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盛夏伊始!养生指南请收好→

原标题:今日夏至,盛夏伊始!养生指南请收好

今日,夏至。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这一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夏至之日,夏之极盛,绿树浓阴夏日长,荷气渐池上。

气候状况

对流天气 |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暴雨天气 |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高温天气 |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风俗活动

祭祀祭祖 |

夏至时值农作物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夏至”食品 |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养生

一、养心

夏季心阳最为旺盛。所以说,人们养生要顺应天时,做好养心工作。

二、养身

建议清淡饮食,多喝粥喝汤,这些食物吃下去容易消化,帮助身体吸收营养。

三、防晒

外出请做好防晒措施,对于长期在室外工作的人们,要准备好解暑汤。

饮食调养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节季,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适宜吃什么

1.饮食宜清淡,多吃杂粮,多吃新鲜蔬菜、夏热水果和一些消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品,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草莓、桃子、李子、面条、绿豆、红小豆、小白菜、芹菜、丝瓜、绿豆芽、冬瓜、胡萝卜、苦瓜、猪肉、鸡肉、鸭肉、兔肉、鲫鱼、大枣、乌梅等。

2. 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不宜过饱。因为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所以要因时制宜。

3. 因为随着这一高温时节的来临,人体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会大量排汗而耗气伤津,并容易中暑,故在中药材方面可多选用荷叶、薏米、芡实、扁豆、莲子、百合、玉竹、沙参、淮山、麦冬、天冬等。

禁忌吃什么

1、不宜过食肥甘厚味,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疗疮之疾。

2、不可过食热性食物,如胡椒、辣椒、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茴香、桂皮等,以免助热生火。

3、不可过食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机体的消化功能。

运动调养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夏至消暑汤

1、山楂汤:

山楂片若干、酸梅50克,加水煮烂,放入白菊花,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可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2、荷叶茯苓粥: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50克,白糖适量。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有清热解暑、宁心安神的功效。

3、薏仁绿豆粥:

薏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绿豆最好也浸泡12小时,然后等份煮粥即可。

4、冰镇西瓜露:

西瓜瓤切丁,连汁倒入盆内冰镇。然后用适量冰糖、白糖加水煮开,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时将西瓜丁倒入冰镇糖水中即可。可清热消暑、消毒利水。

夏至已至

在最长的白昼里

邂逅更多炙热的梦想

迎接热烈生活中最美的流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73993c6c8171f4c9ca8f3b82d2d4f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