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或许从外表上看像富人,但却是一副穷人做派。实际上他们根本不能算富人,只是一些比较有钱的“穷人”罢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要想成为一名富人,首先必须从心理上成为一名富人。只有从心理上成为一名富人,才能摆脱心理的贫穷。
洛克菲勒小时候,全家过着不安定的日子,一次又一次地被迫搬迁,历尽艰辛横跨纽约州的南部。可他们却有一种步步上升的良好感觉,镇子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繁华,也一个比一个更给人以希望。
1854年,15岁的洛克菲勒来到克利夫兰的中心中学读书,这是克利夫兰最好的一所中学。据他的同学后来回忆说:“他是个用功的学生,严肃认真、沉默寡言,从来不大声说话,也不喜欢打打闹闹。”
不管有多孤僻,洛克菲勒一直有他自己的朋友圈子。他有个好朋友,名叫马克·汉纳,后来成为铁路、矿业和银行3方面的大实业家,当上美国参议员,并作为竞选总统的后台老板,在政界为洛克菲勒行将解散的美孚石油托拉斯进行斡旋。
洛克菲勒和马克·汉纳,两个后来影响了美国历史的大人物,在全班几十个同学中能结为知己,不能说出于偶然。美国历史学家们承认,他们两人的天赋都与众不同,一定是受了对方的吸引,才走到一起的。
表面木讷的洛克菲勒,其内心的精明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同龄人。汉纳是个饶舌的小家伙,通常是他说个不停,而洛克菲勒则是他忠实的听众。
应当承认,汉纳口才不错,关于赚钱的许多想法也和洛克菲勒不谋而合,只是汉纳善于表达,而洛克菲勒习惯沉默罢了。有一次,马克·汉纳问他:“约翰,你打算今后挣多少钱?”
“十万美元。”洛克菲勒不假思索地说。
汉纳吓了一跳,因为他的目标只是五万美元,而洛克菲勒整整是他的两倍。
当时的美国,一万美元已够得上富人的称号,可以买下几座小型工厂和五百英亩以上的土地。而在克利夫兰,拥有五万元资产的富豪屈指可数。
约翰·洛克菲勒开口就是十万元,瞧他轻描淡写的模样仿佛十万美元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
当时同学们都嘲笑这个开口就是十万的家伙的狂妄,殊不知,不久的将来,洛克菲勒真的做到了,而且不是十万,是亿万!
在小小的洛克菲勒的心目中,他就将自己的财富定位在很高的位置上。最终,他也获得了比别人高亿万倍的成就。
我们一定要分清楚有钱人和富人的区别,做一个一时的有钱人很容易,但做一个真正的富人并没有那么简单。
有钱人不一定有一个富脑袋,可能只有一个富口袋。要记住,没有富脑袋支配的富口袋,总有一天会变成穷口袋的。
穷人有受穷的原因,富人有发财的理由,这其中没有什么偶然,只有不变的必然。
我们不要把目光全盯在口袋上,而是应该放在自己的脑袋上,一旦自己的脑袋富有了,那么我们口袋的富有就是时间的问题了。也只有我们的脑袋富有了,才能真正地驾驭财富,而不被财富所伤。
穷人和富人,首先是脑袋的距离,然后才是口袋的距离。
因此,必须弥补脑袋的距离,从心理上成为一名富人,穷人才能够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