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的铁三玩家来说,特别是对游泳项目不擅长的朋友们,为了该项目总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当赛事经验丰富之后,又觉得游泳训练能带来的成绩进步CP太低,逐渐变成能混过去就好,每次听到身边的铁友们这样描述,总给人一种从情窦初开的初恋到老夫老妻的错觉。
在常规铁三玩家游泳的训练当中,最常听到的一般就是“我今天游1500m花了多少分种”或是“今天我游了3800m”,大家总是会以比赛距离当作训练目标,直接做对应距离的训练。
但无论是游泳、骑车或跑步,我们都知道“只做”比赛距离的训练,对于表现的成长帮助是有限的,这次的专栏就要分享针对“铁人三项– 游泳”的各种主要训练内容,了解这些主流训练课表目的及效果。未来的游泳训练,不要再一下水就直接训练游比赛距离啦~
关于阅读课表的一些小技巧
游泳训练通常会包含“热身”、“主项”和“放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会有不同的变化,例如热身是以慢游开始,接着踢腿、技术动作、渐速等等,慢慢让身体适应、以准备面对之后的主项训练。
而主项训练方面,有不少选手会有2~3种内容组成,课表洋洋洒洒,若完全用文字写出来,可能需要不小的一块面积,因此课表的表现方式都会以缩写的方式呈现,以下是一些游泳时的代号或是时间表现方式。
(上述的代号为较常见的项目,每个教练的写法也可能略有不同, 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我们的课表不会这么复杂啦~)
非常特别的是在游泳训练时,多数以“单组完成总时间”作为标示,例如“IM 100 *10 @ 1′45″ ”代表了十趟100m混合式,每趟包含休息要在1分45秒内完成,也就是若你完成第一趟是1分38秒,还有7秒的休息时间可以缓和,1分45秒一到,就要进行下一趟。——我们通常也会说成145包干。
这种写法相对就比较常规,也是训练中能看到比较多的呈现方式。如:8*50M--1′00″ 就是8个50米的一分钟包干。
(利用Garmin室内游泳模式,更快掌握单组时间及休息时间的关系)
以这样的方式去标示训练/休息时间,主要是因为游泳不像单车、跑步,进行过程中还可以一边确认时间,游泳的过程中没办法停下来去确认每个50、100m的分段时间。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各种课表吧!
培养有氧耐力的训练模式
有氧耐力对于三项铁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毕竟一场三项铁人赛无论总距离长短、奥运距离或226,都属于有氧耐力运动,好的有氧底子也才有速度再向上提升的空间!
1. 有氧短间歇
目的:有氧耐力、配速能力
比起一下水就冲一趟长距离的训练,短距离、短休息、多趟数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有氧训练效果,同时也因为多趟数的关系,可以让操作者更快速掌握适合的配速,加上每一趟都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可以重新调整节奏,对初学来说会更适合!
而在这样的训练当中,前面的趟数可能会略显轻松,甚至有“休息时间会不会太长”的错觉,然而这样的课表有如慢火煮青蛙,如果前面趟数的配速过快,很可能导致后段游不完。刚操作这样的课表时,休息秒数可从较长的上限开始,摸索自己的能力与配速逐步下调整。
2. 长距离训练
目的:有氧打底、稳定速度、动作检视
开头所说的“我今天游1500m花了xx分”或是“今天我游了一趟3800m”,并不是没有其训练效果。这类时间较长的同一连续性训练内容属于长距离训练,在所有训练课表当中,相对来说强度较低,目的在于有氧能力的累积,也可以在过程中检视个人动作,通常会放在距离目标赛事比较远的基础期。
这样的主项目加上前后热身、放松时间,就是一次完整的训练,若觉得略显单调,可以改变换气的节奏,去刺激肺容量和心肺,以“3下划手换一次气/5下划手换一次气/7下划手换一次气(7下结束后再回到3下划手)”的方式进行,若心肺能力还欠佳或是无法双边换气,也可以用“3/5/3/5…”或是“2/4/2/4…”的节奏进行。
3. 有氧长间歇
目的:有氧耐力、肌耐力
和“有氧短间歇”课表设计逻辑类似,训练目的也同样着重在有氧耐力上,随着配速能力的提升,可以把距离逐渐拉长,但“长距离训练”强度略低,“有氧长间歇”大概就介于两者之间,进行这样的训练时,除了稳定配速之外,更能有效提升肌耐力,因为当每趟休息时间固定后,操作者必须在逐渐下滑的体能当中,再出多一点的力量去维持配速。
有氧长间歇可以从200m、400m,甚至专项选手会做到800m,要根据自己的配速能力及肌耐力能不能负荷来看,另外可以由划板的辅助去增加阻力、强度上的难度,进一步的刺激心肺及肌耐力。
培养速度的训练模式
只做有氧耐力面向的训练,表现成长到一定水平之后就会遇到瓶颈,毕竟同样的速度即便花再多的时间去训练,也只能让维持的“距离拉长”,而不会让“速度变快”,想提升速度,终究是得靠速度训练来提升!
