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中,存在着许多“鬼魂多于神灵”的现象。一个神灵一般的成功企业,背后往往有无数死掉的企业。但很多野心勃勃的人依然在不断高估成功的概率,觉得他就是最终封神的赢家。我们可以用罗尔夫.多贝里的幸存偏误理论来解释这一点:
一位朋友想创办一家公司,你也可以参与投资。你嗅到了机会:公司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微软。的确有可能你运气好,可现实又是如何呢?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公司根本成立不起来。还有一种可能是,三年之后公司破产了。三年后幸存下来的公司,大多数会萎缩为一家员工人数不足10人的小企业。你被媒体对成功公司的介绍迷惑了。可是因此就不去冒险么?不是这样,不过你在行动时一定要意识到,幸存偏误这个小魔鬼会像哈哈镜一样扭曲概率。
为了获取财富,我们不得不冒险一搏。为了避免“成功典型”的迷惑,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这是成就任何大事的必需。你的任何想法都需要用行动去实现,而行动的圆满成功则需要充分的准备作保证。没有准备,你的行动就可能以失败而告终。
美国著名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有一个富足的家庭,但他还是想创立自己的事业,因此他很早就开始了有意识的准备。他明白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最缺乏的是知识和必备的经验。因而,他有选择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时间,甚至在他外出工作时,也总会带上一本书,在等候电车时一边看一边背诵。他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这使他受益匪浅。后来,他有机会进入哈佛大学,开始了一些系统理论课程的学习。
经过又一次欧洲考察之后,他开始积极筹备自己的出版社,他请教了专门的咨询公司,调查了出版市场,尤其是从从事出版行业的威廉·莫瑞斯先生那里得到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样,一家新的出版社——罗斯特出版社诞生了。由于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出版社经营得十分出色。他不断将自己的体验和见闻整理成书出版,名誉与金钱相继滚滚而来。
阿尔伯特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敏锐地观察到,他所在的纽约州东奥罗拉,当时已经渐渐成为人们度假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但这里的旅馆业却非常不发达。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阿尔伯特没有放弃这个机会。他抽出时间亲自在市中心周围做了两个月的调查,了解市场的行情,考察周围的环境和交通。他甚至亲自入住一家当地经营得非常出色的旅馆,去研究经营的独到之处。后来,他成功地从别人手中接手了一家旅馆,并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装潢。
在旅馆装修时,他根据自己的调查,接触了许多游客。他了解到游客们的喜好、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更注意到这些游客正是对于繁忙工作的厌倦,才在假期来这里放松的,他们需要更简单的生活。因此,他让工人制作了一种简单的直线型家具。
这个创意一经推出,很快受到人们的关注,游客们非常喜欢这种家具。他再一次抓住了这个机遇,一个家具制造厂诞生了。家具公司蒸蒸日上,也证明了他准备工作的成效。同时他的出版社还出版了《菲利士人》和《兄弟》两份月刊,其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出版后达到顶峰。
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它更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因为机会的资源是有限的,给一个没有准备的人是在浪费资源,而给一个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好的人则是在合理利用资源。
谨慎的人会严谨分析大目标,而得到许多较小且容易达成的单元目标,然后,再积累小成就以取得大成功。如果经过反复分析,仍然患得患失,不敢付诸行动,就患了所谓“分析瘫痪症”。
分析和准备本身都不是目的,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我们是借其完成人生目标,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一味的准备,迟迟不展开追求目标的实际行动。如果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积极行动起来,你就走上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