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中的澳大利亚可收藏设计

2022-06-14     《艺术与设计》杂志

原标题:萌芽中的澳大利亚可收藏设计

随着Design Miami设计展的走红,再加上 Collect、Chart和Nomad 共襄盛举,可收藏设计 已演变为业界不可或缺的新领域:这些一般出自设 计艺廊的设计孤品,有的来自新兴设计师的概念性 创想,有的来自知名大师早年的限量版或个人计划。 “可收藏设计”定义之广,也是让其内容丰富多元 的原因之一。当可收藏设计落户澳大利亚时,又会萌发怎样的新场面?

在今年的墨尔本设计周中,被聚焦的“可收藏设 计”领域凸显出的不仅是澳大利亚的新物质文化, 还有设计所能提供的不同观点、评论或见解。因此 不管是集结了画廊、设计机构、代理机构和工作室 作品的“PRESENT”单元,还是精选新兴和知名 设计师作品的“SELECT”单元,都成为了澳大利 亚当代“可收藏设计”的新焦点,而且值得一提的 是,展出作品都是可以购买收藏的“现货”。

亚当·古德鲁姆(Adam Goodrum)的“大声公”(Big Talk)扶手椅

不过这其中不少“新设计”也有点眼熟——原来, 它们过去两年内都曾在墨尔本维多利亚州国立 美术馆(NGV)亮相过。比如去年《采样未来》(Sampling the Future)展览中的推测性设计; 设计师、研究员兼潜水教练皮尔乔·海科莱(Pirjo Haikolais)以海胆壳3D打印而成的珊瑚礁;或 RMIT(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副教授罗兰·斯努克 (Roland Snooks)将云计算物理化制出的《不明 之云》(Unclear Cloud)声艺装置。

而更早在澳大利亚三年展中展出过的,还有色彩 专家丹妮尔·布鲁斯曼(Danielle Brustman)的 “色彩之妙”(Chromatic Fantastic)模块化橱柜 系列,以及艾略特·巴斯蒂安(Elliot Bastianon) 靛 蓝色的“成长场所”(Grow th Site)矿物家具系列。前者正好与亚当·古德鲁姆(A d a m Goodrum)的“大声公”(Big Talk)扶手椅有异曲 同工之妙:这一张色彩鲜艳且渐变的扶手椅,以圆 柱形底座和厚实的软垫扶手为特色。同时充当靠背 的半圆形扶手设计,也为设计提供了灵活的模块化 功能,满足更大的空间所需。

丹妮尔·布鲁斯曼(Danielle Brustman)的 彩色梦幻橱柜(Chromatic fantastic cabinet)

代理丹妮 尔设计作品的苏菲·甘农(Sophie Gannnon)艺廊也在本次展览中特派埃利亚特·里奇(Elliat Rich)做代表:同样以色彩为主角,她的 “立镜”(Standing Mirror)在不同色泽的亚克 力块层叠下,呈现出一道澳大利亚中部的特有景 色——“就像在旅途中可以远眺山脉,近看岩石峭 壁的细致组合。”她解释,“在薄雾中,植物、尘埃、 光和其他神奇元素的独特组合所产生的色泽,有点 祖母绿,有点洋红,感觉是从早上到黄昏,从北到南 的渐变。我曾花了很多年时间琢磨作品的名字。” 这件立镜设计,是她近年来的标志之作。

