不到也没关系,少了功利心。

所以我在古镇上看到的日常就像这样,镇上的原住民们悠闲安逸地生活着,生活节奏很慢。这里展现的是与大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难道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世外桃源吗?

客栈旁的大姐,在我印象里,这个孩子的脚都没沾过地儿,一直就这么宠溺地抱着,估计是大孙子吧。

我住的木崖子吊脚楼客栈旁,也正在装修,打听了一下,也是要做吊脚楼客栈。由于古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建筑材料只能运到后山半山腰处的公路上,需要人工搬运到镇上,这两位大哥很是辛苦,靠力气吃饭了。

这是古镇上最常看到的景象,大家茶余饭后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逗逗孩子、聊聊天,一天就过去了。

老奶奶在晒太阳。在游客眼中,古镇里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这里的原住民并没有把这里当做景区,只是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有些古镇景区的改造差强人意,游客购票进入后,只剩下赤裸裸的顾客和商家利益至上的关系,令人大倒胃口。

在丙安古镇上,原住民的生活永远是主流,这不,每逢阴历三六九,都会有个集市,这个大集可不是给游客看的,是古镇上多年的老传统,本镇的人和周边山上村子的老百姓,都会兴致勃勃地逛大集。

原住民的赶大集,除了购物外,最重要的是老朋友们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中午一定要吃一碗特色的豆花饭,要上一碟蒸菜,喝上一碗老酒才过瘾。

与其他景区相比,这里没有什么夜生活,也谈不上什么夜景。原住民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逸得很。

漂亮能干的客栈老板娘正在客栈门口逗着别人家的孩子,老板娘有一儿一女,小儿子明年上初中了。

客栈大厅里不时跑进来几个顽皮的孩子,一路嬉笑打闹,让古镇充满了生机。

邻居家里在辅导孩子做作业。

老奶奶在准备洗脚休息了。这就是丙安古镇,这是一个最“忽视”游客的地方,这里展现的是千年古镇日常的原生态,这才是游客最想看到和体验的烟火气。

这样忽视游客的古镇,你喜欢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N_w_msBmyVoG_1Z8p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