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宝马X6的轿跑SUV,在我眼里一直都是小众玩物的车型。
尤其是在自主品牌们跟风之后,从市场反馈来看莫不是印证了我的说法。
- 长安CS85 COUPE上市快一年,月均销量2400余台;
- 吉利星越上市八个月,月均销量2000余台;
- 东风风光ix5上市两年多,月均销量1000余台。
......
就连双子星宝马X6和奔驰GLE COUPE压根上不了豪华中大型SUV排行榜,作为肥猪流车型,2B都没有进行国产。
基本上可以判断,想要倚靠轿跑SUV揽销量,那是有点搞siao(至少在中国)。
从设计方面讲,轿跑SUV是为了追求个性化而牺牲空间削弱了实用性,这也是其小众化的核心原因所在。
从丰富产品矩阵的角度讲,轿跑SUV有其存在的价值,独特的溜背造型,多元化设计风向带来视觉上的新鲜感与冲击感,也基本是各家主机厂先锋设计体现和代表。
但这些都是基于矩阵中其他小伙伴卖得好的前提下。
比如,宝马X系列有X3、X5打头阵;奔驰SUV矩阵有GLC、GLE当先锋;吉利有博越、缤越占前排;长安有CS75(含PLUS)、CS55做支柱。
2019年12月28日第三届NIO DAY上,除了请乐队和明星助阵,发布新品的传统也依然在,这次的新车是蔚来EC6,从外观上看,直溜溜的轿跑SUV。
截止到目前,蔚来整体销量不过三万台,其实远远还没有足够的体量基础来进行先锋设计(颜值担当个性范儿)市场化的尝试。
也即,就蔚来发展现状来看,还没有到EC6出来装13的时候。
艰“南”活命的造车新势力们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更何况蔚来“惨”字当头),每一款车型所背负的使命,必定是对泛一类大市场发起挑战,而且是旷日持久的单打独斗,这背后,又是研发、产品线布局、测试、市场渠道等重资金投入。
他们都玩不起。
2019年伊始,李斌登陆美国CBS新闻网王牌访谈节目“60分钟”,他开ES8载着主持人在北京街头兜风,期间还展示了车辆的加速性能和智能语音系统,此外还有研发、生产基地的参观与介绍。
美国人此次造访,还送了李斌一个头衔——特斯拉杀手,最骚的是当事人并没有否认(笑...)。
节目播出当天,鲜有对中国电动车作出评价的马斯克(特斯拉CEO)在推特上发了一张耐人寻味的图片,站在斧头上的鸡,配语为peace was never an option(和平从来都不是一个选项)。
不管是李斌的默认,还是马斯克的斧头鸡,蔚来与特斯拉的较量,从前者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种开始,无论企业定位or产品定位(车型、技术、价格)都是正面刚不带怂。
所以,蔚来EC6真正的博弈,在于和特斯拉Model Y的高度相似性上(抄...),从外观到技术刺刀见血般的比拼。
我理解(喜欢)的轿跑SUV,只有两种,一种是保时捷Cayenne Coupe;另一种就是特斯拉Model X(Model Y继承了Model X的外形设计)。
理由在于特斯拉的设计整体上是一种前卫风,让人印象深刻且膜拜,轿车尚且不讨论,SUV和传统燃油车SUV或者以宝马X6为代表的轿跑SUV都截然不同,没有明显棱角,不需要线条修饰且圆润到不可方物。
此外,这种设计还能带来仅为0.23cd低到没朋友的风阻系数。
这一切,蔚来EC6显然在copy。
比如,类似于特斯拉般的穹顶式玻璃车顶,一体化操作纯粹体验与前卫设计的精妙融合,采光面积达2.1㎡,全景天窗双层隔热,能量透过率不超过15%,还能杜绝99.5%以上的紫外线。
看似还不错,但不是原创啊!
尾部处理上与特斯拉有不同,伸出的小尾鸭较长,没有Model Y那般干脆、明显以及整体上的敦厚。
从前舱到乘坐厢再到尾部车顶上的曲线弧度完整性,EC6打不过Model Y,因而视觉感官上差了一丢丢,也可以说蔚来的设计能力还是略逊于特斯拉。
前脸的设计,EC6还是ES6内味儿,说实话起的仍然是传统车范儿,元素太多。
而且,一顿轿跑设计之后,EC6的风阻系数还是来到了0.27cd......
EC6搭载的是100kWh电池包,综合续航里程为615公里(基于NEDC测算),最大马力544Ps,零百加速仅为4.7s。
Model Y续航里程有三个版本,480公里、505公里以及540公里(基于WLTP测算),对应版本下的零百加速成绩是3.7s、5.1s以及5.8s。
二者谁更能打,也不好说,就国内市场而言,EC6很强了。定价上,Model Y此前公布的预售价44.4-53.5万元,EC6此次发布会上没有选择公布预售价,一切是谜,参照ES6的话(EC6可以看作是ES6 COUPE,电池组容量更大),差不离也是40-50万元之间。
总体来说,蔚来EC6有点像是东施效颦于特斯拉Model Y的产品。
但就轿跑SUV固有弊病上,二者都没有给出解决方案。
那为什么要选择它们?
对于特斯拉Model Y来说,一来品牌光环过于闪耀(产品力足够打),二来Model X太贵,三来空间确实比Model 3大。
对于蔚来EC6来说,既不是你装13的时候,也没有可以选择的理由。
毕竟有蔚来ES6的存在,同级别定位下,为什么要选择空间更小的车型?
而且,缘于个性化的设计成本,最终价格肯定要比ES6高一丢丢,哦豁完蛋。
那为什么要发布这款车呢?
我的猜想,一是蔚来首款轿车ET大概率没有准备好;二是不像做新车辣么麻烦,在ES6基础上捯饬一下就行了;三是发布会的传统不能断了吧。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