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可琪:5分钟阅读10万字?量子速读背后,是千万走火入魔的家长

2019-10-22     爱吃草莓的老仙女

近日,一则新闻惊呆众人。

某教育机构组织学生量子波动速读比赛,号称可训练学生1-5分钟内看完一本10万字左右书籍,并能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




课程宣称可“不用眼睛”读完一本书,培训老师表示,“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离就越近。”

不少网友质疑,如此明显违背科学常识的做法,怎么会有家长相信?

还有网友打趣:“有一说一,这个量子波动阅读看书快不快不知道,凉快(翻书速度快)是真的。”“读书也靠量子波动?是不是我真的翻书翻少了。”

01

量子波动速读

一种神奇的阅读方式


根据他们的理论,“量子波动速读”的原理是这样的——


兰可琪:5分钟阅读10万字?量子速读背后,是千万走火入魔的家长



用心去感受!这是一种革命性的阅读方式。波动速读法的英文是Quantum Speed Reading,简称QSR,在波动速读过程中,你只需以高速翻动书本(类似于洗扑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翻开书本,就能理解书中内容,并复述出来。


量子波动速读官方网站显示,该方法起源于日本,由飞谷由美子(Yumiko Tobitani)女士发明。

官网称,学会QSR好处多多,不仅能改善健康、提高记忆力和专注力,还能实现愿望,甚至改变人生。




不止这些,官网还罗列出具体效果,比如:原本难抢的音乐会门票抢到了/能中彩票/工作好找了/打高尔夫更厉害了/年终派对抽奖手气更好/跟你借钱的人还钱了(琪琪认为这简直就是锦鲤啊!)




而实际上,量子是表现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量子波动”只是物理学上量子的一种状态。

真要分析,所谓的“量子波动速读”,培训机构大概想包装的概念是:通过量子波动让头脑中产生动态影像,即通过物理学的概念让感知器官产生多维感受……

而网传视频中培训人员的说法是,量子波动可以激活大脑松果体,蒙着眼睛就能感知到物体或文字。




那么,被众多培训机构吹得神乎其神的松果体到底是什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李中介绍,松果体是生物节律的调节中枢,会分泌跟睡眠、饮食、情绪有关的褪黑素,是人体比较重要的器官。

松果体虽然会通过影响睡眠、情绪等,进而影响学习,但它不是影响学习记忆的主要器官。

“跟学习记忆最相关的应该是海马体、大脑皮层等。”他表示,学习是一个心理、行为、认知、记忆等高级神经参与的复杂活动,跟心理、情感等有关系,是一个漫长的动态培训过程,不能一步到位。“


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人的心理暗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跟‘量子’也不着边。”

从生理上说,人脑的活跃程度在11岁左右就固化了,但是学习在这个年龄层只是一个记忆过程,在这个阶段如果有个群体学习氛围,可能会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但是瞬间记忆必须经过学习巩固的过程,否则很容易就会遗忘。

教育专家熊丙奇说,这类骗局大行其道且长盛不衰,主要原因还是神童情结作祟——它抓住了家长想走捷径的心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和弯道超车的焦虑心态,却容易被人利用,收割智商税。

也许我们害怕孩子平庸,才会选择莽撞跟风,总想走捷径。

可是在孩子教育面前,千万不能心急,因为速成多是噱头,急功近利容易让人丧失理性判断。

02

蒙眼识字、全脑开发


无独有偶,像这种收取家长智商税的行为还存在多种多样的变种。

据媒体报道,山西太原一机构也曾推出全脑培训,号称孩子在训练后蒙着眼能识字,靠嗅觉辨别颜色。课程价格是一人29800元,包终生。




而山西教育局表示,未审批过这类训练营,属于违规违法行为,可举报。

另外,据生活日报报道,一家名为“智聪超强大脑”的培训机构,在推荐课程“蒙眼辨色、全脑开发”之余,还反复提到一款神奇“耳机”。

据说戴上这款耳机,听他们研发的音乐,孩子睡着觉就能提高记忆力、提高智商。

“这里面有我们购买的国外正版世界钢琴曲,还有一些大自然声音,我们自己开发的一些话术,可以让孩子静下心来,让他的脑电波链接世界的能量。需要每天听才行,最好是晚上睡觉前戴着耳机听。”


记者表示经常给孩子听世界名曲后,这位课程顾问表示,从音乐软件上下载的音乐都不纯正,想要有效果,得是正版音乐。

正版音乐和盗版音乐发出的频率都不一样,听盗版的没用,只有听我们从国外订购的正版音乐才有用。”这位课程顾问说,一个耳机6000元,可以买回家随时听,增长孩子注意力,提高智商。

据用过这款耳机的家长章琳表示,这款耳机外观没任何标志,“音乐质量也一般,打开后里面有老师说,‘欢迎来到智聪超强大脑世界’,再就是放钢琴曲,鸟叫声等,感觉不到特殊之处。”


其实《最强大脑》的坐镇评审Dr.魏早就在自己的育儿专栏里就提到了右脑不靠谱!

