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董明珠:员工凭什么跟你干?要善待具备这三大立场的干部

2019-11-14     微观学社

关注“微观学社”头条号,每天优质文章视频,帮您开阔视野,管理有道,领导有方!

导读:

董明珠是一个有立场的领袖,相信在她的带领下,格力肯定能突破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壁垒,安然度过这个寒冬。

2019进入到最后的两个月,但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则是寒冬将至。

财新中国PMI系列报告:中国9月财新制造业PMI录得51.4,预估为50.2,前值为50.4。10月8日公布的9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录得51.3,较7月回落0.8个百分点,为七个月新低。

有人裁员、有人破产,也有人希望在这一片哀鸿遍野的市场环境中,成为乱世英雄。

如果有谁能代表中国制造业的领袖,那一定非董明珠莫属,然而就是这个热血、铁腕的强势总裁也无法在寒冬中幸免。

“很多公司一开始干的风生水起,但干着干着却越干越差?”

“能人总是留不住,甚至有的出去了还会跟公司对着干?”

“上上下下都是虚假服从,开会说的明明白白,执行却屡屡失败?"

以上问题,身在传统行业摸爬滚打的你并不陌生?

很多时候,做老板越做越寒心:常常发现管理漏洞使自己不上劲,执行内耗只能自己干操心。

我们总觉得一切问题是机制和流程的问题,所以把大量的精力都耗费在设计机制和制定流程上面。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企业一切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

那么,关键是怎么去解决人的问题呢?

其实,人的问题说到底都是立场的问题。

人是不分好坏和对错的,往往是因为所处的立场不同,所以我们经常所说的统一人心其实就是统一立场。

但是,问题来了,什么是立场?

立场并不是虚头巴脑东西,通过这篇文章,将对立场的进行系统化的解释,说明一个企业要做大,到底需要怎样的“立场”。并且,公司内部自上而下也要进行一个自测,你是否具备这几大立场?

我们把立场问题总结为“三大立场”,分别为客户立场、公司立场、干大事的立场。

在很多企业里,员工、高管甚至老板,在经营过程中,都会出现背离“三大立场”的现象,从而导致内耗产生。

1、客户立场

董明珠曾说过:消费者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的大事。

因为拒绝哥哥通过自己的关系拿回扣,哥哥和她绝交十几年,哥哥轻松拿走100万好处其实不算什么,她真正担忧的是:如果这么做了,每天只要勾兑关系,只顾自己利益,谁还会用心去为客户呢?

一个公司所有的业绩都是靠客户实现的,真正给员工发工资的也不是老板,而是客户。

我们做的任何事,都要从用户标准衡量。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目光只放在了个人利益上,只干业务不做服务,客户满不满意我不管,只要我能赚到钱。

长此以往的背离用户价值,公司也迟早会崩盘。

所以,凡是违背用户价值的组织、流程和文化都要砍掉。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拿微观学社来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和很多公司一样,很多机制是匹配营销属性的,即谁能做出订单谁就能拿大钱。

但是2018年初,我们开始不断地对机制做改善,从业绩导向转为服务导向。

具体的做法如下:

1. 文化上:2018年,提出服务理念:“扎根服务、生长大树。”从以前侧重业绩到关注客户满意度,创造客户价值。

2. 组织上:营销事业部拆分,一部分并入新媒体事业部,服务线上VIP;一部分并入合伙人服务事业部,服务合伙人。

3. 机制上:每个客户都有归属人。以前,一旦客户后续再次成交,提成会全部划到归属人;调整后,提成比例将划分一部分给到服务人员。

我们为什么有这些调整?

是因为我们明白,有服务就会有转化,一味的追求业绩只会伤害客户。如果客户离你远去,还谈什么基业长青呢?

所以,我们不能总是去标榜自己坚持客户立场,而要去真正的做变革:

公司层面:砍掉违背用户价值的组织、流程和文化

员工层面:思考我的工作如何更好地创造用户价值?

