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行车比赛车手们是斜线队形?

2022-08-02     Garmin佳明

原标题:为什么自行车比赛车手们是斜线队形?

首先来看一组数据,以2019年的环法自行车赛为主题,整个比赛一共23天,共21个赛程(只有两个休息日)。车手需要在23天内完成总共3500公里的路程。这3500公里的赛段又分为7个平路赛段、5个丘陵赛段、7个山地赛段和5个山顶赛段,以及1个个人计时阶段和1个团队计时阶段。

对于车手来说,这些天要面对的考验非常多:连续多日比赛的体能消耗、恢复、高速骑行的风险、队友之间的配合、警惕对手的搅局,爬坡点前的比拼,终点线前的奋力一搏。

Peloton队形

终点线的最后一博就意味着,车手特别是车队的主将——作为核心人物,肩负着取胜的重任,需要节省每一滴能量,并且尽量保证在3500公里高速移动的车手群中安全顺利骑完每一段,并在关键时刻取得胜利。

这形成了自行车比赛中独有的“Peloton”。(即:自行车赛中的主车群)

在比赛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车手都处于很和谐的状态,不管是对手还是队友都扎堆在一起谈笑风生,虽然这个时候大家之间都是毫厘的差距。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Peloton队形可以帮助车手集团中的大部分人减少风阻,从而节省能量消耗。队形通过变换不同的形状来抵御来自不同方向的风,从而减少阻力。在动辄40+km/h的骑行比赛中,车手的大部分体能都用于抵抗风的阻力上

但是在车手快速骑过的区域有一个气流相对平静的区域,另一个车手如果在这个区域骑行,他所面对的空气阻力就会降低,将会获得至少20%以上的阻力减免,从而减少了前进所需的体能消耗,为艰苦的多日赛累积点滴珍贵的能量。

理想状态下,时速40km/h下的阻力减免。(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大部分情况下,车队的主将大部分时候都骑行在他们队友的后面来节省体能,等到比赛进入关键时刻,核心人物将会寻找机会再进入冲刺环节,和其他车队的主将决一死战,这个时候,走线、卡位、启动,每一个动作都决定比赛的胜负,谁能爆发出最大的功率,有最快的反应,摆脱对手,谁就能拔得头筹,也就意味着前面节省的体能优势越多,谁越有机会赢下比赛。

所以,车手最大的阻力是风。Peloton队形是大家一起克服(减少)风的阻力的一个阵型。而风不会提前告诉你它从哪里来,所以Peloton队形随时改变的,不仅会被风改变,也会被其他车手所改变。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队形的变化形式

  • 一字列车阵:

赛事解说经常会用:“高速火车”“山地火车”来形容一字列车阵型,意思是车手们“首尾相接”,像一列火车一样高速前进,一般由比较有夺冠实力的几支车队牵头,也被称之为“火车头”。这个时候前方的车手将会承担多20%以上的阻力,意味着他的体能消耗比较大,所以前方的车手多为车队的副将,交替在前方领骑,主将则在队伍的中后方,搭乘“高速火车”去获得更有利的位置,继续保存实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也有车手为了保留体力而假装不知道而放弃领骑,虽然比赛并没有规则要求车手,但是在观众眼中,这样的车手显得缺乏“骑士精神”——在很多国家的价值观里,“骑士精神”和“契约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名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骑友们在日常训练的时候,进行跟车训练也很有必要。

  • 斜线阵型:

常见于平坦开阔的公路赛道,并且风从横向吹来,主车群就会列成斜线队伍。例如风从右边来,车手从右边开始往左斜后方列队,除了前面几位车手之外,后方的车手可获得减少阻力的效果。而前方的车手承受了很大的消耗,所以会有不同的车手快速轮换,不同对的的车手这个时候会相互帮助,“共克时艰”。

不同的赛道宽度取决这个斜线的“厚度”,越宽敞的路面,斜线越宽可以容纳的车手越更多,场面就会特别壮观。如果风力较大,则有可能把主车群吹散,形成好几个斜线阵型。对于比较窄的路面,如果时机把握得好,则有可能出现整支车队突围成功的高光时刻。

以上是两种常见的Peloton队形,实际情况还会有很复杂的变化,主车群在不同的地理条件、风向、比赛局势等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的阵型的,但万变不离其中。

空气阻力or视觉?

以前大家都以为阵型只与风阻有关,不过前几年,又有人提出了新的观点。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和贝勒大学等在《皇家学会界面杂志》中发表新观点,认为视觉是形成和塑造peloton队形的主要因素。

研究团队发现,虽然完全躲在领骑车手身后的阻力最低,但大部分车手都不会那样做,后方的车手大多倾向于出现在领骑车手的侧后方,在获得一定的空气动力学优势的同时,还能保证视野。

在欧洲,自行车比赛是全民赛事,每场比赛路边都是加油呐喊助威的观众。当车队大集团经过时,热情的观众很容易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伸出双手或挥舞手中的物品(加油棒、写着车手名字的纸板等)打到车手而引发摔车等一系列安全问题,而一般一位车手摔车,后面的车手跟车太紧就会导致躲避不及而被波及,所以,车手的前方视野非常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22年的巴黎-鲁贝比赛,组委会已经设立了隔离护栏,保护车手,但最左的车手手臂还是摔车擦伤而打上了纱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主车群的车手的间距都是用厘米为单位来计算,稍微有点闪失、或者是谁的前轮碰到了谁的后轮都是一次涉及面很广的摔车。

摔车对于车手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在高速骑行的环境下,摔车除了会让自行车出现摔坏之外,车手容易发生骨折,也就意味着当场赛事报销、赛季报销乃至职业生涯报销的悲剧。轻则擦伤皮肤破损,而骑行中摔车最容易擦伤的是膝关节,肘关节,髋关节等,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运动表现。所以一旦陷入摔车麻烦,车手很难再在那一场多日赛中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不能说很像,但大雁可能不懂什么是空气动力学,不懂什么视野,它们只知道,列队飞行,可以让它们飞得更快、更远。

以上,以往可以帮助题主解答一些困惑,欢迎骑友们评论区交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fbf23246e55fbaa703d2787de5ea3a1.html