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鸟飞过(爸妈进化论主笔)
你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要去扫大街!
你如果考不上大学,以后就要去捡垃圾!
你看看,这就是乞丐,你要不认真学习,以后就像他一样跪在街上要饭!
有多少爸爸妈妈跟孩子间有过上述苦口婆心的对话?
至少,我听过无数次。
不过,咱说归说,没想到,还真有父母去动手实施了!
就在前不久,铁路上海站值勤民警在凌晨5点时接到旅客报警,称车站广场上有一位仅穿了件夹克的男孩,独自跪在地上乞讨,旁边还有书包。
上海站民警匆忙赶到现场,发现真的有一位10岁左右的小朋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上前询问才得知,事发当天由于老师将孩子未完成作业的情况反映给了家长。
孩子的父亲便于凌晨3时半,将男孩一个人扔到了火车站,还给他一个碗,让他“一边乞讨一边反思”。
据男孩的母亲介绍,孩子平时经常不写作业,已多次接到老师投诉,孩子爸爸曾告诫男孩,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到处乞讨,当天这么做或许是想让男孩认识到错误,提前体验一下乞讨的生活。
别人都说娃坑爹,这个小男孩却生生地被亲爹给坑了一把。
真不敢想象,这次惨痛经历,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多深的阴影。
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太好了,不会懂得生活的艰辛,不能吃苦、抗挫能力弱。
但,有的父母人为制造一些所谓的“挫折”,试图让孩子得到“磨炼”,并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抗挫商。
比如,有的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过得太顺了,挫折教育就是不能让孩子太开心,爱他,就要狠狠“虐”他。
还有些父母奉行打击式教育,认为“不能让孩子太满足,不然他会骄傲自满”,于是选择以打压的方式,让孩子随时保持清醒。
这样的“挫折教育”,更像一种折磨,是一种“伪挫折”训练。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父女对话的视频,令人印象深刻:
小女孩对爸爸说:“爸爸,你有一个缺点,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你有时候老是让人不开心。”
小女孩继续说:“爸爸,我觉得这样不好,你能改掉吗?”
面对孩子的请求,爸爸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能!就是要让你现在经常不开心,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溃。不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否则到进入到社会无法生存……”
听了爸爸的话,小女孩皱着眉,沉思了一会,说:“可是,小孩子如果老是不开心,就会得一种不开心的病啊,会变老。”
上了视频,真是心疼这个可爱的小女孩。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怀有类似病态的伪挫折教育观。
我想起闺蜜亭子哭诉过的儿时经历,小时候亭子每学期都考全年级第一,可是从父母那得到的从来都是一句,不要骄傲啊!
有时考了第一,也会被父亲质问,为什么没有考到满分?
作文拿了全国二等奖,父母的朋友都纷纷夸赞,他们却说又不是第一名!
六一儿童节时,亭子弱弱地暗示隔壁邻居家每门考试不及格的小朋友都有礼物,还是价格不菲的芭比娃娃,母亲却干脆利落地回一句,你就安心学习吧,不可能给你买这些乱七八糟的玩具!
亭子说,30多年了,每想起一次童年都会想哭。
“原本希望此生能有人为我遮风挡雨,不曾想,这一生的风雨都是你带来的。”很多人对于自己的伴侣都曾有过这样的抱怨,觉得自己对于婚姻的一切美好想象,都因为这个人而破灭了。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原本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家是温暖的港湾,结果却发现自己童年大部分不开心的记忆都与父母有关。
让孩子经不起挫折的,不是爱和鼓励,而是错误的爱。
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往天上夸,不管孩子要求多么任性,都全然满足,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困难,都全部包办。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是不堪一击。
可惜很多父母分不清爱与纵容,以为孩子经不起挫折是爱得太多,从而走上另一个极端,习惯性否定和打击孩子。
吴昕的妈妈,就是典型的打击式教育的父母。
《我家那闺女》里,吴昕妈妈一直开启“打击模式”,她眼里的吴昕好像就是一文不值:
如果素颜出门,妈妈就会说她蓬头垢面,不注意形象;
30多岁还没一份稳定的感情,妈妈挖苦她说:“我还想不要超过30(就能结婚)。”
吴昕从小就学跳舞,形态一直很好,妈妈却总是吐槽她站没站姿坐没坐姿。
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的吴昕变成什么样的人?
虽然很优秀,却有一颗玻璃心。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不行!
