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美味”来自高邮湖芡实鸡头米,粒粒饱满、清香粉糯

原标题:“营养美味”来自高邮湖芡实鸡头米,粒粒饱满、清香粉糯

芡实素有“水中人参”和“水中桂圆”的美誉,是传统的中药材和珍贵的天然补品。

好水养好芡实 扬州90%的芡实分布在高邮湖

“湖里水八仙,最爱鸡头米。”这是流传于扬州高邮湖区的一句俗语。在扬州,芡实并不是个稀罕物,扬州郊区、高邮、宝应都可见。据了解,扬州地区90%的芡实分布在高邮湖。

高邮湖水质清澈、土地肥沃,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其产的芡实颗粒大、饱满。

芡实的果实宛如鸡喙,连着果柄梗,俨然鸡头的模样。所以,芡实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鸡头米。

江苏自古是鱼米之乡,盛产此物

高邮湖渔民有一句话说:

“千年的莲子,万年的鸡头米”

意思是说,莲子的种子一千年以后,仍可以发芽、开花、结果,而鸡头米,能达万年之久。万年的说法太神奇,无从考证。但在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一书中,便已有鸡头米的记载。

在湖区长大的人都知道,芡实的叶子非常大,最大的覆盖面积可达两平方米;芡实的茎很长,最长的有丈余;而芡实的果实其实是种子,一个芡实里面的种子有上百颗。芡实的叶面、茎和果实上面小刺密布,因此不能徒手采摘。渔民用来采摘芡实的工具主要是弯刀和抄网。

由于芡实的生长对其他水生植物影响极大,种植过多时会造成水体污染,所以高邮对湖区的芡实采取无人施肥、无人播种、只许采不许种的管理方式,有效控制了水体污染,保护了旅游资源。也正因如此,高邮湖出产的芡实完全是纯天然的,品质非常好。

鸡头米可充饥,听老人们讲,60年代闹饥荒的时候,渔民是靠鸡头米活了下来。著名作家汪曾祺是高邮人,汪老曾画过一幅画,画有茨菇、荸荠,和一颗大大的鸡头米,并题词:"水乡赖此救荒”,很直白的说明了鸡头米对水乡渔民的意义。

药用价值高 固肾健脾 吃出好气色

好品质的芡实,除了软绵的口感和上乘的营养,更独特的是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中,视鸡头米为延年益寿的上品,认为其能“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本草纲目》载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芡实不仅是儿童尿床的常用中药,也是治疗男科疾病、泌尿科疾病的一种常用药。

除了固肾,芡实还是健脾首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要想气血充沛,必须先把脾胃调养好。芡实可调节脾胃功能,脾胃充实以后,再吃补品或难消化的补药,人体就能适应了。

所以说,芡实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芡实的补肾效果胜于山药,祛湿效果不逊于红小豆,安神效果不输给莲子。尤其在比较干燥的秋冬季,芡实润燥又不寒凉,煮一碗热乎乎的芡实粥是再好不过的了。

将炒芡实倒入锅内,加水煮开片刻,再加入淘洗干净的大米煮成粥样,即可食用。“这是坊间传说苏东坡式的芡实粥。”张星说,“常吃可健身体,强筋骨,耳聪目明。吃芡实时宜慢火炖煮、细嚼慢咽。只是一次不能食用太多。另外,因芡实米有较强的收涩作用,所以便秘、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

高邮湖鸡头米属野生种,果实、果茎、叶片,浑身长满刺,采摘和取果及其不易,弯刀、铁钩、擀杖,各种工具悉数登场。但因其纯野生,没有农药和化肥,深得吃货和养生小能手们的欢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9a6cab83928c8dc18b85bd10f0000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