1.短冲刺间歇
目的:速度刺激、爆发力
冲刺短间歇有较长的休息时间,让操作者有充分时间恢复,也因次每趟都要全力以赴。
短冲刺对于速度刺激有非常大的帮助,建议初次接触以25m开始(很多健身房就是25m池,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确保以“真正的全力冲刺执行”,同时尽量减少换气次数,以25m来说,应该是要可以再不换气的状态完成单趟。而除了上述表列的25/50m,能力允许的话,也可以做100m的冲刺,会是很高强度的刺激。
虽然铁三在整个赛事过程当中不会有这样的节奏,但适时加入这样的训练内容,或是在热身后加入3~5趟的冲刺短间歇,是有助整体泳速的进步!建议将这样的冲刺训练安排在休息周的游泳训练,一来总量低不会累积太多的疲劳及心理压力,二来可以在休息周较短的训练时数中做出有效率的内容!
2.速耐力训练
目的:速度刺激、速度感知
铁三选手不宜太频繁安排的冲刺训练,不过除了短间歇训练,“速耐力训练”也是对泳速提升很有帮助的训练内容,原理类似跑步的法克雷特(Fartlek)速度游戏,以变速的方式达到刺激,在两种速度之间不休息的状况下,同时刺激速度及耐力。
这项训练对于实战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一来刺激速度,二来由于在赛事中可能受到其他选手的刺激、干扰,亦或者是紧张带来的肾上腺素激增,开赛不小心超过预期配速,速耐力的训练同时有助于速度的调节及认知,帮助你在赛事中调整回该有的节奏,因此速耐力训练非常适合安排在接近赛事的调整阶段。
一些叮嘱和总结
游泳的训练对比骑车、跑步来说,由于可以辅助监控强度的科技较少,相对来说更依赖教练经验、提供组休秒数和建议完成目标秒数,若在自己给自己做课表的时候,可以先以上限的休息时间开始设置,随着操作经验及完成度提高再慢慢缩短休息秒数,一来有较高的完成率,二来也能循序渐进的掌握个人能力,找到自己在比赛时适合的速度和耐力的平衡。
(利用Garmin Connect将规划好的课表上传到手表中,避免游着游着忘记课表内容的窘境。)
另外,要多关注你的swolf,也就是你的划水效率。练好了的话,可以帮助你节省很多体力。有一些游友会有划很多下也不如别人划一下的前进力,游泳是个技术活,不完全依靠蛮力的,怎么样游,才能让效益最大化,是铁人们应该多考虑的,毕竟后面还有2个项目,真的需要我们做好体能的节约与分配。
*注:swolf是个合成词,Swolf = Swim + Golf。Swolf是衡量游泳效率的一个指标。它考虑了游泳的速度和划水次数。游得越快,划水次数越少,表明游泳效率越高,swolf值就越低。目前我们的专业铁三表如:forerunner 945/955都是支持监测该数据的。
希望通过这次提供的游泳课表,以及针对有氧和速度训练主项目的变化,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模式和方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游泳训练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