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财富行业不会陨落,只是要过“窄门”

2019-11-09     华人家族财富

Photo by Henrique on Unsplash

财富管理行业在徘徊与转型中。这个阶段,杂音也多。

前几天,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在标题中就断言,三方财富管理行业陨落。该文并提出问题:留出的市场谁来收割?

“陨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归零与死去。

我认为,这种结论是轻率的,也不符合事实。

1.跟美国比,我们才刚刚开始

《华人家族财富》驻纽约的同事ACE昨天发了一篇稿子《美国一地鸡毛的财富管理行业,是如何转型的?》,主要介绍了美国财富管理行业走过的路。

透过这段行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在金融发达的美国,财富管理行业同样曾经走过草莽混乱的一段路——ACE对此用了“一地鸡毛”来形容。

原来,我们今天备受诟病的产品销售导向,美国也经历过;

原来,我们今天出现的机构与客户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美国也经历过;

原来,美国投资者也有过血淋淋的教训,监管机构也做过很多的反思...

这些经历都何曾相似。

美国的独立财富管理行业在碰到这些问题之后陨落了吗?

没有。

他们只是转型了,进化了,逐渐成熟了。

这个转型的过程,不单单是行业自身独立进行的,而是由监管者、行业机构与投资客户共同完成。

当我们说行业处于一个草莽阶段时,不仅是指机构草莽成长,也是指监管滞后,以及投资者不成熟。

对投资者最好的教育,不是来自行业带有利益目的的牵引,也不是一些打着知识付费之名的乱哄哄的课程,而是血淋淋的市场教训。

一个行业的进步,常常要以不愿去面对的痛苦为代价。

所幸,当我们回看美国同行走过的道路时,就会心有欣慰:谈什么陨落呢?我们的前路才刚刚开始。

Photo by Craig Whitehead on Unsplash

2.死掉一批机构,不叫行业陨落

财富管理行业目前面临的困局,有多重原因。

宏观面上大的周期因素、监管的逐步跟进且日趋严厉、行业自身不成熟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等,都在倒逼行业自省、重整、洗牌。

所以,整个行业加快了市场出清的速度,一批机构无力维持,被迫出局。

一大批从业者开始换岗、逃离、转型,一大批理财师站到了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担忧、迷茫、彷徨。

一些一味做大规模、急功近利的机构在遇到问题时,很有可能轰然坍塌,甚至有人锒铛入狱。

一些行业头部机构也开始碰到各种问题,曾经有过的光环不再。繁华开始褪去时,反而更容易看到自身的痛点与不足。

在某种意义上,相比于需求端,财富管理行业的供给是过剩的,或者说是不尽匹配的,很多时候没有真正从需求出发。

这个时候,市场的重整、洗牌都是规律使然。实际上,从长远而言,当下风险的暴露和市场的重新洗牌反而是好事。

在我看来,死掉一批机构,不叫行业的陨落;转型了一批从业者,也不是行业的陨落。

一棵树的成长过程中,总要修剪掉一些枝丫。

那些轰然倒下的企业,或许更该检讨的是他们的初心。必须承认,有些机构的初心是大有问题的。

浑水摸鱼,也只能乘乱摸一时。

Photo by Isaac Wendland on Unsplash

3.财富管理行业在过“窄门”

“窄门”这个词,是我跟诺亚财富的一位朋友交流时,她突然提到的。我顿时有一种很强的共鸣感。

“窄门”一词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里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在《圣经》里,“窄门”是通往永生与天国的必经之门。

从一个行业进化成长的角度,同样要过“窄门”。

财富管理行业穿过“窄门”的过程,是整个行业打破路径依赖、突破过往惯性的过程,也是从业者从简单的销售产品模式转向更专业的理财规划模式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被悲观情绪笼罩的时段,行业机构也在分化。

有的无力回天被迫死去,有的延续过往模式苟且挣扎,有的安静反省并谋求转型。

未来当然属于那些坚持着的机构,如果他们在经历草莽阶段后更为敬畏市场、更专业、更合规。

未来也属于不断升级成长的从业者。不论今天是在三方,还是在持牌大机构,学习与成长都是共同的命题。

那种以为诸如银行子部门中的从业者专业度一定更高的猜想,是不了解实情。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供给侧,都有专业能力升级的紧迫需求。

财富管理行业要穿过“窄门”,也一定是客户端的成长和监管愈加成熟的结果。特别是在监管层面,可为、须为之处还有很多。

对于财富管理行业而言,“窄门”的另一侧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天国,但一定会有更美的风景。

- The End -

撰文 汪晓波

ID:cnfamilywealth 非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JELYG4BMH2_cNUgvsp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