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了”打他一顿就行了吗?和孩子相处,好好说话很重要

2019-09-30   爸妈精读

孩子最怕父母不接纳自己,遗弃自己。犯错不可怕,最怕父母不接纳犯错的孩子;孩子们做错事时,心情原本就很糟糕,我们再去指责打骂他们,以后,有困难他们就不再愿意和我们沟通,独自承受煎熬,这种结果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

作者:p诗文(爸妈精读主笔)

昨晚,我正在厨房做饭。

女儿突然跑进厨房,红着眼圈对我说:“妈妈,刚才爸爸又打我了”。

我连忙停下手中的动作,拉着女儿的手问:“爸爸为什么打你呢?”

她说:“他以为我弄哭弟弟,我没有,我跟爸爸解释,他不听,就打我了。”

我到房间去问爸爸,到底是怎么回事?

结果是爸爸看到弟弟哭了,就认为是姐姐弄哭了弟弟,一个巴掌就打过去,根本不听姐姐的解释。

孩子们犯错后,我们打他们一顿,并不能教会他们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

反而是,他们犯错后,会害怕被我们打骂,选择撒谎,逃避责任,不让我们发现他们的错误。而酿成大祸。

我们动怒打骂孩子之前,请先控制情绪,耐心问问她们,为什么那样做?听听她们的想法,或许,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

曾在《学会与孩子沟通》一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多数是由沟通不畅造成的。

我们要善于利用语言的魅力,它语言看似无形,但当它从我们口中出来时,却有着强大的隐形力量。

用得好,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与孩子之间的联结与沟通。孩子会因为我们的话而感觉到爱。

反之,不好的话则可能让孩子感觉到冰冷的拒绝与指责。


和孩子说话前

请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

一个七岁的小女生,被妈妈活活打死。原因是孩子吃饭比较慢。

她的妈妈就不断催促小女孩:“快点吃,快点吃,你再吃这么慢,我就打你了。”

后来,她的妈妈更是拿起铁棍开始打孩子,整整打了一个小时。

就这样,小女孩惨死在妈妈手里。令人痛心!

其实,孩子吃饭慢,何错之有呢?

可是在情绪失控的父母面前,孩子一丁点的错处都会被无限放大,更甚者,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不禁想到,李玫瑾教授曾提出的“情绪性杀人理论”:当一个人处在脑子一热的状态,没有任何控制能力,很容易滋生情绪性犯罪。

我们教育孩子,不妨少一些负面情绪,多一点耐心和鼓励,改变先从大人开始。


耐心指导

孩子需要我们温柔以待

在第三季《妈妈是超人》中,贾静雯带娃的一个小片段非常圈粉。

咘咘,在玩玩具的时候。不小心把妹妹的手压到了。

贾静雯先抱起妹妹,查看了伤口,并安慰她,“没事,没事,冰冰就好了。”

再让咘咘看了妹妹的伤口,叮嘱她:“下次要小心点。压到妹妹手好痛的,”

当看到咘咘很内疚,又解围道“姐姐,亲一下,呼呼就好了。”

最后带领咘咘一起唱歌安慰妹妹。整个过程温柔而坚定,没有半点指责的意思。

在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说:

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才爱他,不要因为他取得了某个成绩才欣赏他,更不要因为他不遂我们的心就去打骂他。父母之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对孩子的尊重也应该是无条件的。

我们每一次的认真倾听,每一句的耐心讲解,每一次强忍下坏情绪,每一次的包容,都会像雨水浇灌着孩子心中那颗善良的种子,直到开出花儿来。

因为温柔的鼓励,才是最强悍的力量。


孩子犯错了

批评是个技术活儿

那么,生活中,孩子们难免会有犯错的时候,我们就不管吗?当然不是噢!我们需要一些小方法。

1、批评孩子之前,父母一定要注重时间和场合。

上个星期天,邻居家的涵涵母子俩和我们娘三个一起去买东西。

在回来的路上,涵涵把妈妈新买给他的玩具,摔坏了,涵涵妈看到后,不顾周围来来往往的人群。

大声斥责他:“你这孩子,怎么回事?拿个东西都拿不好,这下好,玩不成了......”

大声斥责道:“你这孩子,怎么回事?拿个东西都拿不好,这下好,玩不成了。”

古人说,教育孩子有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孩子不听话,总是犯错,不要说:“你怎么老是不听话,再这样,就把你扔掉。”

孩子最怕父母不接纳自己,遗弃自己。犯错不可怕,最怕父母不接纳犯错的孩子。

导致孩子完全否定自己。年纪小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会默默哭泣。年纪大的可能就会做出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所以每次批评完了孩子,应该抱抱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他的,父母批评他是对事不对人。

2、孩子犯错后,耐心引导,多鼓励。

在放学路上,女儿边走担忧的说:“妈妈,今天我犯了一个大错误。”

我好奇地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接着说:“老师让我当整理讲台的值日生。我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今日作业擦掉了,我们大家不知道要写哪些作业。怎么办呀?”

我说:“老师今天已发要写什么作业给我们啦,她有重写,你是不知道整理讲台要做哪些项目是吗?”

女儿点点头。我告诉她:“下次要听清楚老师的指导,不懂就要问清楚,才开始做,知道吗?相信你会做得更好,加油!”

女儿欢快地答道:“好的,妈妈。”

孩子们做错事时,心情原本就很糟糕,我们再去指责打骂他们,以后,有困难他们就不再愿意和我们沟通,独自承受煎熬,这种结果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

3、点到为止,保护孩子的自尊。

星期一早上,我们原本起床是比较早的。但昨晚女儿玩的有点晚,还没睡饱,洗漱时磨磨蹭蹭的。

我心里特别着急,害怕迟到,赶不上坐校车。不过还是压抑着怒气不去催促她。轻声的提醒道:“现在6:50啦,你坐的校车已经发车了。”

她加快了速度,我们收拾好出发去坐校车时,校车已经走啦。跟车的老师给我们打电话说,要我们自己把她送去学校。

我带着她去坐了个出租车,送她到学校。

晚上女儿放学回来。我们只是跟她说:“今早,妈妈回家晚了,爸爸去上班迟到,被上级批评呢。”

她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爸爸被批评,以后,每天早上起来,动作都比较快,再也没有,坐不上校车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教育专家陈鹤琴说过:“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只要帮孩子把问题轻轻点破,积极地暗示引导,孩子自己就会反省改正。

没有天生优秀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更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完全偶然的。

每个优秀孩子的身后,都有很优秀的父母,在无微不至地照看,潜移默化地熏染。

古语有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润物从来细无声,孩子的生活习惯、品行举止,都被父母一点一滴地影响着。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作者简介:p诗文,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二胎妈妈,以生活所感写作分享,用读书所学热爱生活,努力把一地鸡毛过成诗;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头条号,,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