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未来之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自主,就是给予孩子主宰命运的矛和盾,也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爱。
作者:今年一月(爸妈精读主笔)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则帖子,让人感慨不已。
一位来自浙江的父亲,在网上吐槽说,自己每天吃腌萝卜和咸菜,只为给女儿准备两套房当嫁妆。为了女儿,自己操碎了心。
原来,他为了女儿下半辈子能有个依靠,自己省吃俭用给女儿买了两套房。甚至为了能赶在女儿结婚前把房贷还清,自己更是紧衣缩食,靠吃腌萝卜和咸菜过日子,生活得异常艰辛。
可让人惊讶的是,他女儿年纪不大,目前还在读书上学。
帖子一出,瞬间引发网友热议……
大部分网友都认为没必要给孩子买房,太多的物质享受,会把孩子养废了。
爱孩子,想给他最好的,无可厚非。
但是,盲目按照自己内心所想,不顾孩子意愿和自己实际的经济情况,只给孩子物质享受的爱,显然太过片面。
莫言说:“父母仅仅会爱并不及格,因为母鸡也会爱,父母必须接受训练,具有相当的质量才行。”
疼孩子,爱孩子,光靠物质方面的供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放开对他们的过度“保护”,让他们在独立成长中锻造一颗强大的内心,以便更好的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未来。
毁掉一个孩子
事事包办即可
前不久,江苏南京民警接到报警,称儿子持刀要砍死父亲。
事情的起因是,儿子啃老不愿找工作,父亲王某一气之下卖掉儿子的轿车,又砸了儿子的家。儿子得知情况后,以牙还牙,随即也砸了父亲的车和家,还扬言要砍死父亲。
提起这个34岁的儿子,父亲王某有些恨铁不成钢。因为,这位留英归来的海龟,已经游手好闲10多年不曾工作了。
他的一切日常吃喝用度全靠家里支撑,这些年已经花掉王某几百万了,就连其名下的房子和车也是王某出钱购买的。
针对此事,网友们的评论也是一针见血:
俗话说:碗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
养育孩子也是如此,父母过度付出,孩子就会缺乏共情能力,认为一切都是父母应当地,他的身体也会逐渐适应这种供给,当有一天父母意识到问题,想要纠正时,为时已晚。
这让我想起,去年那位82岁,身患尿毒症,怒告啃老儿的丁阿姨。
丁阿姨的儿子已经48岁了,毕业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拥有硕士学位,但这么多年却靠母亲的退休金过活。
面对母亲的指责,儿子却反而指责是母亲的事事包办害了他:除了依赖你,我什么都不会,是你亲手毁了我!
事无巨细地为孩子操心一切,就像给孩子罩上金刚罩,虽能隔离痛苦和伤害,但同时也切断了孩子一切成长机会。
不要觉得自己的付出很伟大,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度。当付出失控时,它带来的可能是整个家庭的灾难。
再爱孩子
也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孩子越独立,父母越省心,孩子将来越幸福。
独立自主能力对孩子的性格完善,心理健康,学习就业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及早培养孩子该能力,就是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基石。
父母不妨先从这几方面入手:
1、允许孩子犯错,试错
最近,常听到嫂子批评小侄子,说他不是打碎碗,就是摔碎碟子,每次都是越帮越忙,最后还需要自己重新再做一遍。
就刚刚,又听到嫂子在嚷嚷,“你一边玩去,不用你洗,要不然,又像上次一样,把碗碟子都卖了。”
“不会的妈妈,我已经知道怎么洗碗了,这回绝对不会再摔坏了。”小侄子固执地辩解到。
我伸头到厨房一瞧,只见他系着围裙,站在小板凳上,神情严肃又认真的擦洗着每双碗筷,那倔强的侧影仿佛在说:“看,我真的学会如何刷碗了。”
没有人不论做什么事,不用尝试探索,一次性就能获得成功。
孩子每一次的犯错,其实都是一种摸索,一种成长。
不要担心孩子犯错,犯错,是为了知道如何“不错”。
2、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还记得去年那个带着爸爸,从北京骑行到上海的12岁男孩周子傲吗?
为期38天,全程2199.39公里的骑行中,周子傲爸爸只负责吃喝玩乐,不参与任何骑行事务的定夺,一切交由周子傲全权负责。
路上吃什么?去哪住?去哪玩?车子的维修,每天预算规划等,全都是周子傲说了算;两人的衣服也是父子俩轮流洗;甚至最开始的骑行路线,也是周子傲一人上网查资料,对着地图规划出来的,爸爸没发表任何意见。
我想,这位“懒爸爸”并不是真的懒,他只是不想让自己过来人的经验,阻碍孩子独立探索世界的脚步。
老话说,该吃的亏一个都少不了,该撞的南墙一个也绕不过去。
别让我们过多的担忧和关爱,剥夺了孩子成长探索的乐趣。
3、适时放手,给孩子选择权
日剧《温室里的加穗子》中,加穗子的妈妈把加穗子当做生活的全部,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加穗子不用自己做饭,不用自己选衣服……她只需像一个高贵的公主样,无忧无虑生活即可。
可在妈妈过度照顾下,加穗子也几乎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
她很不开心,讨厌无能的自己,想要改变这一切。
就像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中唱到得样:最好的爱,是放手。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为自己做主,既能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又能让孩子长大后更好的适应社会。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尊重和平等之上的。
我们要顺应成长规律,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诉求和需要,及早放手。
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未来之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自主,就是给予孩子主宰命运的矛和盾,也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爱。
作者简介:今年一月,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首发爸妈精读头条号,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