他说,“对左右脑的粗暴划分,包括右脑开发这样的概念的流行,可能为商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卖点。因为这样,所以才流行起来。

孩子的早期教育必须遵循大脑发展的规律,任何偏废一侧半脑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单纯的提倡右脑开发,完全就是忽视科学理论依据,对孩子成长不负责任。”

03

阅读从来没有捷径可言


众所周知,高考是对知识积累和掌握程度的考察,知识面涉猎越广泛,在高考中的优势就越大。

高考学霸大多数都是知识面很广的人,这种知识的广度得益于他们的海量阅读。




总结2019年全国各省、市状元榜高考学霸的学习经验发现,他们基本上掌握了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的能力。

其中,阅读则是他们提升语文成绩的主要因素。

湖北文科状元刘雨桐说,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一切都是长期的积累。

安徽文科状元刘鑫说,要让阅读速度能够跟上高考要求。

刘鑫在今年的高考中语文取得了129分的成绩。但他觉得,语文其实算是自己的短板。这次考得不错,可能源于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

河北文科状元郜楚煊也非常爱读书。她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读《红楼梦》,初中读《史记》、《资治通鉴》……

郜楚煊曾在知乎上晒过她的书架,并感性地回顾16年以来的图书生涯,“我无法定义她们使我受益多少,只是她们参与塑造了我的人生。”

辽宁文科状元张浩研今年考了679分。从小到大,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并且涉猎广泛,即便是紧张的高三也从未停止阅读。这次高考133分的语文成绩,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此。

在2019年高考中,还有一位明星考生,她就是曾因拿下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而名声大噪的复旦附中学生武亦姝,高考总分613分(上海高考满分660)。




其实她早已被清华大学“全国领军人才选拔”计划相中,并将入读清华大学理科试验班类(新雅学院)。

武亦姝被称为“诗词才女”。2016年底登上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一举击败北京大学博士陈更,拿下该年的节目总冠军。

武亦姝的成名,背后也是大量的阅读在作支撑。曾有许多粉丝“跪求”她的书单。

另据透露,武亦姝某学期的课外书单包括:《浮生六记》、《人间词话》、《聊斋志异》、《红楼梦》、《庄子》、《剑南诗稿》、《放翁词》、《小山词》……


这种常人难以企及的阅读量积累,恰恰证明了,阅读没有捷径可走。


可是,现如今许多人选择了忽略过程。


有调查显示,有76.5%的受访青年自称过着倍速生活,虽然高效,但也时常让人身心疲惫。


竞争激烈,追求卓越,在这个年轻人看剧都会开启倍速模式的时代,总有人想付出最少的努力,去获得见效最快,最短时间达到目标的捷径,可是欲速则不达。


就像我们选择在高速路上行驶,也就选择了无法随时停下欣赏沿途的风景。


作家冯唐说过:“成功没有捷径,但需要一些好习惯。”时间虽然是公平的,但是利用起来却是不同的。


我们选择怎样花时间,时间就会选择怎么回馈我们。那些优良学风档案里,藏着何以优秀的答案。


04

儿童阅读要循序渐进

这四步抵达阅读终极追求


儿童阅读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激发阅读兴趣;第二步,培养阅读能力;第三步,加强思考意识;第四步,做到学以致用。




这四步,从微观上看,有时完全叠加在一起。但从宏观上来看,以孩子的成长、甚至以人的生命历程为时间段来观察,这四步是在时光里递进。

  • 第一方面的激发阅读兴趣


对孩子来说,可能功效最大的是绘本教育,比如爸爸妈妈讲的绘本故事、爷爷奶奶念的童谣等等。

基础启蒙阶段(2-3岁),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对绘本的解读,让孩子了解故事的寓意并加以学习,同时会结合绘本, 让孩子能够认读一些比较简单的象形文字。

一旦得知这些有趣的事物在书里还有很多,孩子就会对书产生最初的吸引力。

这里兰可琪绘本教育品牌总部要指出一个误区: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给孩子讲绘本故事往往比古诗词更能激发阅读兴趣。因为古诗词虽然朗朗上口,但内容对孩子而言还是偏艰深。




  • 第二方面的培养阅读能力,则主要是指自主阅读的能力


这一点上,发达国家依然走在我们的前面:据报道,美国2~3岁的孩子较普遍地开始了自主阅读。

这和欧美对儿童的研究分不开:他们对孩子的心理有着充分的了解,所出版的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童书,结合了读与玩的特点,孩子能被书吸引,也能借助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了解书中的内容。

中国孩子的自主阅读年龄,要晚得多,缺少自主阅读的热情,缺乏相应的阅读能力,是中国孩子的通病。中国孩子能够在小学阶段开始自主阅读,就已经相当不错。

据美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孩子自发喜爱读书的最佳年龄,一般在7~12岁岁之间。在此之前,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也难以咀嚼出书的真正滋味;在此之后,又有太多成长的困惑缠绕,需要更多时间去解决切身的问题。

因此,对于自主阅读处于起步阶段的孩子,大人提供的最好是些轻松、幽默、浅显、贴近孩子当下生活的绘本作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 第三方面的加强思考意识,是对书籍的真正消化


此时的图书,要注重在好读的基础上,更强调耐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名著”。

书籍与生活借思考交汇,互为补充、互相滋养,长此以往,阅读才会真正与生命形成互动,这就是第四个方面—做到学以致用。

也就是说,阅读到最后,最重要的是把书中所学的一切,落实到行动中,努力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这是阅读的终极追求。

书海无垠,人却生命有限、精力有限。读书再多,若不能为自己所用,那自己也只是可爱无害也无用的四脚书橱。

如何把阅读的涓涓细流变成生命的百川入海?从广博走向精专,以广博为基础走向精专,是很多人践行过的现实之路。

真正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父母是发挥了的最大作用。

从小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给孩子提供良好优质的书籍,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状元,但是,我们却可以沿着每个状元的足迹,找到属于自己孩子成长方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tN78W0BMH2_cNUgiAH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