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藏设计”的源起可追溯到 21 世纪初期。 2006年,当菲利普斯·德·普里(Phillips de Pur y)拍卖行成 功将当时的前卫设 计品拍卖出 艺术品般的高价时,便开启了名为“设计/艺术” (Design/Ar t)的趋势。然而,在经历了经济危机和近期的全球疫情后,这种趋势已从过去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演变成更接地气且注重工艺和手作的“可收藏设 计”,还在近 期衍生出“功能 性雕塑”(functional sculpture)、“泡腾概念” (effervescent concepts)等新关键词。“可收 藏”(Collectible)展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在今年的展会上,该领域的耕耘者们不仅将实验精神和 故事性注入于设计中,同时也希望让观者在疫情时期重获真实“触感”。“我们希望让观者与作品互动,并想要触摸它。”策展人朱莉娅·哈尼·蒙塔涅斯(Julia Haney Montañez)表示。
彼得罗·弗朗切斯基尼(PietroFranceschini)带来的“地图”(Atlas)坐垫凳
后疫情时期的可收藏设计更强调曲线与质感。南非 设计师扬·恩斯特(Jan Ernst)“子宫”(Womb)灯饰的灵感,来自开普敦附近的古老岩洞。形态上的有机曲线,让内置的灯源散发出如篝火般的柔和光线,从而唤起一种“原始”感,也如子宫般,庆祝生命的美妙。相似的设计,还有来自法国设计师 托马斯·德福尔(Thomas Defour)的“克罗托” (Crotto)橱柜。该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小提琴的制造工艺——“使用这个工艺可以让产品实 现中空的效果。”他解释道。
法国设计师索伦·邦内(Solène Bonnet)的“鲜 肉工厂”(Flesh factory)则决定从物品和家具的 角度来探索社交媒体时代的美容标准。她以最简单 的宜家镜子作为基础,采用了“增强现实滤镜”,将 嘴唇这一人体元素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以泡棉、丙 烯酸和聚酯等材料形塑出抽象感的框架。框架形 象虽然抽象,却仍然能够让人联想到嘴唇的原始形状,从而反映出真实与数字化之间的矛盾。
马腾·德·塞拉尔(Maarten DeCeulaer)设计的彩色玻璃灯
谈到可收藏设计,就不得不提到这一领域的“非官方”发源地法国。法国的设计艺廊随着“设计/艺 术”趋势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向欧洲业界输送全新的设计和销售模式,也让新生代设计师看见了新的出路。逐渐地,设计艺廊和家具品牌的区别,也像 设计和艺术那样有了界限上的模糊与融合。今年展 会的策划主题为“编辑”(The Editors),而艺廊和品牌响应该主题的不同方式和策展模式也反映出时下的流行趋势。 来自瑞士的“ 叙事物件 ”(Objects With Narratives)艺廊设想出贯穿展览的主题:“超真实小说”(Sur-real fictions),灵感来自超现实主义运动和比利时画家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希望借由两个独特空间的相互交流而 取得一种空灵的氛围。展出的设计品包括来自卢卡斯·科伯(Lukas Cober)的“液态”(Liquid)茶几 和彼得罗·弗朗切斯基尼(Pietro Franceschini)带 来的“地图”(Atlas)坐垫凳,凭借触感上的差异, 使观者印象深刻,体会到一种超现实的叙事性。
马腾·德·塞拉尔(Maarten DeCeulaer)设计的彩色玻璃灯
“液态”茶几来自设计师著名的“新浪潮”系列设 计,但在原料上转换为厚实的固体树脂(之前的系 列使用的是玻璃纤维)。乍看之下似乎是量产的成 品,但实际上这件椅子是经过设计师手工雕刻和 抛光,才营造出“吹弹可破”轻盈的质感。“地图” (Atlas)坐垫凳虽同样拥有雕塑感,但其外部的柔 软质感却更具趣味性,让人忍不住想摸一把。
托马斯·德福尔(Thomas Defour)的“克罗托”(Crotto)橱柜
值得一提的还有布鲁塞尔资深设计代表马 腾·德·塞拉尔(Maarten De Ceulaer)和双人设 计组合穆勒·范·塞弗伦(Muller Van Severen)。 二者不约而同地在“定制”主题单元中呈现了新的 灯具设计。这一单元的特色是延续传统工艺和贵重 材料的结合。以“突变泡泡椅”(Mutation)而出名 的设计师马腾,也首次使用了玻璃材料,深入研究了彩色玻璃花窗,并以此为借鉴,推出全新彩色玻璃 照明系列。他的作品使用了口吹玻璃的工艺来达到色彩玻璃花窗的视觉性。使用这项工艺具有一定随 机性,虽然可以预先确定颜色组合,但是因为制造 过程无法完全控制,所以最终的图案会与事先的设 想稍微不同,这也为每盏灯带来了独一无二的个性。 “这些玻璃灯罩就像透光的三维抽象画,不论灯具形态如何,都能为室内空间打造独特的灯光氛围。”
南非设计师扬·恩斯特(Jan Ernst)“子宫”(Womb)灯饰
在本次亮相的新作“框架”(FRAMES)灯具中, 能看到设计师组合穆勒·范·塞弗伦最标志性的简约。有别于过去鲜明的“线条感”,这次的灯具形式 上是一组从墙壁上突出来的“照明雕塑”:从有的 角度看起来像一张角落被掀起的纸;另外的角度则 像是卢西奥·丰塔纳的切割画;还有的角度看像是 将墙角框出一个“空间”,让内置的抽象灯源将现实与想象世界联系起来。“这是一个虚构的图像世 界。”他们解释道,“让人在放空中思考内在的意义和可能性。”也许,在宅家闭关的日子里,这件设计也能派上用场。
刚刚重回线下的“可收藏”展会比起其他欧洲的设 计展,尚是初生牛犊,但正因为其处在设计与艺术 的微妙交汇点上,所涉及到的手工艺领域也蕴含着 更多未知可能和丰富遗产等待设计师们去发掘,指 引观众去感受,去触摸。(编辑:弥生)
文 Article / 甄健恒 Yen Kien Hang
图 Pictures / 可收藏展会 COLLECT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