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除自身的“锁定”状态?要完全突破自我,必先摆脱路径依赖

2019-11-19   昌达财经课堂

什么是路径依赖

第一个明确提出“路径依赖”理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路径依赖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地走出去。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将来的选择。也就是说,人们很难摆脱以前的经验。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路径依赖”被比喻为监狱:刚到监狱的时候,囚犯总想走出去,但待久了,就再也离不开监狱了。

因此很多服役期满出狱的人,都因为难以适应外面的社会,不知道何去何从,这就是路径依赖负面影响的体现。

肖申克的救赎

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你以后的人生道路。而这种模式的基础,往往早在童年时期就奠定了。

要想减少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的发生,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找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做好了你的第一次选择,你就设定了自己的人生。

比如你第一份工作起点高,那么对你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会有较大的影响,当然,这是在你不会转行的基础上而言。即便如此,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思考。

当我们进入到一种“锁定”状态,并极力维护自己既有的轨迹时,一旦当这个既有轨迹不再适应现实状况,我们将会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走出舒适区

从自己熟悉的领域、经验跳出来,用另一种视角去看待自己从事的行业、自己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需要付出代价。这种代价首先是心理代价,人们天生厌恶风险。

我们自以为熟悉的就是安全的,而不确定的则隐藏着较大的风险。沿着既有的轨迹会让我们觉得安全且舒适。

没有人会偏爱风险,追求最大概率,是人们永恒的目的,无论何时,我们都会尽力规避风险。但是有些风险是无法躲避的,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面对风险

如果在原始社会,你不可能每天窝在山洞里而不出去打猎,虽然打猎有风险;

现在你不可能不出门去工作,虽然路上交通有风险;

你想实现财富自由,就不得不走上投资这条路,虽然你清楚地知道,你投资的品种存在下跌的风险,但你仍然得走出这一步。

你想要安全,也许只是现在的安全;你觉得有风险,但从长远来看也许更安全。如果总是呆在舒适区,我们可能会避免一时的损失,最终却很可能会被一个极端的黑天鹅事件彻底压垮。

如何打破路径依赖

关于打破路径依赖,“破坏性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了一种“破坏性创新原则”,基于这种原则的破坏性技术给市场带来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把握这种原则对管理者来说意义重大,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领先企业之所以遭遇失败,很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管理者要么忽略了这些原则(破坏性创新原则),要么选择抗拒这些原则。如果管理者能够理解并利用这些破坏性创新原则,那么他们就能卓有成效地管理好哪怕是最困难的创新项目。与生命中许多最富挑战性的行动一样,深刻理解“世界的运行方式”,并顺应这些力量来管理创新活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黑天鹅

在《美丽的限制一书中》,亚当·摩根和马克∙巴登为打破路径依赖和发挥创造力提出了更具体的举措。

他们提出了六个步骤的标准流程来帮助我们破除路径依赖,这对我们的理性决策来说非常实用。

1.身在何处

了解自己的出发点,厘清处于受限者、调适者还是蜕变者的阶段。

2.检查路径

我们为何看不见新路径与改变的机会?

3.提出质疑

迫使我们摆脱旧有路径,找出心目中最紧迫最有价值的限制。

4.用对心态

将沟通方式切换成“如果-就能”,而不是“办不到,因为……”。

5.开创资源

活用每项可能资源来交换甚至产生影响力。

6.启动情绪

妥善处理成功与失败的情绪反差,促使我们拟定计划采取行动。

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这六个步骤,我们在决策之前进行推理时,就能同时兼顾那些“看不见的存在”,它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风险。

总之,我们就可以有效预防可能到来的风险,并取得有利于长远发展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