如果一个公司从上而下能落地这两大板块,这个公司的潜力自然就出来了。

2.公司立场

董明珠在上鲁豫的节目时表过态:你可以骂我,但绝不可以说格力的坏话。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的企业里的员工有没有说过诋毁公司的话,做过伤害公司的事?

很多企业不大家表面一条心,但实际上“上班老板骂,下班骂老板。”

因此,公司立场的第一要义,首先是具备坦诚之心。

举个例子来说明,在公司,有员工离职。

第一种员工他可能有更好的发展。

考虑好了之后。他去坦诚的跟领导沟通,说:“领导,我想清楚了。我现在心也不在这个事情上了,所以我选择离开,这样于我个人,于公司都好,请领导批准。”

如果员工坦诚去和领导沟通,领导为了把他留下可能会考虑给他涨工资、晋升职位。

他要么接受就留下来,要么不接受还是选择出去干。

如果是坦诚相待,这样的人即使不合作了,还是会受人尊敬的。

但是还有第二种员工他在公司里干着,心里却想着外面的事。

拿着公司的钱,还说着公司的坏话。有的员工甚至在客户端抱怨公司,说公司这不好那不好,老板这不好那不好。

这样的人于公司于个人都是一种伤害,为什么?

诋毁公司对公司的影响显而易见。

于个人,你的心境坏了,你以为你跟客户抱怨,客户会同情你、支持你。但客户从心底里就看不起你这种背主求荣的人。

所以公司立场就是:凡是违背公司的事不能干,话不能说。否则于个人与公司都是一种伤害:一边占着这个位置,一边数落这个地方,这样的人迟早会出大问题。

3.干大事的立场

我们前面提过,很多老板都会出现立场上的问题。很多老板可能会不服气:公司是我开的,我肯定是最有立场的。

但是,很多公司无法改变就是因为老板都希望员工变,自己却不变。

要让事情改变,先让自己改变。这个变,变的就是老板的气质、性格和心态。

如果你的最高立场是把这件事干成,那你根本就不会去抱怨员工,更不会去抱怨行业。

换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妨想想,如果是今天马云来做你的企业,他会怎么做?如果是李嘉诚他来做,他又会用什么样的性格、气质和心态来做呢?

所以你突然之间会发现:很多时候根本不是企业的问题,也不是团队的问题,而是你这个老大的问题。

有些人动辄就喜欢说:“我就这性格,我说话直你别介意啊。”

你凭什么说话直还让别人不介意呢?

这样的人如果当了领导人就更不用提了,领导人说话的目的是让底下的人接收到。而不是一味图自己痛快,从来不顾别人的感受。

真正要干大事,该软的时候就得软,该变的时候就得变,该正的时候你就要正,你要去调整自己。为了把这件事干成,甚至能放下名利性情。

还是以董明珠来说,最开始做销售,董明珠的销售额占据了整个格力电器的8分之一,但是后来公司一大批骨干成员突然集体辞职,董明珠却放下每年净赚百万的业务员工作,而去做每年只收入几万块,没提成、不讨好的领导岗。

为什么?因为董明珠心里装的是格力,为了这份事业她甘愿30年不再婚,甘愿拿着税后200万的工资。

所以,如果你不愿意为你干的事情改变,要么就是这个事情不是你的立场,要么就是这个事情太小。

那么,我们在公司里要自上而下的去自省,过去在公司做事,有没有违背这“三大立场”。如果有,你预备做怎样的改变?

总结:

人大于一切的组织,没有立场的人将是组织的毁灭者。

董明珠是一个有立场的领袖,相信在她的带领下,格力肯定能突破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壁垒,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切的品牌与企业都将呈现“立场”的特征。

大道之行,立场为公,共勉。

点击下方链接,加入微观学社增长营,畅听400+管理干货大课,涵盖管理到营销等各个方面,持续更新中,10年咨询军团,百万在线学员,与您一同学习陈平老师的商学干货大课。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bJecm4BMH2_cNUgyu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