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停摆!20余家房企“精简瘦身”地产寒冬来了?

2020-03-12   楼市飞说

​这两天,又一位地产圈的朋友跟飞说君吐槽公司的人事变动。

其实,在年后复工的短短时间里,类似的“吐槽”可以说比比皆是。黑天鹅事件之下,房地产市场几乎“停摆”,覆巢之下,谁又能全身而退呢?

01

结构调整 或是市场降温下的规模收缩

年后以来,地产圈虽然房子卖得一般,但关于“调薪”、“调岗”等方面的消息不断,依旧牢牢保持着自身的热度。

除了“大刀阔斧”的结构调整之外,高管层面的人事“动荡”同样密集爆发。正如这位朋友所说,“好多领导都辞职了”、 “区域条线的负责人也全换了”……

这位朋友所在的地产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其架构的复杂程度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此前,光是一个江苏省就有滁州、苏南、皖东和江苏四大区域,着实比较冗杂。

不过,在这个时候选择而大刀阔斧的结构调整,一方面可能是市场闲下来时候高层的自我反省和结构优化,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市场行情降温后的规模收缩。

业内人士偏向第二种解答。

对此,著名地产评论员严跃进也评价称:当前市场降温,大企业对于市场较为敏感,房企“结构调整”其实意在降低成本,是较好的办法。但是收缩并不意味着市场完全弱化,而是企业加强了对部分区域市场的管控。

他还称,从去年开始就有许多房企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碧桂园的结构调整可以视作是一种阶段性的收尾,“这也是企业灵活应对市场降温的战略”。

02

精简瘦身 这样的房企全国已有二十多家

事实上,从2月底开始,减员、降薪等一系列操作开始在房企中悄然出现,目前已有二十多家可能还不止:

有因组织架构优化所引发的人事大换防,如碧桂园、金辉等;

也有中高管“自愿”降薪的自救措施,如融侨、凯德等;

还有因无力正常支付薪酬要求员工主动离职的,如安徽的文德控股、四川的中迪禾邦等;

……

受疫情的影响,不少追求高周转的开发商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一面是销售下滑、回款受限带来的现金流危机;另一面则是融资端收紧趋势没有明显松动迹象,来自人力、财务等成本的刚性支出必不可少。

部分资金紧张的房企迫切希望通过成本端节流,保住“救命钱”维持正常运转,减员、降薪都是他们为此“祭出”的策略而已。

屋漏偏逢连夜雨,眼看着国内疫情已经逐步稳定,国际经济形容却又严重起来。因此此次黑天鹅事件,对于不少房企而言,即使春天的脚步已经慢慢靠近,但倒春寒却冰冷刺骨。

03

疫情之后 2020还会是楼市寒冬吗?

疫情之后,楼市的走向会如何,相信已经有不少媒体和专家给出了自己的预判。

近日,有相关数据研究报告称,借鉴2003年非典疫情带来的市场影响,若新冠疫情得以在4月内得到控制,则2020年市场有望在6月迎来季节性的反弹,并在9月份迎来需求回归、季节性反弹双重叠加的回暖。

市场真的会按照这样的剧情发展吗?这轮“瘦身潮”之后,依旧坚挺的房企还会剩多少,又有多少能等来疫情后的黎明呢?

最后,只能祝福一句:愿你归来时,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