“SELECT”策划单元中,不少新兴设计师都有 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来自阿德莱德的“果酱工厂” (JamFactory)。这个成立于1973 年的非营利组 织一直通过旗下工坊、画廊和商店支持与推广创 新、卓越的工艺和设计,涉及的领域包括陶瓷、玻璃、家具、珠宝与金属等,设计师们可以通过这一 平台的支持,进行更多探索,就像一所学校一样。 在今年出展的“工厂校友”多达 11 位:包括卡鲁 姆·赫利(Calum Hurley)、卢卡·莱蒂里(Luca Lettieri )和井植健(Takeshi Iue)等。他们带来 的作品风格各异,亦展现了“工厂”的独特理念与经营之道。比如以设计家具为主业的卡鲁姆就在 近年,就对其“餐椅”(Dining Chair)系列做了不 少实验。受建筑启发,这张餐椅的设计,从最初的 美国白蜡木材质,转换至澳洲贾拉木(又称血檀), 后来加上了布料包裹,这些细节的变化让椅子形式 更精简,材料上呈现出视觉变化。今年,他为椅子 涂上红与蓝色的边条,增添了一丝趣味性。他解释: “新色泽的添加强调了椅子的形式,坐席的红色条 边能够突出其宽大感,而靠背采用蓝色,则带来对比感。”

卡鲁姆·赫利(Calum Hurley)的“餐椅”(Dining Chair)

从平面转换跑道至家居的日籍设计师井植健亦迷 上了木工。他带来的“麦当娜和孩子”(Madonna and Child)座椅,以两块圆柱形的英国石灰木构 成,在形式上展现出轻盈微妙的雕塑感,他希望创 造出一种家庭概念中的“安家、安全与保护”的精 神。恰如其名,作品灵感乃来自意大利画家、建筑 师,“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画作《麦当娜和孩子与书》。

卢卡展出的两件作品“转型”(Die Verwandlung) 长凳和“镜子”(Specchio)体现了他对混合材质 的热爱。前者以180条单独焊接的钢筋制成椅腿, 以再生办公室废料、工业 PVC织物和Kvadrat羊毛 制成的纸浆制成坐垫;后者则简单地将大面镜子置 于四块南澳大利亚的特殊砂岩上,如此充满“违和 感”的对比性设计,突出了他的实验性手法和对新 材料的大胆创新。

艾略特·巴斯蒂安(Elliot Bastianon)靛蓝色的“成长场所”(Growth Site)矿物家具系列

大势所趋,可持续性也成为了可收藏设计的重点元素。深入了解会发现,不少澳大利亚独立设计师从出道开始就遵循了这样的设计思考,比如戴 尔·哈迪曼(Dale Hardiman)和詹姆斯·沃尔什 (James Walsh)。

戴尔于2018年开始设计“公共资源”(Common Resources)灯具系列,以各种丢弃物、家具和工业 废料组装而成。相较于现代的量产商品,这些“拼凑” 成的设计有着独特的粗糙质感,也因覆盖彩色合成聚 合物涂料而引发人们对其组件的关注:其中有混凝土 木块、彩绘金属、灯泡、玻璃、金属、塑料、电线等物 品——难怪戴尔会将其命名为“组件”(Parts)。

卢卡·莱蒂里(Luca Lettieri)“转型”(DieVerwandlung)长凳

詹姆斯在2020年赢得澳大利亚家具设计奖 (AFDA)的作品“人择”(Anthropic)长凳,也是 由当地采购的土壤和回收玻璃制成。这件作品旨在 于夯土(一种结合红泥、粗砂、石灰块的建材)中寻 求可持续性,并进一步为玻璃材料的回收带来解决 方案。这张长凳标出了一万澳币(折合四万六千人 民币)的高价,不过设计师透露,这新原料如今已 经被应用于打造较小型的咖啡桌和台灯的设计中, 价格也自然低下来。“当然,因为夯土不曾被应用 于量产商品,所以寻找生产商也就成为了极大的挑 战。”他解释道。

“可收藏设计”免不了与定制和高价画上等号。但 如果墨尔本设计周的预测精准,那这个新萌芽的设 计领域也将会是个让收藏家们发挥“灌溉力”的地 方。在后疫情的时代里,来一点市场竞争又何妨? (编辑:弥生)

文 Article / 甄健恒 Yen Kien Hang

图 Pictures / 墨尔本设计周 Australia Design Week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db91176b4ee25884f7e695a819cd1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