跨年晚会因时间不够,节目被临时拿掉,吴昕却认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当场奔溃,久久无法释怀,事后在某节目中重提,还失控大哭。
实际上,当时维嘉节目也被砍掉,但是豁达自信的他,远没有脆弱敏感的吴昕那么在意。
被打压贬低孩子,非但没有很好的抗挫能力,反而丢失了自信和最后一点安全感。
李嘉诚曾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
父母从外制造打击,是错误的“伪挫折”教育,无法让孩子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
只有用爱和温暖,从内给予自信和勇气,才能孵化出孩子一颗主动打破“蛋壳”,直面生活风雨的强大内心。
心理学家柏燕谊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位事业很成功又有钱的爸爸,为了锻炼女儿吃苦耐劳,为了不让女儿因财富而丧失斗志,他们搬离了自家的别墅,租了一个小房子,生活过得非常节俭不说,还经常在女儿面前哭穷。
女儿上学期间成绩一直很优秀,当她考上大学后,被告知家里其实很有钱。
女孩的反应是高兴还是气愤?
可想而知,女孩非常气愤,父母一度装穷哭穷,让她一直很自卑,现在却发现自己被欺骗了,她甚至开始怀疑周围所有的事,也不再信任父母。
为了锻炼孩子的挫折商,父母制造的“挫折”不仅没起到作用,还让孩子一次次受到伤害,父母也渐渐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综艺节目《四大名助》曾播出的一期节目中,一位妈妈大胆地分享了自己给10岁女儿设计的挫折——带孩子到沙漠里。
那是怎样的挫折:女儿根本不知情,就被舅舅带到库里奇大沙漠,生活长达三天两夜,妈妈甚至要求舅舅对她要求高一点,不必太过照顾。
一个只有10岁的女孩,在茫茫的沙漠中,是如何艰难地度过这漫长的三天两夜,无助、孤独、绝望、愤怒、痛苦……实在不敢细想。
结果如何?
女孩在节目中表示,她永远不会因为进沙漠而变得坚强,反而只记住了妈妈送她进沙漠吃苦。
是啊,孩子想不通,妈妈,如果你真的爱我,为何要故意虐待我、刁难我?
连女孩的舅舅都说那一段沙漠之旅非常辛苦,更何况一个只有10岁的孩子呢?孤身一人挑战沙漠的的时候,只怕女孩当时的心,也和沙漠一样空荡荡吧。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家为何会伤人》里就解释过:孩子的挫折教育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额外和附加,否则就会演变成伤害。
只有爱的教育,才是好的挫折教育,心里充满爱的孩子,才有足够的能量,无惧挫折和困难,勇敢张开抗击逆境的翅膀。
挫折教育,本质上是让孩子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爱他的人都不会缺席。
04
最好抗挫教育是陪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如何进行抗错教育,吴尊做过一个很好的榜样。
吴尊的女儿NeiNei从三岁开始学芭蕾。
她第一次参加的亚洲比赛,是她第一次的个人演出,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NeiNei没日没夜的苦练。
然而,赛事高手云集,NeiNei年纪最小,经验缺乏,又第一个出场,终究还是输了。
突如其来的挫败,让她伤心落泪,惹得爸爸吴尊也陪着湿了眼眶。
虽然落败,吴尊还是给予很大的肯定:“今天表现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值得爸爸骄傲”。
并且,吴尊又分享年少时,他代表文莱和中国比赛,以26:128惨败的经历,让女儿在体验失败的同时,领悟过程比结果重要。
接着,带NeiNei游泳缓解心情。
在他的耐心开导下,几小时后,NeiNei就从挫折中恢复过来,和爸爸开心共进晚餐,继续日常训练。
孩子打出生开始,周围就不乏挫折,我们的甩手“挖坑”,不仅用处不大,还会给孩子增加巨大的心理负担。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强迫她接受所谓的“挫折教育”,并不会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反而会让孩子受到伤害,从而害怕再独自去面对挫折。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遇到困难与失败时,教给孩子应对的方法,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就好比牵着孩子的手,一起趟过这条名叫“挫折”的河。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则新闻,一对美国的小姐妹因为追逐一头小鹿,在森林中迷了路,那还是个恶劣的下雨天,两个姐妹被困了44个小时,终于等到救援人员。医护人员给她们检查身体的时候,竟然发现两个人身体状况良好,没有丝毫的受伤迹象。
事后,8岁的姐姐接受采访时透露说,每年夏天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她们去露营,还会教给她们一些野外生存的知识,教她们怎么生火来保暖,而且平时她们也喜欢看一些野外生存的节目,所以知道怎么保护好自己和妹妹。
正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培养,才会让两个女孩在遇到危险时能冷静应对,利用平时父母教授的野外生存知识来保护自己,直到接受救援。
所谓言传身教可能正是如此吧,在这个里面,身教往往比言传来的重要的多。
父母嘴上说要让孩子坚强,给孩子讲道理,不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给孩子如何面对挫折。
《教育的选择》中说道:“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长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善用挫折,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
作者简介:小鸟飞过,富书专栏作者;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写温暖的文字,传递美好的情感;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