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欧洲浴场,可不仅是洗澡的地方

2019-07-31     真知社

对于过去的历史,我们总有数不尽的误解。有时候,一些误解源自现代掌握的材料不足,有些则完全是把历史当做对照,彰显现在的“文明”程度更高,以显示现代的优越。

比如,长时间以来,人们会说中世纪是黑暗的,或者说中世纪的人都很脏——他们都不洗澡。

这个误解出现得是如此频繁,以至于在一个星期内,有两个朋友在不同场合和我提到这个事。于是,我不得不写一段小文来讲一下洗澡的事情。

关于中世纪人不洗澡的传言的确很多。比如爱尔兰的圣芬丹就说自己一年只在复活节这一天洗澡,持续了24年。英格兰岛的盎格鲁萨克逊人也惊叹维京人一个星期就要洗一次澡,也太爱干净了。

不过,十四世纪的作者马格尼乌纽斯·梅迪奥雷尼斯在他的著作《养生》中也明确指出了洗澡的益处:“浴缸可以清洁身体外部的污垢”“如果缺乏运动和按摩的话,沐浴可以清除那些消化留下的身体皮肤里的废物”。他还提出了57种沐浴方子,分别对应特定的洗澡情况,比如年老、怀孕、旅行的时候采用。

另一篇中世纪的医学论文《秘密中的秘密》甚至专辟一章讲洗澡。在里面提到,春天和冬天是洗澡的好时机,而夏天则不适合洗澡。其中还提到,长时间洗澡会导致肥胖和虚弱。

因此,对于中世纪的人而言,洗不洗澡,洗几次澡,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从时间上看,在中世纪早期的500年间,由于战乱和基础设施被毁坏殆尽的原因,洗澡的确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只有少部分上层贵族才享受洗澡。比如9世纪初期的查理曼,作为欧洲大陆上最有权力的帝王,甚至把洗澡当做一种联谊的活动。他不仅邀请儿子们和自己一起洗澡,甚至还请来亲密的战友,最多的时候共浴的人数多达百人。而随着社会经济的缓慢恢复,洗澡就已经作为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就中世纪的阶层来说,大概有这么几类:宗教人士、国王和贵族,以及下层的劳动人民。他们洗澡的习惯和方式大不相同。

对于宗教人士来说,洗澡或不洗澡往往得看他身处什么样的修道院。在教会内部,这些规矩总是千差万别。有些修会要求定期洗澡,有些在这方面则比较不鼓励。

但有些情况则比较复杂。比如英格兰西敏寺要求它的修士一年只洗四次澡,分别在圣诞节、复活节、六月和九月。但翻看它的收支记录会发现,它常年雇佣了一名洗澡服务员来给修士服务,给他们洗脸洗手、梳头,帮他们清理牙齿什么的。服务的报酬是一天两条面包,外加一年1英镑的津贴。可见有时候规矩只是写在纸面上的。

而对于贵族来说,十字军东征除了抢回大量的金银珠宝之外,还为欧洲的贵族带来了东方的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洗澡文化。

洗澡是件麻烦事,好几个仆人伺候着才能完成

大批涌入圣地的欧洲人见识到了从希腊、罗马、埃及和阿拉伯流传下来的洗浴传统,豪华整洁的公共澡堂里居然有加热的房间可以用来“桑拿”,还有抹上香油的东方马杀鸡,简直大开眼界。

十字军贵族们很快就沉迷到了这种奢侈的洗浴享乐中,甚至自己建造浴室。当时,耶路撒冷的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总部都设有浴场。如果不想去和别人坦白相见,也可以在自己家里建造一间浴室,在里面摆上木质的浴桶。为了防止热量流失,往往还要在浴桶外面围上一圈浴帘,或者在浴缸上面盖一块帐篷一样的布。贵族浸在温热发烫的洗澡水里,交代仆人及时将热水注入浴缸,保持水温不变凉。

图中描绘了浴盆和浴帘

这样的习惯很快就传到了欧洲。据说,英格兰的失地王约翰在旅行的时候也要带着他的浴缸。一般的贵族夫妇甚至会在浴缸里共进晚餐。

最底层的农村劳动人民,卫生条件也最差,可能连一个像样的浴盆都没有,洗澡的时候也很少用热水(因为烧热水要耗费原本就缺乏的木柴)。所以他们往往会在天气比较热的时候跳进河里去洗澡,或者用冷水和湿布擦拭身体。

而在城市里,到了中世纪盛期,罗马时代的那种公共浴场又重新回来了(当然不可能建得像罗马城里的大浴场那么豪华),城市的居民也可以在浴室里洗澡。

事实上,中世纪已经出现了一些以洗浴闻名的城市,比如《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提到的巴斯妇人,她就来自英格兰小城巴斯(Bath)——一个以洗浴而名的城市。仅在英格兰南部,就有18个热水浴场。而巴黎则有32个澡堂子。

巴斯浴场源自罗马时代

随着洗浴文化的发展,对于洗浴行为的讲究也就多起来了。1336年,皮埃特罗·德·杜塞尔齐亚诺为布米(Burmi)的浴场定下规矩,要求人们在洗浴之前应当避免房事,以免虚脱。还应该空腹入浴,即便饿得慌也只能吃两勺葡萄干,配一些葡萄酒。洗澡之前得先把头刮干净,理由是茂密的头发会阻碍水的清洁功效。他还保证,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花1个小时洗澡,连续洗15天,他就会在6年内保持身体健康。

不过,公共浴室的流行也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和罗马的浴场不仅是浴场一样,欧洲中世纪的公共浴场也逐渐成为了色情场所。比如英国南华克的浴场就直接被称为“杂烩汤”(Stews),人们都心知肚明那只是打着洗浴中心名号的妓院。

公共浴场男女共浴,还有各种娱乐设施,名副其实的大保健

所以,当梅毒传入欧洲以后,浴场就成了正直人士攻击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种可怕的疾病与公共浴室的关系,也就不再光顾这里。甚至有人认为,16世纪以后逐渐出现的“洗澡会导致疾病”的观点,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在1526年写到:“25年前,在布拉班特,没有什么比公共浴场更受人追捧”。“但如今,什么都没剩下,瘟疫让我们远离它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hGpYWwBUcHTFCnfbP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